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前景 >> 正文 >> 正文

安史乱后杜甫对高适的态度有没有产生改变呢

来源:阮 时间:2024/8/10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m.39.net/disease/a_8519769.html
高适于天宝十一载,入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高适赴河西后,杜甫常寄诗问候。如《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汉史”即是指张骞,杜甫以张骞出使西域过黄河之远比高适赴河西的遥远,凉州即河西节度使所在地,杜甫在《送高三十五书记》中说:“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表达他的希望高适可以劝谏哥舒翰休兵息民,“凉州白麦枯”亦言其志。向蔡都尉询问朋友高适的消息,“阮元瑜”是指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字元瑜,是曹操的参谋,杜甫以此比在哥舒翰幕府担任掌书记的高适。“好在”二字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资治通鉴》天宝十四载()二月记载,哥舒翰入朝,得风疾,留在京师,蔡都尉先回河西,杜甫用这首诗给蔡都尉送行,请他带去给高适的问候。托人寄诗问候后,杜甫又写诗《寄高三十五书记》夸赞高适:“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前四句,杜甫盛赞高适诗歌创作,后四句,为高适得哥舒翰重用,仕途取得一定的成功感到欣慰,是对高适政治才能由衷的赞叹。这首诗可看做杜甫对朋友的鼓励和欣羡,希望自己也可以实现政治理想。安史乱后,至德三载(),高适五十九岁,《新唐书·高适传》记载:“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杜甫寄诗《寄高三十五詹事》问候: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前四句委婉表达对高适的安慰,高詹事安稳无恙即好,远离并戈,闲居洛阳也不错。现在虽左迁,但将来一定会仕途宦达,索居之时,莫要疏远朋友,这是对高适的安慰勉励之语。后四句直言希望高适多多寄送书信,莫要忘了彼此的交情,“鸿雁”和“鲤鱼”在传说中都有寄书信的功能,此处用此意象表示杜甫希望高适可以多寄书信,莫要不寄书信,让友情生疏。乾元二年()五月,高适拜彭州刺史,岑参任虢州长史,杜甫居秦州,写《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长使参三十韵》一诗,“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进,秋来兴甚长。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杜甫表达了朋友之间聚散无常,但并没有相忘;“高岑殊缓步,沈鲍的同行”对高、岑两位朋友诗歌成就的赞叹,以沈鲍相比;“旧宦宁改汉,淳俗本归唐。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如常”还对两人的政治成就表示欣羡,自己仕途虽然不成功,但有这两位友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免感到欣慰。漂泊西南是杜甫安史乱后的主要经历,在蜀中期间,他受到了众多朋友的照顾,这当中,必然少不了昔日的好友高适。杜甫和高适蜀中关系一直都是两人交游的重点。一“故人供禄米”:杜甫对高适的感恩杜甫于乾元二年()年底抵达成都,居城西草堂寺,高适闻讯后寄诗问候杜甫,杜甫作《酬高使君相赠》以答谢: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古寺”为成都西的草堂寺,“牢落”为寥落荒凉之意,草堂寺中疏落荒凉,但有空房可供我寓居在此。“故人”当指包括高适在内的杜甫的朋友,“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朋友提供帮助,邻舍赠与蔬菜,顾辰曰:“供禄米者,自有故人;与园蔬者,自有邻舍,非有藉于僧饭也。”一方面回答了高适赠诗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杜甫对高适给自己提供的帮助表示感恩,杜甫携家人远离家乡,经历重重困难,达到四川,饥寒交迫,生活无所着落时,“故人”高适“供禄米”,让自己和家人可以解决温饱,这让杜甫不得不对朋友高适心怀感恩之心。“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仇兆鳌注:“《法华》三车,喻也,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俱以载运为义。前二乘方便设施,唯大白牛乘,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此诗正用慈恩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许我如慈恩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落句谓文字习气未尽,故下有草《玄》作赋之言。旧注指《法华》三车,不切诗意。”此诗是对应高适的赠诗一一回答的,交代自己初到成都的住所和生活,仇兆鳌解此诗为:“此诗逐联分答,与高诗句句相应。空房客居,见无诗书可讨。邻友供给,见非取资僧饭。但容听法,则不能设难。未肯载书,亦何处翻经乎?未则谢草《玄》而居作赋,言词人不敢拟经也。二、“交情老更亲”:杜甫对高适情义的认可杜甫在成都期间,生活主要靠友人资助,可是生活依然窘迫,如“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厚禄故人”当指包括高适在内的蜀中友人,朋友的资助没有及时送到,使得杜甫的生活窘迫不堪。杜甫心中也许会因“厚禄故人书断绝”之事有所不舒服,但依杜甫宽厚的个性,他并不会因此就谴责朋友。上元元年()秋天,杜甫写诗向高适求助,如《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百年已过半”是写杜甫以年近半百,秋天应该是收获的季节,可秋至时节杜甫却因失去朋友的资助,生活饥寒,一个“转”字将杜甫生活之窘迫境况描写的更加突出。高适于乾元二年()五月被任命为彭州刺史,六月抵达彭州,“彭州牧”当指高适。因托崔五侍御寄诗高适,故用“问”字,希望高适可以早些帮助自己,度过急难。距离自己不远的朋友高适没有及时地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不免让杜甫心中会有不悦,但杜甫托人寄诗高适寻求帮助,“为问”和“何时救急难”都是朋友间的日常话语,无甚客气,更无责备,这是杜甫待人真诚和宽厚品性所决定的。周勋初先生《高适年谱》中说:“杜甫以兄弟情谊求助,足证二人交情非同一般。”高适看到此诗,一定对杜甫给予了帮助,只不过高适当时的处境没有回诗或回诗遗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