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多有骇人之举的名士阮籍,无非是生不逢时罢

来源:阮 时间:2023/4/29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发展时代。而文人大谈玄风,借酒与药石散自陈心志。时人便赞赏推崇为名士。

在魏晋时期,士族文化逐渐兴起,世家们掌握了教育资源以及政治资源,同时,中国的政治形态和伦理出现了问题,连续的朝代更替都是通过权臣篡权的方式完成的,这让当时皇权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

在人们看来,当时的名士们能够从黑暗的政治斗争之中脱身,寄情山水,清谈哲学,是文人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有这么几位文人总是集会,一边喝酒,一边写诗,一边吸药,一边清谈,他们就是竹林七贤。

七贤中的阮籍,他父亲名叫阮瑀,曾做过魏朝丞相曹操的幕僚,是“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秉承了父亲的文采,勤奋好学天赋异禀,八岁时就能写诗文,后习琴,喜欢读书、旅游,擅长诗乐,且“籍容貌瑰杰”,要是放在当代,就是众人仰慕的男神了。

才华有时候就像一种疾病一样,往往遗传。阮籍比他父亲还厉害。阮瑀居“建安七子”之中,阮籍冠“竹林七贤”之首。

阮籍心中自有抱负,年幼时曾登广武城,观看刘邦和项羽交战过的古战场,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但是当阮籍弱冠之后,当时的政治背景却已经变了天。

阮籍才华横溢,本有济世之志,可惜生不逢时。阮瑀处在曹魏篡汉的时代,阮籍处在司马氏篡魏的时代。

阮瑀死后,曹魏势力已渐渐抵不过司马氏家族了。司马氏占了上风。建安时代已经过去了。

公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张当被诛三族,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

公元年,东汉司徒王允之侄王凌欲另立楚王曹彪为帝,事败自杀。参与政变者被司马懿诛杀三族;

公元年,因密谋杀害司马师,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被诛灭三族;

公元年,毋丘俭为稳固曹魏政权谋害司马昭兵变失败,被诛三族;

公元年,诸葛诞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起兵叛变。次年兵败,被诛三族;

公元年,新皇帝曹髦不满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亲领御林军讨伐司马昭,事败被杀;

公元年,“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阮籍引为知己的好友嵇康被杀······

腥风血雨,阮籍不愿意出门,可司马氏不让。于是阮籍就有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经历:朝廷一次又一次的征召,阮籍一次又一次的委屈求全。

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醉酒,一是痛哭。唯醉酒可以保身全节,唯痛哭可以释放愁忧。

曹氏天下被司马氏所替代,阮籍这一辈人如果言行不小心触犯了当朝的权贵,就会有被诛灭的危险。而屈意附合奉承当权者,又不是阮籍其人的性格。

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做到既不公开触犯当权者又不低声下气趋炎附势,阮籍便选择了一条消极对抗的人生之路。他崇尚老庄哲学,在官场中谋生的同时,又不攀权附贵,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

阮籍有一个外号叫做阮步兵,其名字来源也和喝酒有关。《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据说他是闻知该步兵营的厨师会酿酒,而且还存有三百斛酒才请求去当步兵校尉的,也不愧对阮步兵的外号了。

实际上喝酒是竹林七贤的一大特征,也是魏晋时期名士风流的一种,不过酒或许只是他的一个保护色。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面对司马家族的联姻,阮籍连醉六十日;钟会总是来找麻烦,故意问刁钻问题想要治罪阮籍,也被阮籍以醉酒接待。可见阮籍的醉酒不但是醉自己,更是用来避世。

公元年,司马昭封位晋公,按照惯例,司马昭是要谦虚推辞一番的,这时候臣子们就要上表劝进,阮籍被迫为司马昭写下“劝进表”,一个多月后,便撒手人寰了。

阮籍其儿子阮浑倒是十分羡慕父亲的生活方式,想要效仿。而阮籍临死前告诫学自己做派的儿子:“你的堂兄阮咸已经加入我们了,你就别再这样了。”

阮籍深知自身行为的无可奈何啊。

阮籍去世四百多年后,时年25岁的天才王勃,路过南昌,在新修建的滕王阁上,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风靡华夏。文中有句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意思是说,阮籍驾车狂奔,行至穷途便放声大哭。

这言辞颇有些嘲笑的意味。但王勃身在盛放的大唐。而阮籍却在魏晋的寒夜,前后没有道路,左右皆是鸿沟。此一时彼一时也!

即便才识如阮籍者,若生不逢时,也找不到一条可以走下去的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