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介绍 >> 正文 >> 正文

旧时清明习俗

来源:阮 时间:2022/6/8
公益中科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张岱笔下的清明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今日清明,宜寄托哀思,外出踏青。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它既是又是祭拜先祖的日子,也是指导农业的节气。宋元之后,还融入了上巳、寒食等节日的元素在其中。古时的人们在清明时节,除去缅怀先人外,也和上巳一般,会外出踏青呢。《庆清明佳节》,出自清代孙温绘《红楼梦全本》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曾有《扬州清明》一文,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扬州清明节时的盛况。他在文中说道,扬州城清明时节的景象,只有春天的西湖、夏天的秦淮河、秋天的虎丘可以勉强相当,但也还是比不上的。我们可以读一读原文,感受一下明末的扬州清明,是如何的壮观~

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殽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席地饮胙。

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随有货郎,路旁摆设骨董古玩并小儿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铺衵衫半臂、纱裙汗帨、铜炉锡注、瓷瓯漆奁,及肩彘鲜鱼、秋梨福橘之属,呼朋引类,以钱掷地,谓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谓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处,人环观之。

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张岱写道,清明时节,家家扫墓,祭拜先祖后完之后会在原地分食祭品,起灶煮食。而明末的扬州清明,还有上巳的春游属性。大家都打扮得好好的,“靓妆藻野,袨服缛川。”盛装出行的人儿遍地都是。城内城外,祭祀的路上,到处都是商贩,卖些古玩和小朋友的玩具,还有赌徒在地摊摆上衣服、日常用品、肉鱼蔬果等东西,与人赌钱,围观者众多。这一天,扬州城里所有人都会出来游玩,在郊外骑马放鹰,也有人玩斗鸡、玩蹴鞠,更有雅士拿出各种乐器弹奏,年轻人会一起相扑,小朋友也在放风筝,僧人在给人说因果,还有瞎子在说书。到处都是赏春之人。张岱觉得,这是一幅舒长三十里的画卷,若有画师将其画出,或许可以比肩《清明上河图》呢。从这篇小品文可以看出,当时江南的清明是异常热闹,且非常具有美感的。那明清之时,兴宁的清明又是如何过的呢?

古时兴宁的清明节

据嘉靖《兴宁县志》记载,当时的兴宁清明祭拜先祖,不拘男女,且记载这边和海南人一般,不过寒食节,上巳的时候也会去扫墓。清明扫墓图那个时候,兴宁县清明时节还有戴柳、插柳的习俗,盖因柳有辟邪的功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说道:“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扫墓,男女同行。东坡谓“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日上冢”是也。是日,戴柳。

——嘉靖《兴宁县志·节序》

到崇祯年间,除去插柳的习俗外,对祭祖的礼节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一般祭祖之时,家中会备上粉果、猪肉、羊肉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如果是富裕人家,还会请乐队奏乐。若有几处祖墓需要祭拜,也会依次一一祭拜过去。

清明,人家折柳插门,具粉果、猪羊谒丘墓,亦用乐器,间有从省惟牲醴果品而已。祖墓远者以次举行。

——崇祯《兴宁县志·风俗》

至清代乾隆年间,县志中对清明的记载除去祭祀先祖,亦有了踏青的内容,上巳与清明似有结合之态。且有不少人家会放铳炮用以祭祖。

清明,游者谓之踏青,人皆插柳于户,不拘前后。扫墓挂纸加土祭拜,尚鼓吹,多放铳炮。

——乾隆《兴宁县志·节序》

而嘉庆年间的记载,除去祭祖扫墓外,还在岁占中写到,说如果清明那天刮南风,那么那一年就应当是个丰收的年份~“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具有指导农业耕种的功用的。”

清明日南风,大有年。

——嘉庆《兴宁县志·岁占》

清明上冢,培土,剪荆棘,插柳于户。

——嘉庆《兴宁县志·节序》

民国时期,院士张如心的父亲张祖基先生曾用客家话写过一本《中华旧礼俗》,详细介绍了当时梅州地区的各类民俗,其中便描写了清明祭拜时铲草、所用祭品、点香烛炮仗、烧纸钱等一整个详细的流程。实为有趣。

清明节前后,多人祭墓。有尝(祭)田的同有钱人家,就?猪?羊去祭;毛尝田的,同中下人家就用三牲香纸蜡烛来祭(敬)。祭墓当时抬紧猪羊,请倒吹手,打紧铜鼓去,所有后生人,同行得春既细子,都爱去地坟;过有钱或年老的,就坐轿去,后生人也有骑马去的,有功名同做过官的,就请人背紧凉伞(音散)去,(凉伞又名阳伞浪伞)咁样来荣宗耀祖。去到地坟,就铲净草,摆紧猪、羊、鸡、酒、馔盌、饼果,烧香点烛打纸炮,读祭文,跪跪拜拜来祭。墓碑头上,又挂一叠等纸去,喊做坟(墓)头纸;这个纸一半黄一半白,係洒倒有鸡血的。界碑同土神也爱挂纸,地坟周围,又放十二张纸去,闰月就加多一张,用细石或坭团砸稳他,喊做禁坟纸。祭开就在地坟附近,结起灶头,煮倒昼来食。多倒有猪肉,就照人丁房份来分开他,这就喊做颁胙肉。丁肉以外,还有特别的胙肉,好比:礼生肉、主祭肉、敬老肉、科甲肉、仕宦肉、伞肉样事。

——张祖基《中华旧礼俗》

清明在如今二十一世纪,更多的还是作为寄托哀思的节日而存在。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其悼念形式也更加多元,“云祭扫”成了如今寄托哀思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实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是否能在墓前悼念,只要心中的那份怀念尚在,我想也便足够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缅怀之余,不妨在山间走走,阳光正好,天朗气清。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微风,岭南暮春的落叶,躺在草地看白云行走,摘几朵不认得名字的野花。

好好生活,用心生活,这也是清明于我们的另一种意义吧。

“记得上山挖竹笋和吃艾粄哦”

审核:李晨阳

编辑:李晨阳

参考文献

[1]张岱,《陶庵梦忆》,清粤雅堂丛书本。

[2]张祖基,《中华旧礼俗》,年手稿,年影印本。

[3]黄国奎,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嘉靖兴宁县志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年。

[4]刘熙祚,崇祯《兴宁县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第37册,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5]施念曾,乾隆《兴宁县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第38册,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6]仲振履,嘉庆《兴宁县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第38册,岭南美术出版社,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