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前景 >> 正文 >> 正文

初中古诗文鉴赏赠从弟

来源:阮 时间:2024/8/9
郑华国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一、主旨与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全诗语言质朴劲峭拔而又情深意长。

二、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刘桢(~)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合称建安七子,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一、理解性默写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语句是:,!

2.《赠从弟》中,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思想,勉励其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的两句诗是:,!

3.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

4.刘桢的《赠从弟》一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

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阅读理解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3.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

4.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答:。

5.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

6.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答:。

7.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答:。

8.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2.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4.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5.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6.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7.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8.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