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图片 >> 正文 >> 正文

嵇康的玄理论文,立论新颖析理绵密,在阮

来源:阮 时间:2025/3/18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
本文由作者丽媚爱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嵇康的辞赋和散文嵇康今存赋,惟《琴赋》为完篇,余各有残句若干。《琴赋》立意与其《声无哀乐论》相同,都是从玄学本体论出发,说音声之特质。赋序有谓:“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可以导美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可见,作者是不赞成音乐以悲哀为美的传统观念的,其作《琴赋》在思想文化领域有很强的针对性。嵇康写得最多的散文,是玄理论文,传于今者尚有《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声无哀乐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张迈叔自然好学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另有《卜疑》、《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太师箴》和《家诫》等,著述散文则有《圣贤高士传》。前人对嵇康之论评价甚高,李充《翰林论》即谓“研求名理而论生焉,论贵于允理,不求支离。若嵇康之论,成文矣”。刘师培解释说:“李氏以论推嵇,明论体之能成文者,魏、晋之间,实以嵇氏为最。”刘勰说阮籍、嵇康体性有异,谓“嗣宗倜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隽侠,故兴高而采烈”。又谓“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刘师培发挥说:“嵇康、阮籍之文,文章壮丽,总采骋辞,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纵横家言为近也。此派之文,盛于竹林诸贤。溯其远源,则阮瑀、陈琳已开其始。”“彦和以‘响逸调远’评籍文,与《魏志》‘才藻艳逸’说合。盖阮文之丽,丽而清者也。以‘兴高采烈’评康文,亦与《魏志》‘文词壮丽’说合。盖嵇文之丽,丽而壮者也。均与徒事藻采之文不同。”“嵇、阮之文,艳逸壮丽,大抵相同。若施以区别,则嵇文近汉孔融,析理绵密,阮所不逮;阮文近汉祢衡,托体高健,嵇所不及。此其相异之点也。”“嵇文长于辨难,文如剥茧,无不尽之意,亦阮氏所不及也。”嵇康的玄理论文,立论新颖、析理绵密,在阮文之上。如其《声无哀乐论》,所说“声无哀乐”即为一全新观点。从玄学命题相互影响看,其立论基础和思维方式,与何晏提出的圣人无喜怒哀乐有某种相似处。阮籍作《乐论》,虽不反对乐有哀乐之分,但他既把乐的本体定为自然,而平淡无味又是自然之道的本质属性,因而他是有可能提出声无哀乐论的。但他未能深入下去。嵇康却用他用过的方法,建立了声无哀乐论。而论述更为精细,对儒学音乐理论突破更为彻底。他讲“声音以平和为体”,“声音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实际上是讲声音以自然为本体,而以自然的属性“和”为属性。如此立论,便容易说明音声是能超越哀乐之情的,而以无哀无乐的“和”为本质特征。作乐的目的是要使人挣脱种种情感的束缚,进入自由、无限的境界。在写法上,用的是主客对话形式。文章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八番“难”、“答”以成完篇。反复论难,自易带来论证的严密和文章布局的严谨。当然,如此行文,也难免文词繁复。除玄理论文外,嵇康的《太师箴》和书作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是出自于玄学思想。其中最能显现其人格特征和另类散文艺术风貌的,应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即山涛,他本是“竹林七贤”之一,中途出仕为吏部郎,后得升迁,便举嵇康自代。嵇康十分生气,即作此书痛斥其行径。作者在书中以老、庄思想作指导,极写自己越礼教而任自然的放纵生活,揭露官场的龌龊,对山涛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直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显示出对世俗生活的极端蔑视。他拒绝的是山涛的举荐,实是借此宣布自己和司马氏集团的彻底决裂。因作者具有大无畏的叛逆精神,故行文恣肆、出语尖刻,仿佛不尽其言辄不足以泄胸中愤怒之气。如云: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闇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耶?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真是通脱任性,直言尽言,不掩锋芒,嬉笑怒骂,俱为文章。后世诗、文中所用“七不堪”、“二甚不可”的典故,即出于此书。事实上,此书不但是嵇康散文中逞性放言的名篇,也是魏、晋文章中颇能显现魏、晋风度的代表作,其文风对后来的愤世之文深有影响。参考资料:古诗词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丽媚爱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