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菊”
一提起菊,就会想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唐代诗人元稹曾在《菊花》诗中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陶”,指的就是陶渊明)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可见,在后人眼中,陶渊明是最爱菊的。
陶渊明最爱菊,可用他自己的诗句作证:《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饮酒(五)》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七)》中有“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九日闲居·序》中有“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其华,寄怀于言”。此类诗句不胜枚举,无一不是说明陶渊明是最爱菊的。
那么,陶渊明为何如此钟爱于菊呢?
菊,品性高洁,乃花之隐逸者也。逢菊开时,有乡邻来做客,陶渊明采菊相送,不禁吟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菊花诗》)
诗人爱菊已成他的癖好,他在《和郭主簿(二)》中写过这样几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在诗人笔下像青松一样傲霜挺立,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在严霜的打击下开放得既芳香又有光彩。正是菊的独特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象征着诗人孤高傲世、超尘绝俗的个性品格。这里明确地道出了诗人爱菊的主要原因。
诗人爱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即与菊的药用价值有关。古时有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宋书·陶潜传》记载:“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渊明是酷爱菊和酒的,他在《九日闲居》诗中写道:“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既然酒能消除忧虑,使人快乐,菊能制止衰老,使人长寿,那么饮菊花酒就自然会成为诗人的雅事。陶渊明爱菊与此不无关系。
自从陶渊明爱菊,与菊合二为一后,菊便与孤高傲世的隐士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用以表现隐者孤高的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如唐温庭筠《赠郑处士》诗云“醉收陶
令菊,贫卖邵平瓜”;有的用以表现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宋赵必潒《宴清都》:“有秫田二顷,菊松三径,不如归去!”不过,例外的也很多,如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写过两首借菊言志的诗:“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题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这里的菊花,都成了当时社会处于底层的人民的象征
曹雪芹与“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满洲人,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三个含有“芹”字的号:雪芹、芹圃、芹溪。“芹”,芹菜,本是一种普通的蔬菜,可他为什么偏偏爱“芹”,以此为号呢?这绝不是因为他江郎才尽,想不出更好的号,而是缘于他对一种叫“水芹”的植物情有独钟,并用它为群众治好了不少疑难大病。
相传,曹雪芹被抄家后,流落到京郊西山脚下的正白旗村,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苦生活。在他常赊酒喝的酒馆里,有个年过半百的老伙计叫马青,见曹雪芹满腹学问,便不时地接济他。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有一回,曹雪芹一连三天未见马青露面,一打听,才知道马青病得不轻,便大步流星地跑到他家,却见
马青昏昏沉沉地躺在炕上呻吟。曹雪芹走近炕前,为马青号了脉后,便胸有成竹地跑到村头的池塘边,割下一把野生的水芹,熬成汤,令马青喝下。药到病除,不上三天,马青就恢复了健康。从此,曹雪芹的名声大振,前来求医的村民络绎不绝。他也因此就地取材,以水芹和从山中采来的草药为主,为当地群众治病,而且分文不收。老百姓都说他是华佗再世。
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曹雪芹便给自己起了个叫“雪芹”的号,意思是说,愿做乡间的一棵野芹,为饥者充饥,为病者治病。以后,他又起了“芹圃”、“芹溪”两个号,以反映他矢志为民的强烈意愿。曹雪芹虽然自身艰苦,却仍有一颗为民服务的高尚之心,真是可钦可敬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