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只有知道李纨真相才能懂得养小叔子的真

来源:阮 时间:2023/4/15
少儿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57304.html

要想知道李纨到底是谁,只有从书中关于李纨的情节描写来判断!

集中描写李纨的是在第5和第17回,第五回判词因为涉及到袭人和李纨两个人,暂时不说,我们先从17回来看。

当日贾政带领着众人来到一处,只见:

“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

这里俨然就是地处世外的田园风光,但每处景物布置都有寓意。

“黄泥筑就墙,...稻茎掩护”,李自成小名“黄来儿”,传说其出生时母梦见黄衣人。“墙”,与“蔷”对照看,李树为蔷薇科,同时墙也是暗示此人掀起的祸端为“萧蔷之祸”。“稻”,意义更深,留待下期与“稻花香”一并解释。

“几百株杏花”,杏林也。晋葛洪《神仙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长年隐居深山,为人治病从不收报酬,治愈者需在其宅边栽种杏树数棵,结果成了杏林。神仙在中国实际上与道家是紧紧相连的,而道家鼻祖为老子李耳,在此透露了李自成的姓。

“数楹茅屋”,正是属于道家超然世外之人的住所,仍是用老子的姓暗指李自成之姓。

“桑、榆”,《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段话是王勃哀叹如何面对时运不济之境况的。“桑榆”,作者应该选自“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句话的意思是:早年时光已经逝去,如果珍惜将来岁月,还为时不晚。正是暗指李自成早期起义造反成为明朝头号敌人,但是后来特别在其死后余部能与南明并肩作战共同抗清,的确有一种弥补作用,“为时未晚也”。

此段提及的冯唐,便是红书中冯紫英的父亲,其实也是暗指李自成。我问知道,冯,二马也,李自成继高迎祥后的第二个闯王,闯,马门也。我们知道汉代冯唐自己不得志,儿子却颇得志取名“冯遂”,这就是红书中李自成化名冯紫英的原因,因为他虽灭亡了明朝却未能“遂”志坐稳江山很快就失败了。

“槿”,从木从堇,“堇”为“短暂”之意。“木”与“堇”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木本植物,其花朝开暮闭,为时短暂”,这正是暗示李自成瞬间的事业。

“柘”,有一种舞名为柘枝舞,从西域石国传入中原,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后来有了多人舞。暗示三点:一是李自成自西向东的进军路线,二是李自成名字,“自成”也,自己一个人成就了事业。三是出身。李自成祖先是党项族人,后来迁入甘肃后至陕西。

“两溜青篱”,篱笆,正是具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超然物外的道家之风,还是指其与道家有关,暗示姓“李”。

“井”,两个暗示:一是暗示社会状况。《易经》“升”、“困”、“井”、“革”四卦顺次排列,意即指事物上升到一定程度便会陷入困境,所以“困乎上者必返下,故受之以‘井’”,然后便发生“革”命,这正是暗示明朝明朝走入困境必然发生下曾的农民起义,通过革命以解除困境,社会得以重新发展。二是暗示此次革命和“李”姓有关。成语“井井有理”,出自《荀子·儒效》:“井井兮有其理也”。而理与李古代是相通的。李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曾是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因“理”“李”古字相通,后改为李氏,再一次暗示了李自成的姓。

这一处田园风光的描写,作者是要暗示李自成的姓氏来源,正是因其姓为道家始祖老子李耳,而道家追求的正是师法自然,避居世外的仙侣般的生活。同时作者借用江西诗派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的观点从李自成的姓氏上开展了细致的刻画。

另外,透露李纨背后真人信息的方法,作者运用了战国刑名学派“因名求实”的思想,通过对该人姓、名、字的精准刻画,以便读者找出李纨影射的历史真人,这就是《红楼梦》多处透露《百家姓》信息的原因,因为作者就是从姓名这个“形式”来入手的。

当然,即便作者这样做了,其实我们这些局外人还是常常弄不清谁是谁,作者第五回说了“若非个中人,难以知晓。”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