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王朔和沈旭佳的合写的《浮出海面》,我才知道什么是琴箫合奏,什么叫伉俪情深,年6月6日绝对是王朔最幸福的一天,没有之一。
摘一段《我是王朔》里的回忆:
“我们的感情生活,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改造。过去我是自私、猥琐、心中充满阴暗念头的人,以讥笑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为乐事。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幸运的,没有权力抱怨。我开始怀疑愤世嫉俗究竟是一种深刻还是一种浅薄?经历苦难当然可以使人成熟,享受幸福是不是就一定导致庸俗?那些郁郁不得舒展者的恶毒咒骂,已使我感到刺耳,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确实受了委屈,而不是更大的贪婪得不到满足?但愿受虐心理不要成为我们时代的一股时髦。”我深深地感受着一个人的钟爱,这种钟爱使我心平气和,开朗自信。我有幸遇见了沈旭佳。年,我们结婚了。年6月6日,女儿出生了。那是代表着全家吉祥的一天,发发顺顺。我深深地感受着一个人的钟爱,这种钟爱使我心平气和,开朗自信。我有幸遇见了沈旭佳。年,我们结婚了。年6月6日,女儿出生了。那是代表着全家吉祥的一天,发发顺顺。
文章结构上篇以男主的视角为主,以男主出车祸为界限,下篇以女主的视角为主,上下两篇没有突兀,语言风格统一,情感色调严丝合缝,在初中时候读韩寒在《萌芽》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言情小说,也是分男女不同的视角写,但是写的是同一时刻男女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感受,那时候惊为天人,小说还可以以男女主人公的两个视角写啊,但是看完《浮出海面》才知道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男女作者两人分开写,但是又严丝合缝,浑然天成,没有那种撕裂感,可以说是琴箫合奏出了天籁之音。
王朔说沈旭佳是成就他的那个女人,通俗点说就旺夫,一说旺夫,有人就要说是封建迷信了,但是这个还真不是,所谓的旺夫不是一个女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品质,而是女人后天学习和历练出的聪慧和品格对丈夫的帮助。是有一个时时刻刻体谅老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老公,陪老公共同吃苦患难的老婆的人成功的概率大,还是有一个时刻指责老公,动动不动就骂窝囊废,遇到失败的时候打击挖苦讽刺的老婆的人成功的概率大,其中答案不言而喻。每个人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因为开始的时候那种自我怀疑、遇到的困难、生活的清贫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所以就有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说法,按照这个说王朔今天的成就至少有一半属于沈旭佳。
对于名利王朔在回忆录中精彩的论述:
“对于名利不让它成为主要目的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发表后,我的日子好过了一些,手头渐渐宽裕,人也渐渐扬眉吐气,沈旭佳反倒不那么每天乐呵呵了。有一天,她忽然叹口气,对我说:“我真不想让你出名,我真希望咱们老像现在这样。”我听了这话产生出不尽的喜悦;我真觉得所有称之为“名利”的东西都是扯淡,我决不让它成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
是人就免不了“作”,王朔的小说中充斥着这种“作”的行为,过得好好的日子,为了寻找刺激、寻找感觉、寻找心跳,将美好的生活毁掉,所以古人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很多人都是上天赐予了福气,但是守不住。就如小说中男主人公石邕对于晶说的:“我这个人总是把拥有的东西散出去,再一一找回”,但是有些东西散出去,就找不回来了。《空中小姐》中“我”没有找回阿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我”没有找回吴迪,同样在现实生活中王朔没有找回沈旭佳,在访谈中王朔不止一次说过离婚后很后悔,如果再选择一次,仍然选择这样的家庭。
“你觉得我离开你,对你更好点?”“嗯”“你考虑过我有什么想法吗?”“没有。”“一点没有考虑?”“一点没考虑,我只考虑我自己。”“好吧,就这样,我说过,你要是对我说拜拜,我就对你说ok”。
以上对话寥寥数语,写出了男主石邕腿瘸后,不想拖累女主于晶,狠心的赶于晶离开,但是于晶虽然嘴上潇洒但是内心不离不弃,石邕也是嘴上狠,但是内心却不舍。石邕嘴上潇洒的分手,其实是腿瘸后的自卑,于晶嘴上的答应其实是不离不弃的誓言,也许这正反应了王朔和沈旭佳当时的境遇和心境。
关于有人总是在讨论王朔的小说写得是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毕竟小说中的部分情节和生活中太相似了。讨论这些事情的人真的很无聊,他们肯定不知道“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是知道这句话就没有必要讨论了。的确王朔曾经也说过:“小说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小儿化之的说出来,因为怕直接说出来吓到你们”,我觉得他说的只是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一些思想见解,绝对不是小说中的情节和主人公的特定习惯。他曾经骂研究“红学”的专家,把曹雪芹的事情都加到贾宝玉的身上,考究前因后果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的确某种程度上这会加深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但是没有必要将小说和真实环境进行一一对照的研究,妄图将曹雪芹的“甄士隐”中将所谓的真事抛出来,就像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研究陶渊明是不是斜视,这样有意义吗?意义在哪里呢?
冯小刚曾经说过:“王朔这一辈子是活成了”,的确,以男人世俗的成功标准,王朔可以说是很成功,他狂,他就资本,正如他自己以前说的:“哥们现在在北京影视圈可以横趟”,凭一人之力一手捧红了徐静蕾,现在在捧王子文(据市井传言),可以说沈旭佳生就了王朔,王朔成就了徐静蕾和王子文。
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你不可张扬喧哗,因为这样会吵醒上帝,上帝也会嫉妒,他会夺取你的幸福。这句话告诫我们幸福来领的时候,要低调守成,不要张扬炫耀。做到这一点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历练,就是失去了才去挽回,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未得到和已失去。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说最后用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点题:
“人呢?”我失去知觉前问“在岸上”,石邕说,“浮上去就看见了。”他在屋里做游泳状,踩着椅子上了桌子。
内心压抑苦闷,总是期望浮出水面,把事情看着真切,看清未来的路,但是都在海里,只能矛盾纠结着。小说中充满着这样的矛盾纠结,朋友劝说我不要结婚,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的和于晶结婚了,于晶想方设法留在北京,但是小杨回到了家乡,但是最后两人又彼此羡慕着,就如现在在“北上广深”打拼的人和家乡奋斗的人们互相羡慕着一样,石邕努力赚钱,但是总是赚不到大钱,但是刘华玲却奔着离婚的目的和外国人结了婚,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成为富婆后的她,照样空虚焦虑,羡慕着于晶简单清贫幸福的生活。内心的压抑苦闷是小说的主色调,说明了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现状,总是想突破,但是难以突破,所以各种叛逆,各种过瘾,各种寻找心跳,古今亦如此,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即使是名士也不例外。我们都生活在海里,能够浮出水面看清世界的能够有几人,能够活明白的能有几人,由生到死,短短数十年,在苦闷压抑中无法解脱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作”来证明别人的在乎,彰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来搅动生活的一潭死水,但是“nozuonodie”。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