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介绍 >> 正文 >> 正文

体会三王羲之及其他的兰亭集序,较好地

来源:阮 时间:2024/8/9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154122.html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自汉末始,军阀纷争,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东晋偏安江左,“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胡汉分治,中原纷争,晋室两次出兵北伐功败垂成,而内部危机重重,边陲兵祸猖獗,家国千疮百孔。

而文人墨客,处于政教边缘,悄然兴起玄言清淡之风,道契阔,谈养生,论玄理,聊书艺,审美意识悄然变化,艺术和人的自觉来临。尤其是东晋,书艺上有了很大的跨越,出现超出前朝的新发展。涌现出大名鼎鼎的书法世家群体,如琅邪王氏、颖氏庾氏、高平郗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等。琅邪王家的突出代表人物即是“二王”,父子领军,积极探索,完成了一场新体书法的革命,将汉魏之际兴盛的楷书、行书、草书体势推进到新妍的境界。

《兰亭集序》,应时乘运而生。公元年,王羲之48岁,正值年富力强壮之时,写下了这件不朽之作。

王羲之幼时即拜从叔王廙为师,父王旷、叔父王导、王敦皆擅书,也对少年王羲之悉心指教。后跟钟繇的学生卫夫人学习书艺数年。其岳父郗鉴、妻舅郗愔皆是书法高手。在家学渊源,师承关系,高端书法圈子影响下,王羲之厚积薄发,以书写《兰亭集序》为标志,昭示了他书法已然登临书艺的高境。

兰亭集序是在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初三的“上祀节”,一批文人墨客在山阴春游,王羲之与太原孙统承、孙绰兴,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太原王蕴,释支遁以及儿子凝之、徽之、操之、献之等四十余人,举行拔禊消灾仪式,众人于流觞曲水、把酒吟诵,诗成三十多首。王羲之乘兴作序,用蚕茧纸、鼠须笔,兴致勃勃地书写,文成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凡重复字亦作别体,仅一个之字,二十多个无一重复,真乃绝世无双。想彼时情景交融,文人唱和,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东晋文人雅聚情景,何等风流潇洒,从此可想象当时文人生活之状态呀!

由此件人、文、书俱绝的《兰亭集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神、魏晋风骨,是属于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乃至官员士人特有的精神状态的反映。在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时期内,战乱频繁,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在灾祸苦难之中,然而由于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深、东南地区开发、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也由于生产与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规律在起作用,反而文化艺术得以相对繁荣。一些帝王及门阀世族爱好书法成风,宋齐梁陈共有48个帝王,28个爱好书法,甚至称得上书法家。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承继汉末曹魏书法之余绪,东晋的书法热潮来得更为猛烈。兰亭雅集,现当官和做过官的占了多数人,但是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雅致,当场作诗,吟风弄景,喧闹嬉戏,好不热闹。当然诗中並非全是风花雪月,处在乱世之际,诗中含讽意、刺时事、隐不平,亦在情理之中,不过较为含蓄隐晦罢了。

这种雅聚成为一种时尚,古已有之。中国历史上,传最早的文人雅集为《鄴下之游》。曹操与儿子曹丕曹植,同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孔融、陈琳、阮瑀、徐干、应玚),云集鄴下(现河北临漳鄴镇),经常集宴之游,诗酒酬和,创作上形成一种“梗概多气”诗风,称为建安风骨,开创了文人雅聚之先河。

继之而来的是“金谷园雅聚”。公元二九六年,在洛阳大富豪、大才子石崇依邙山、临谷水建成的金谷园内,一帮文人为征西大将军王诩饯行,众名士纷纷赋诗,以叙情怀,作不出诗的则罚酒三斗。后集录成册,石崇为诗集亲自作序。这就是金谷园雅集的始末。而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应是仿照了金谷园雅聚。

当然,兰亭雅聚名声最为响亮,那是因为王羲之的名头最大。东晋文人雅士很多,可书圣仅有一人,谁人堪比!他各方面条件太棒了,个人才干太突出了!望族世家、皇亲国戚、官居高位、文坛翘楚、书法圣手……,尤其他书法上的造诣成就,上与前贤比肩,下为百代楷模,既使他生活的东晋时代,也是名满天下。封封信札被人珍藏;为老妪题扇数行,立马换取银子,什么坦腹东床,墨书换鹅,辞官归隐等等,广为流传。一篇兰亭序,又衍生多少曲折离奇!他虽说是文人风流,可实实在在的,是他处于高层政治的漩涡里,进退自如,光环闪烁,在他身上发生、演绎的故事数不胜数。而他牵头发起的兰亭雅聚,历经千年传诵人间,其人其文其书,具有永恒的亲和力,令后人只能顶礼膜拜而难以模仿呀!

本文由侯和平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