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有不适,晕乎乎步履维艰,头重脚轻行而欲止。跌坐栏杆,背对日影,浊浪滔滔,栈桥频颤,心随浪涌,飘飘欲坠。
抬眼望,斜阳朦胧,时浓时淡,灰顶红墙,绿树掩映,草短柳长,绒花乱飞,幽幽然闭窗锁户,了无生气。
浮萍累累,凌乱堆叠,腥气袅袅,随风张扬,阵阵恶心,欲吐欲止。风吹浪涌之际,愈觉浊气上扬,哽咽在喉,不上不下,心衰气短,酥软乏力,动弹不得。
不敢回望,恐湖水之炫目乱心,栈桥虽稳,无奈头晕目眩,自持乏力,忧朽木之不牢而坠湖。此时此刻,觉命如纸薄,悬于一线,飘飘然欲坠,奄奄乎将熄。恹恹欲睡之际,觉有脚步震动,忽有雄浑诵读之声入耳,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音犹在耳,似曾相识,朦胧混沌之气忽而澄清了许多。这不是王勃的豪言吗?谁在朗诵?谁在沉吟?夕阳沉沦,湖水澎湃,晚风劲吹,天高地迥,此番豪情倒也颇为入耳。
孱弱之际的颖悟或许和困厄既久之人有某种天然默契,最为困顿之际的念想恰恰是冲破藩篱的渴望与执着,是期待还是自慰,抑或是不甘沉沦的挣扎,固然难以分辨,但勃然向上的气概始终是激荡人心,值得珍视。
顿觉浊气平息,呕吐之感消失。天地交感,万象纷纭。云翼乎上,水滞乎下,飘飘然荡乎其间杳不知其何所,但闻犬吠不止,惊而寐之,乃午间小憩之一梦耳。
起坐环视,窗外一片灿烂。值正午时分,寂然无声,但见窗前郁郁葱葱,绿树丛集。被过度裁剪修葺的树干上也勃发出纤细的枝条,柔嫩却不失端庄,挺然向上,昂然而立。附着于粗壮枯枝之上的叶芽嫩蕊显得极不协调,一新一旧,一老一少,少了点自然的味道。
一切如常,并无不适之感,也非野外湖滨黄昏日落,明明是午间小憩身体无恙,却何曾恶心呕吐,亦何曾有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之朗诵可闻?
幻境非为虚,实景亦非幻。梦里所见亦是寻常之态,习见之物,梦由心生,幻及实景,身心二元,一虚一实,亦幻亦真,宰辅之变,离合之态,扑朔迷离,纠缠不清。
古有《周公解梦》,近有佛洛依德《说梦》,然“梦”之幻乃阅历所及,情思所系,主体可感,客体难测,因人而异,了无规律可循,时至今日仍是众说纷纭。科学无解,文学可凭,刘勰“神思”可资一论。
曰:“形在江海之上,我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身在江湖,惦念官场,念兹在兹,遐思入幻,想入非非,身心分裂,思绪沉淀遂有所梦。梦则联类无穷,驰骋万里,诗文撰述藉此而生,是以人不可无梦,诗情文思之奇幻藉此而发,文人如此,科学亦不例外。
梦之幻在畅想,看似无意实则有迹可循。刘勰说: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首先阐述了“神思”的特点: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联类不止,如痴如醉。其次指出“神思”的主宰和统帅,神思并非漫无目的的驰骋,而是取决于主体情感取向和思绪,神思联想的凭借一定是“辞令”,深厚语言功底是支撑“神思”运行的基本工具。其次是“神思”条件、方法:虚静、凝神、积学、酌理、运斤,而这一切都必须仰赖“辞令”予以传达,据此刘勰认为“神思”才是“驭文”、“谋篇”的关键。
就文学创作而言的确如此,没有驰骋想象的联想能力,不能自由自在的遐思冥想是难以进行创作或写作的。刘勰对“神思”的研讨恰恰明确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梦幻”的特性。”
“梦幻”与“神思”如出一辙,都是基于人生阅历和知识的联类想象,不同的是,一为无意而为,一为有意而为,理性或非理性之间的基础都是饱蘸情感汁液的生活,潜意识的流淌不过是呈现的姿态面目有所不同而已。
浮生若梦幻亦真,积学储宝阅历臻。若非澡雪虚静心,独照运斤意难伸。
年5月28日星期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