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飞
年4月11日下午,有幸在安徽省徽京剧院,观看了该院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而精心编排的徽剧现代戏《晓天歌行》首场公开演出。
剧中的主角张璋,原名张鼎和,曾化名张晓天。年出生于清代合肥西乡(今肥西)张新圩的一个豪门家庭,是淮军大将、两广总督张树声之曾侄孙(即张树声五弟张树屏长子张云官的孙子),“合肥张家四姐妹”堂兄。他的曾祖辈张树声、张树屏、张树珊、张树槐四兄弟,居功从仕,身世显赫。他的堂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以及她们的夫婿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思,在民国时期也很出名,张家四姐妹被称为中国世家大族“最后的闺秀”。
而张璋的母亲,是合肥东乡六家畈另一位淮军大将吴毓芬之子吴兆棨的女儿;张璋夫人吴昭毅,又是吴兆棨的孙女,真可谓是豪门联姻,亲上加亲。
张璋烈士
张璋成长的青年时代,是一个“觉醒的年代”,也是一个激情澎湃追求理想的奋斗年代。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年,年仅20周岁的张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璋在广州被捕,后越狱逃脱,赴日本留学。
年,他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被驱逐出境,回到北京,考入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此时张璋奉党指示积极参加组织“北方左联”的筹备工作。他利用安徽同乡身份与“未名社”的李霁野、韦丛芜等取得联系,通过他们结识曹靖华、范文澜、孙席珍、台静农、傅仲涛等人。他团结党外进步人士和知名作家,为北方左联的成立奠定基础。
年10月的一天,在北京法学一院礼堂,以“文学研究社”的名义召开“北方左联”成立大会,选出执委会,负责日常工作。张璋担任执委。他在北方左联工作期间,表现十分勇敢。在参加飞行集会时,总是高举大旗,走在前面,并勇敢反抗警察镇压。张璋当时经济条件较好,凡是革命同志,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经济困难,特别是刚从牢里释放出来衣食无着的人找到他,总是从衣袋里掏出5元至10元相助,他的衣帽也让革命同志随便穿戴。
年5月至10月间,河北省委、北平市委相继遭破坏,国民党宪兵第三团进驻北平,实行血腥镇压。张璋被捕,后经他的爱人吴昭毅四处奔走营救,得以获释。
年冬,张璋带着妻室儿女回到合肥。他立即同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投入革命。开始在城里活动后回到老家张新圩,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护革命活动。此时,他根据中心县委的指示,一面和周味韶、徐志友等人在地方组织互济会,开展募捐活动,筹集经费,支援鄂豫皖苏区;一面筹划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活动。为了夺取他大叔枪支武装农民,一天下午,他匆忙从外面回到家中,故意大喊大叫说腹痛难忍,闹得家人全知。夜间,趁家人不备,将十支长枪两支短枪,偷偷藏在送他到城里治病的凉床担架上,铺上一寸厚厚的稻草,使别人没有察觉。第二天一早担架抬着他出了张新圩,他将武器送给游击队,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送枪事件后,其叔勾结地方官府镇压革命。张璋趁叔父坐轿去合肥途经焦婆店时,指挥游击队袭击。结果,其叔胳膊受伤,差点丧命。其叔从合肥治伤回来,安设圈套,逮捕了张璋,将它五花大绑关在“占笼”里。其叔扬言要族人公审,然后用石磨捆在背上,投入河里。张璋后被游击队营救。其叔得知,迁怒于吴昭毅,将她母子赶出家门。吴昭毅带着孩子回到合肥。
年,张璋经地下党组织和他母亲多方营救,终于获释。出狱后立即前往上海,化名张晓天,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
年,张璋从上海回到安庆,再次被捕。他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年10月8日中午,张璋在安庆饮马塘监狱英勇就义,时年31岁。
年6月,他的堂妹夫沈从文,在《文学杂志》第一巻第二期上,以张璋烈士为原型,以“世界好一点,就得有人跳火坑”为主题,发表了小说《大阮和小阮》,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还准备以张璋烈士的传奇再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为此他采访了张璋烈士的妻子吴昭毅以及健在的战友,积累了七万多字的素材,可惜后来遗失。
引起社会惊叹的,是80年后的年,由一位有心人、安庆市懒悟艺术馆馆长张庆先生在征集史料中发现了《张璋烈士遗书》,经过除尘、熨压、装袋等措施,张庆整理出张晓天寄给杭州张老太太的书信6封,寄给江西张枢和的书信2封,寄给杭州林公馆林太太的书信1封,写给二表姐的书信1封。寄件地址中“安徽高等法院看守所”、“安庆饮马塘看守所”、“安庆北门外百子桥方家墩十号”、“安庆圣公会三号”等字样赫然在目。信封上的邮戳定格在年6月至10月间。其中寄件人张晓天即信中的四哥,收件人张枢和则是其六弟,林太太叫张昭和,是张晓天、张枢和的姐姐。张老太太是张昭和、张晓天、张枢和的母亲,当时和女儿女婿(林耀北)住在杭州,安庆圣公会三号是张晓天二表姐的住址。张庆在查看存留的信封时发现,四处地址的寄件人,均为张晓天。从“安徽高等法院看守所”、“安庆饮马塘看守所”寄出的每一页信笺上,都盖有“检阅”的印戳。由此分析,从看守所寄出的信件,是要经过狱方审查的,这部分信件所有的署名均为张晓天。而通过二表姐及同情革命的狱警吴纪林帮忙寄出的信件,为了掩人耳目,信封上仍用化名张晓天,而信件上的署名,则分别用了本名“璋”和谱名中的“鼎”。正是这两处细节,印证了张晓天就是张璋烈士,这批信件就是张璋烈士牺牲前的遗书。
张璋烈士遗书
年9月16日上午,《信念如磐——张璋烈士遗书展》在懒悟艺术馆隆重开幕。家书多为张晓天所写,其他人所写的也都与张晓天有关。在张枢和的信中,有一段对四哥张晓天临刑前的描写,“到东门外一路唱党歌至刑场”,为了让张晓天下跪,“士兵用足蹬四哥,四哥云‘请你就干吧,大丈夫男子汉是不跪的’。”
而张璋烈士临行前,在一个香烟盒子上给妻子吴昭毅匆匆写下的遗嘱:“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更是激发起广大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媒体报道称为“用心咬住眼泪的感动。”
正是这批珍贵家书中所体现出的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正是张璋烈士舍身取义的大无畏革命情怀,促发了剧作家侯露女士的创作激情。她在剧本梗概中写道:
“年10月8日中午,张璋被验明正身押往刑场。一路上他回想起家人。走过饮马塘,他从清清塘水中看见了支持他的堂妹们:张家四姐妹,她们对秉持“世界好一点,就得有人跳火坑”的“四哥”充满了敬意,经常资助张璋。走出老北门,他看见远在合肥的妻子儿女:吴昭毅还在为营救他四处奔波,前一次因为她的努力,张璋得以脱身出狱,而这次敌人要张璋在悔过书上签字,吴昭毅断然回绝:张晓天乃大丈夫,岂会苟且偷生?张璋感激妻子的理解,为此生有如此高尚的爱而欣慰。他高唱起《国际歌》,大义凛然赴刑场,行刑士兵用脚蹬他的腿部,张璋断然回答:“请你就干吧,大丈夫男子汉是不跪的!”监狱看守吴纪林赶来与张璋告别,张璋向他要烟抽,在香烟盒子上给妻子吴昭毅写了一份很短的遗嘱:‘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枪声中,张璋壮烈牺牲,浩然正气永留人间。”
张璋烈士遗书展
徽剧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剧种,在表演上具有动作粗犷、气势豪壮的特点,在这部新创现代徽剧中,熟练地运用了徽剧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艺术手段,将张璋烈士的临刑前浩然正气表现的淋漓尽致:“霜降高墙阴风冷——,披枷带锁出牢房。我以我血荐轩辕,何惧火坑炼金刚。情系江淮穷兄弟,信念如磐胸中藏。”这是刑场抒怀。再来看这一段唱腔:
吴昭毅:(念)张璋!晓天!鼎和!
他们说你是共产党,
要想活命只要在悔过书上签个名,
就立刻放你出牢房。
我骂他们别梦想,
大丈夫岂会屈膝投降?
九死一生闹革命,
敢跳火坑就不怕命亡!(扔掉悔过书)
(唱)永难忘,你以笔为枪讨伐黑暗,
锦绣文章胜过那情书字行行。
永难忘,你让我做了革命者的妻子,
知道了还有真理在远方。
【张晓天身穿囚衣出现在另一个空间…….
张晓天:(唱)永难忘,吴家小姐嫁给张家郎,
我们是旧婚姻里飞出的新凤凰。
永难忘,你布衣素颜上讲台,
节衣缩食为我革命备行囊。
张晓天:(念)昭毅,我的妻!
吴昭毅:(念)张璋,我的夫!
两人合唱:永难忘,永难忘,
生生死死情意长。
知己知彼知志向,
心心相印锁情肠。……
这是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隔空对唱。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他的经典作品《为人民服务》里引用了这句话,并着重加以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应该更加缅怀像张璋烈士这样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崛起而做出的丰功伟绩,传承弘扬他们的革命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再努力!
晓天歌行,向死而生!
张璋烈士,永垂不朽!
写于年4月30日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