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东汉末年,三国争霸,社会剧烈动荡。可就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中国的文学发展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建安文学。
l当时曹操占据北方,势力雄厚,政治也较为开明。他爱才惜才,多次发布《求贤令》,一时间许多有才之士奔赴邺城,只为施展心中的抱负,曹操除了是一代骁雄外,更是一位军事家,文学家。在建安年间,他与儿子顺势组建了一个文学团体,这个团体包含了孔融、王粲、徐干、阮瑀、应玚、陈琳、刘桢七人,史称建安七子。他们是一群个性的青年,有超高的文学建树,张扬的性格。他们展现了一个文人的风骨,凸显了一个时代的脊梁,故也被誉为建安风骨。
l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建安七子的“老大”—孔融。说他是老大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在建安七子中年龄最大,二是曹丕将他排在建安七子的首位。
l说起孔融,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从小就懂得礼让,《三字经》里写“融四岁,能让梨”。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孔融注定是不俗之人,论出身,他是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出身名门世家。论文章,曹丕赞其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者”。论为人处世,他还是一介名士,刚直不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会成为一代天骄、名垂青史。
l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小时候的道德楷模,却在56岁时被扣上了“不忠不孝”的帽子,并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这是什么情况呢?
年少聪慧,崭露头角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84%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