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图片 >> 正文 >> 正文

源自不系舟微博香扇坠

来源:阮 时间:2022/9/10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以上宫扇亦称坤扇,为本文引子。

“香扇坠”既可作中国古典扇类的扇坠饰物,也是晚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小名。

以上为男士使用的折扇。

不系舟以此为引子,从晚明遗民余怀的《板桥杂记》等笔记中爬梳出一些轶事,用意识流的手笔籍由栖霞古韵引出一段晚明的凄美故事。

年暮春,黄家兄弟姐妹再次聚会南京。这座六朝古都,金粉胜地,古往今来,为历代游友向往之地。吾亦为之。

以上为千年流不尽的秦淮河。

明清易代,结束了一个浮世。曾经张扬喧嚣的晚明士林,随着天崩地裂,坠入孤寂。香君与侯公子的故事就发生于斯。落榜后的侯公子继续滞留金陵。

当初李自成便是蛰伏于伏牛山。

来自伏牛山区的公子,第一次见识到江南的繁华。家乡面食与金陵美食相较,使他“乐不思豫”。这里还有他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友,时称“晚明四公子”。

个个是文章高手,当仁不让。

他们或纸醉金迷,或纵情山水,或流连歌舞,或倚红偎翠。晚明程朱理学渐衰,个性自由风行,儒生担当和名士风流混搭流行。侯公子好友黄宗羲却心有不安。称之为:“朝宗之尊人尚在狱中,而放纵如此,吾辈不言,是损友也”。

晚明大学问家黄宗羲。

黄宗羲的话说是说了,算是铮友。但此时的公子未必能听进去。因为不久他就认识香君。初识香君是在“媚香楼”。

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今何在?

我们游了秦淮河乌衣巷边的香君故居,决意驱车再去栖霞山寻访香君在那里皈依佛门的葆贞庵和她的桃花涧归所。

商业味太浓了,影响美感。

每次来南京都要去寻访乌衣巷,自然拐入香君故居。这里寄托着一段“晚明遗恨”的故事,几百年仍为后人所牵挂。

香君故居内景,江南庭院的秀美甲天。

此处是“媚香楼”,侯公子初见香君时,香君正抚琴,纤指如柳,琴声似水。侯公子门外偷听,叹息道:“好个女子,怎么竟流落到这个地步?”

琴瑟为才女必学之技。

游完香居去栖霞。栖霞在南京远郊,连老南京人去的也不多。所以我们找了老半天,走了不少冤枉路才找到香君“葆真庵”和香君墓。一看就知道是出于旅游需要的赝品仿古建筑。

以上为香君坟附近一处幽居,柴门半开。

我想当年香君莫非避居于此,倒是一处修心养性之地。明初智旷禅师在栖霞山幽境筑有般若台,因年久失修废弃。

这就是荒废的般若台,毁于太平军战火。

万历年间,新安僧人慧光至栖霞山,喜白鹿泉之胜,结茅而居。同乡吴一恭为他在般若台遗址构筑一庵,与众人捐资复建般若台。台广若干寻,高若干尺。慧光又求遗经善本,谒各名士各书一章,勒石四面,共刻有;四十二章经》、《金刚经》、《遗教经》三种经文。

这里还有乾隆行宫废墟。

就不知是先有桃花涧还是先有葆贞庵。抑或《桃花扇》之名亦与之有牵挂。年,根据香君曾在栖霞山出家一事在葆真庵遗址建成此桃花扇亭。

以上为在葆贞庵旧址上修建的桃扇亭。

明末,侯公子爱上香君,此时正值国难当头,香君不畏权势威淫,一头撞在墙柱上,血溅桃花扇,从容削发到栖霞寺当尼姑。而侯公子却当了官。一日,侯公子来到栖霞寺寻找香君,意欲重归于好,遭到香君痛骂,毅然撕毁血染的桃花扇,奋然离去。香君随卞玉京出家为尼葆贞庵,传说出家后的李香君情恨尽绝,独守此庵,青灯古佛,聊度时日,不离此庵。死后葬涧畔丛林中,诚所谓“故事始于桃花扇,传奇终此桃花涧”。

即名桃花涧,说明有水的地方。

如同北京人到香山赏枫叶,栖霞山则是南京人看枫叶的所在。不相上下。

此处应当是真的。

对于真伪香君墓,我们不计较这些。临近摘些山花编成花环放在香君坟前。凭吊这位明代名伶的久远亡灵。我们游栖霞,明明有缆车而不坐。宁可走栈道,寻古人之幽情,乐在其中。

香君小脚女人,山道崎岖,如何走得动?

李香君(-年)晚明苏州人。生于明天启四年。本姓吴,官宦之家,兄妹三人。父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阉党构罪。家道遂衰败,漂泊异乡。明崇祯四年(年),八岁香君被秦淮名妓李丽贞收为养女,即随养母姓李。

余怀,闽莆田人。晚民遗民,不仕清朝。

清代余怀所著《板桥杂记》载:“李香君身材秀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笑无双,人谓之‘香扇坠’。又“香君之名盛于南都,四方才士争一识以为荣焉”。

《板桥杂记》是我常阅读的明清笔记。

余怀久居金陵,自是秦淮楼的老主顾。文名自不及侯公子。史称侯方域“为文若不经思,下笔千万言立就”。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余怀自然也是,但余怀是美食家,侯公子交际上他,吃遍金陵自当不在话下。

以上为一柄宫扇,扇坠是本文的引子。

或许是命中注定,冥冥之中“香扇坠”三个字已经嵌入香君命运多舛、悲愤传奇的生命之中。

以上为秦秦八艳图。

是故李香君与柳如是、寇白门、卞玉京、马湘兰、顾横波、陈圆圆、董小婉等同为“秦淮八艳”。香君居八艳之首。

钱柳立于自家花园小湖前,本欲投湖。

钱谦益为晚明南宗文坛领袖。道德文章,名誉江左,为人所崇。最终被名节所损。崇祯殉国噩耗传至南都,柳如是劝他同投水。他说好,然后摸了摸水。说:“水太冷”而罢。传开后成为笑柄。

钱死后,钱家对她不好,终投湖。命乎?

钱谦益不但“水太冷”闻名,还有一段《杖铭》也颇有名。不烦冗笔录此:“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是《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孔子对颜渊的一句话。颇令人警醒,蓄意深藏。在自己手杖上刻镌杖铭,表达自己出仕原则与处世态度。颇有自呜清高之意。

以上为士绅所用硬木手杖。

或一日,此杖不翼而飞。几天后又复归。有人续铭其旁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这也是《论语·季氏》篇中记载孔子对冉求说的一句话。其原意是说:“遇到危险而不扶持,将要摔倒而不搀扶,那么何必要助手呢?”有心人故意偷走他手杖,又在他的手杖上刻写孔子对冉求的这段话以讽之。从对仗而言,这两句对得非常工整。从立意而言,后一句对前一句话极具针对性,引典贴切。看似一副对联,天衣无缝。殊不知这是集句,对句者更难。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钱谦益复得手杖甚喜,待见了续铭,为之惆怅。大学问家钱谦益见此难道还不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也深知因怕水冷而名节有亏矣。

香君虽身陷青楼,但心系国家安危。真乃出于污泥而不染。时逢明末东林名士侯方域游秦淮,立于画舫前。感慨时局,叹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以上为唐杜牧《夜泊秦淮》。

香君闻讯,应声道:“不知亡国恨者,岂止商女”。侯公子闻之大惊,随声寻人,见之倾慕,逐生仰慕之意。经杨荣友居中牵线,竟成红粉知己。香君则以身相许,托付终身。

以上为冯喆饰演的侯公子侯朝宗。

侯公子将崇祯皇帝赐予他父亲侯恂的一柄宫扇转送给李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并在这一柄白纱宫扇上题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阮大铖一入阉党,毁了自己的才名。

崇祯帝一登基,旋即剪除魏忠贤阉党。阮大铖为阉党余孽,罢黜后蛰居金陵。为拉拢江南复社人士。欲籍侯方域盛名以洗刷自己的劣名。侯公子欲纳香君为侧室,囊中羞涩,于是阮大铖假借杨荣友之手殷勤资助,以作梳拢之用。

有人将阮大铖丑行布贴街市,尽人皆知。

香君得知隐情后,坚辞阮大铖资助的妆奁。故彻底得罪了阮大铖。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北明倾覆后,福王朱友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马士英和阮大铖又粉墨登场了。

血染的风彩,风光依旧在。

扬州梅花岭为南明史可法抗清遗址,后人收史公、阵亡将士及清军屠城遗骸埋葬于此。“花下岂知魂归散”,六百年过去了,南明遗痛犹在。我们应当珍惜和平安定时光。

以上为我的书房,取名“府学书斋”斋。

我居延平梅山坡,书房取名为“府学书斋“。每篇博文后必署此名号,已成定例。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自家小花圃,亦取名“归拙园”。

不过梅山坡虚有其名,早已没有梅花。待开春时不妨去引种几株,植在我的“归拙园”里。以正其名。

梅山坡又称东山路,一地两名。

坡顶原为延平府府学所在地,建有学宫及文宣庙。岁月沧桑,如今梅山坡已无梅。几块巨石依旧,古樟犹存。

为避阮大铖构陷,侯公子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为参赞军务。后又被捕入狱。出狱后,还想有所作为。当听说江南士林领袖吴伟业(梅村)有意复出时,他还曾写信规劝。虽然吴伟业(梅村)最终还是被迫仕清。只是那时仕,侯方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步吴的后尘。香君则被马阮二人逼嫁新贵田昂。她以死抗争,血染侯公子所赠诗扇。后又被迫入宫,直到清兵南下,南明小朝廷顷刻瓦解。侯公子与香君才重获自由。在栖霞山白云庵偶遇,最后在道士的指点下双双出家于迷津之途。

以上为商丘侯宅大宅门。

真实版的故事是,那把定情宫扇,二人从未提及。二人也没有入道,而是双双回到商丘老家。几年后,香君歌妓身份暴露,被侯家鄙视,卅一岁*时郁郁而亡。两年后,比她大七岁的侯方域也随她而去。(*一说二十九岁)

以上为杨荣友的字画。

杨荣友的画虽不负盛名,但因是《桃花扇》中重要穿梭人物而为人熟悉。与田仰是老乡。时人称“田仰的字与杨荣友的画,可谓贵阳双绝”。“文革”时,我与二中同学“西南行”路过贵阳。就想起了《桃花扇》中这位老好人,他与谁都合得来,是一个没有敌人的人。杨荣友画面上有一段很长的跋。说明会画的人一定会写字;会写字的人未必会画画。

现实中杨荣友画名不如《桃花扇》中盛。

时大明已经倾覆,南明小朝廷还在歌舞升平。声色狗马,国事堪忧。香君见此,呕心沥血,竟吐血滴滴于公子所赠之宫扇上。

杨荣友见宫扇上有“几点血痕,红艳非常”。感慨之余,灵机一动,取草汁作画色,在原有疏密淡淡的点点血迹基础上添加些枝叶,串成几枝桃花枝。瞬间,鲜血满扇开红桃。一幅折枝桃花绽放在南朝烟雨朦胧中。

孔尚任(-年)

这就是桃花扇的典故的出处。孔子后裔孔尚任不忘晚明遗恨,以《李姬传》为蓝本,将这段故事改写成《桃花扇》传奇。悲欢离合与黍离之悲的南明兴亡,水乳交融。成了一个乃至几个时代的传奇,被人代代传颂。

以上为孔尚任墨宝,一手好字。

《桃花扇》成中国文学史上不朽著作。这位生于清朝却有恋明情结的圣人后人孔尚任,不仅选侯公子为《桃花扇》的主人公,还为他安排的一个令人向往的入道结局。个中原因值得玩味。真实的侯公子活得太纠结,作者就让他在虚拟的传奇中过得好一些。至少还有秦淮的幽肠,还有一柄恣意飞扬的桃扇。

孔尚任为侯公子安排了一个差强人意的结局:虽然世道苍凉,但活着总比死了强。民族大义总是要高于烟火情长。从这一点上说,入道的结局要好过卫道的悲剧。

画中尖嘴猴腮,香君如何看得上。

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人,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能诗文,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时称晚明四公子。

以上晚明四公子像。

明末四公子称明季四公子,为明朝末年四位公卿出身的文学家合称。分别为山东副使冒起宗之子冒襄、户部尚书侯恂之子侯方域、湖南巡抚方孔炤之子方以智、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子陈贞慧。此四人者,出则忠义,入则孝悌。爱宾客、广交游,风流倜傥,冠绝江左,名重一时。

也是中原六朝古都之地。

晚明崇祯十二年(年)春,廿二岁的侯方域从家乡商丘来到金陵。一直探望被诬入狱三年的父亲、户部尚书、东林党人侯恂(-);二则参加乡试,他年纪不大,文名却盛。十五岁时应童子试,县、府、道皆第一名。

父子两书斋皆成古迹。

侯恂(-),字大真,号若谷。河南商丘人。明万历(年)进士,授商丘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与阉党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居官清廉有政声。

以上为冯喆饰演的侯公子,形象永存。

清顺治八年(年),侯方域曾应河南乡试,中副榜。有说是被清廷所逼,有说是自愿。走的是吴伟业(梅村)老路。被迫抑或自愿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侯方域参加乡试这一件事使他成了一个笑话。但他曾向清廷出谋献策,企图消灭农民军。这件是可就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积极主动投靠。

以上为侯公子壮悔堂书斋。

这件事也成了侯方域一生的痛。香君去世后,他将书房更名为“壮悔堂”,意即壮年始悔之意。连出的文集亦名《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问世。

有人在文集上用红点断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破家亡,爱妻早逝,自己一事无成。又有应试清朝的污名。除了悔恨,以泪洗面,又能如何?

以上为侯方域书札。

书法字画,由名而论。凡是名人写出的字,都为人所重。因重其名,字虽不好也说好。人不好,字虽好,也就不好。

多年后,侯方域为香君作《李姬传》,称她“侠而慧,略知节,能别士大夫贤否”。书中无一语道及香君相貌。在才子心中,才学和见识才是标配。他给香君定情信物就是一把诗扇。于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在秦淮河的朦胧暮色中开始。

江左三大家之一。经历与侯公子略同。

好在同病相怜的吴梅村(-)理解他。侯方域去世后,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梅村)途经河南。写悼诗: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吴伟业(梅村)题赠苏昆生、柳敬亭书札

苏昆生与柳敬亭皆抱怀绝技,游戏风尘的民间奇人。身系一部南明痛史。香君曾向苏柳两师傅学《牡丹亭》。还托苏师傅将桃花扇带去扬州交给侯公子。以激励他抗清。

关于李香君在南京城破后的去向,有多种版本和结局。一说公子对侯父瞒着香君身世,将其带回侯家。后公子在陪都放纵并纳青楼女子事发,不为侯家所容,处境艰难。清顺治四年(年)生下一子不到满月,即含恨而死即。终年二十九岁。

香君香消玉殒后,不能入侯家祖莹。侯朝宗另辟地葬之,并在香君坟前立碑并勒“卿含恨而死,夫惭终生”几个小字。一年后冬天,不堪悔恨和抑郁的侯公子亦遽然而逝,年仅三十六岁。

此地桃花涧,也是隐居浮世的好去处。

如今,这几处都成为当地的文物古迹。所以,在南京和侯方域的故乡商丘都有香君的坟墓。这也在情理之中。即便有人为了旅游的需要,也在香君的故乡苏州建一座李香君的衣冠冢也不为过。再说苏州本就有一处桃花坞,为余怀寓居姑苏的别所。

舞台上《桃花扇》的故事,一直唱到今天,经久不衰。铮铮傲骨隐在人面桃花里。香君谱就了一曲千古绝唱。而立志复明的侯公子却经不住名利场诱惑,最终走上清朝首次开科取士的科场。

时人为此讥云:“两朝应举侯公子,愧对桃花说香君”。堂堂须眉,竟不及一青楼女子。公子晚年,追悔莫及。也是自愧那柄桃花扇。

四百年后,又成网络熟语。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倒”。这段子在网络上常为人所引用,用以表达过往兴衰的感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仍出自孔尚任的传世之作《桃花扇》之苏昆生,苏师傅之口。

以上由王丹凤与冯喆联袂主演《桃花扇》

年,由王丹凤、冯喆联袂出演的出《桃花扇》为当时的巅峰之作。与闽剧《六离门》同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戏剧作品。

看他面相,不像奸臣。

马士英(-),字瑶草。贵州贵阳人,南明内阁首辅。明万历四十七年(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严州、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事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友崧为帝,是为弘光朝。因拥立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首辅。组织抗清。兵败逃亡,最终殉国。自古“成败论英雄”,世人认为南明失败,他应负全责。故被后人所责骂,背负奸臣恶名,黔人蒙羞。遂从贵州地方志中消失。给研究马士英相关史实带来迷团。

人品不好,文才尚可。

阮大铖虽入阉党,但他有才。所作《燕子笺》文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清初文网甚严,《桃花扇》还让刊行。

《桃桃扇》共有四十四出,其实到四十出就结束了。我从四十四出的尾声中将其略作改动,作为本文的结尾:

你看他地分两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扇扯碎一条条,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大江春去东逝水,桃花扇底送南朝。

“看”不如“送”。史上好几次都是如此

《桃花扇》主题歌是这样:

儿女浓情一笔消,

桃花扇底送南朝送。

扯碎扯碎一条条,

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网友们!看看哪一首更好?

看不完的南朝故事。

几年后,再打开这篇文章,看看有什么新意。然后再修改一番,再送出去。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年12月1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