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发展 >> 正文 >> 正文

桃花扇与家国情怀东南大学赵天为教授走

来源:阮 时间:2022/5/5

SJU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新学期,三江大讲堂如约而至!“三江通识大讲堂”是落实我校“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是“三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中“氛围营造”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是坚定学生的价值信仰、拓宽视野、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3月17日,我校邀请东南大学赵天为教授作“三江通识大讲堂”,一起来看看精彩回顾吧!

三江通识大讲堂第76讲精彩回顾

赵天为,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昆剧表演艺术的脚色传承》主持人,国家社科研究专项《中华文化认同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谱系的梳理和研究》主持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传情绝调〈牡丹亭〉》主讲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融合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的美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主持人;CCTV第二届全国京剧票友电视大赛银奖获得者。出版《〈牡丹亭〉改本研究》等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3月17日晚,我校邀请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赵天为副教授作“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与家国情怀”的通识讲座。据赵老师介绍,《桃花扇》是明清传奇中的杰作,剧作家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被梁启超评为结构精严、文藻壮丽、寄托遥深,而“冠绝千古”。《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淮河边、栖霞山下,与南京息息相关。才子佳人一见钟情、浓情蜜意,几经悲欢离合,结局却国破家亡、各自入道,令人唏嘘感叹。《桃花扇》正因为家国情怀的书写,成为剧坛一部难得的珍品,熠熠生辉。

一、作者及故事梗概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创作《桃花扇》这一传奇剧本,文中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梁启超曾对之有高度的评价:“但以结构之精严,文藻之壮丽,寄托之遥深论之,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桃花扇》全剧四十四出,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出《听稗》到第十二出《辞院》。主要写了侯方域、李香君的结合及由合而离,同时联系复社文人对阉党文人阮大铖的斗争,左良玉欲东下就粮,为奸臣马士英、阮大铖迫害侯方域埋下伏笔。第二部分--第十三出《哭主》到第二十出《移防》。主要写侯方域的活动,同时联系拥立福王,马、阮当权,史可法被排挤,四镇内哄,朝政黑暗,展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的日益尖锐,为南明覆亡埋下了伏笔。第十七出《拒媒》插入李香君拒嫁田仰,使情节有变化,同时成为后面戏剧矛盾激发的张本。第三部分--第二十一出《媚座》到第二十五出《选优》。主要写李香君的活动,通过马、阮对李的残酷迫害,从而揭示了南明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以及李对爱情的坚贞,在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和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第四部分--第二十六出《赚将》到第四十出《入道》,通过马、阮倒行逆施,大捕复社文人,以及左良玉兵队东下声讨马、阮,史可法困守扬州,对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作了集中的反映,展示了明末广阔的社会图景。南明亡后,使入狱入宫的侯、李得以重合,最后他们却割断儿女私情,双双入道修真。赵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个传奇故事娓娓道来,并穿插着经典的戏曲片段,视听结合,曲折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向我们展现着文学艺术的饕餮盛宴!而作为这部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和文章线索,桃花扇在文中出现了八次,分别是:第一次--题扇定情(《眠香》):新婚之夜,才子佳人,以宫扇一柄,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诗云: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第二次--见证诗扇(《却奁》):新婚第二天,杨龙友前来贺喜,见证了这把定情诗扇。第三次--血溅诗扇(《守楼》):香君取出定情诗扇以示众人,拒绝漕抚田仰的逼婚,竟不惜撞破花容,倒地时血喷满地,溅上诗扇。第四次--扇绘桃花(《寄扇》):香君醒来后,杨龙友来看望,见血痕红艳非常,便添上绿枝成折枝桃花。香君不禁感叹自己:“桃花薄命,扇底飘零。”第五次--扇寄相思(《寄扇》):香君托苏昆生拿扇去找侯方域。第六次--睹扇感怀(《逢舟》):侯方域看到桃花扇,得知扇面上是香君的血后十分感动“倒是小生之宝了”。第七次--携扇寻香(《题画》):“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第八次--毁扇入道(《入道》):二人于栖霞山相遇,经张道士撕扇点拨,现国事当头,怎容得儿女情长?于是二人双双入道。

二、人物形象

接下来,赵老师分别从四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李香君是深明大义,坚贞刚烈的,而侯方域是爱国高才,软弱糊涂的。

一.对双方爱情,李香君是矢志不移,爱情坚贞的;侯方域是善良志诚,爱情真挚的。

二.对紧急形势,香君从容淡定,认识清醒;而方域仍儿女情长,抱有天真幻想。

三.对大是大非,香君爱憎分明,慷慨刚烈;而方域虽模糊不清,但也勇于改过。

四.对民族危亡,方域性格虽才思敏捷但是被动,空有爱国情怀却软弱无力。

赵老师不仅对主人公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将其中的次要人物进行了立场划分:如陈定生、吴次尾这样的清流人物;也有阮大铖、马士英这样的浊流权奸;更有苏昆生、柳敬亭这样的爱国民众……这些人物许多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孔尚任将历史融入文学作品,不仅让我们穿梭千年重回南明,更是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三、《桃花扇》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会说《桃花扇》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赵老师一一进行了剖析。

首先它是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品只有十四出是与男女主有关的,其余都表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尤其是结局二人醒悟当前最重要的是国事,而不是男女之情,于是双双入道。而张道士最后唱了一段“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悲痛忧愁的歌声中交代了南明的灭亡。

其次它包含着作者孔尚任的故国之思。“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作者借这部传奇寄托着自己对南明灭亡的感叹。而且后来的改编者也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比如说欧阳予倩的改编版,放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她要批判的是那些卖国投降的人,表扬的是能坚持民族正义英勇抗战的人。以及张弘的改编版,表达了一扇推不开的门:比躯壳的不团圆更令人悲哀的是精神的不团圆。

讲座以《桃花扇》的内容入手,条理清晰地依次介绍了人物形象,诗扇意义,家国情怀,是探索作品与历史关系的一种巧妙技巧,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和宏大悲壮的时代精神相得益彰。整场讲座精彩纷呈,尽管隔着屏幕,但同学们依旧听得入神,回味无穷。

老师您好,为什么有观点说《桃花扇》是昆曲的巅峰之作?这其中又有什么缘由?谢谢!

它之所以达到这个高度,无非是几个方面:主题、辞藻、音律、剧情结构。《桃花扇》记录了在明末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主人公又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作者实际上是借桃花扇以及侯李二人的爱情,来写对南明兴亡的慨叹的,这是它很突出的特点。而且它的辞藻、音律、剧情结构都很好,所以它达到了一个高峰。

如今传统戏剧在当下的年轻人群体越来越不受欢迎,在您看来,如何让传统戏曲在当下焕发新的活力?

传统戏曲的传承和传播是不一样的,传承需要专业的人士通过老师的口传心教,一招一式规范地学习。传播需要我们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去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走进传统戏剧,也让戏曲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一些流行歌曲中可以融入相关元素,使人们领略其中的魅力。

您对于喜欢戏剧、昆曲的学生有什么推荐的作品吗?

如果对于入门的同学,我推荐四大名剧--《桃花扇》,就是发生在我们南京,可以多了解一些。还有就是《牡丹亭》,因为这也是中国昆曲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大家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