中平六年(年)九月二十八日,刘协被司空董卓拥立为帝,不久又被董卓挟持到长安,董卓被吕布刺死后,刘协在杨奉和董承的护送下返回洛阳。《后汉书·本纪·孝献帝纪》记载,“建安元年(年)春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建安是汉献帝第五个年号,也是东汉的最后一个年号。建安一词应该是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意思是,创建天下持久安定局势,成就长期治理太平基业,成语“长治久安”也源自于此。
历史是无情的,对汉献帝而言,“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只是空想,因为那时东汉王朝“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汉献帝空有名号,就是有英雄胆也无力回天,只能做傀儡皇帝。
如果把建安年间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主角非曹操莫属,次主角由刘备和孙权平分秋色。曹操刘备和孙权为争夺天下,杀得鳞甲满天舞,搅得周天寒彻,然而,就在那种动荡的年代,却产生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说到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就没有刘备和孙权什么事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操的次子曹丕和三子曹植,蔡琰就是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及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大动乱、大战争,或悲壮慷慨,或感伤离乱,或慨叹人生,或关切民生疾苦,或渴望建功立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成为后世诗歌推崇和效法的典范。
《太平御览》引《魏志》曰:“武帝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讲军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遇物必诗。及造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以杰出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其建安文学领军者的地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建安文学名副其实的领袖。
年9月3日
参考文献:
(晋)陈寿著《三国志》,中华书局年版。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年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