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资源 >> 正文 >> 正文

归去来兮一场心灵的救赎

来源:阮 时间:2023/4/27

那日与好友驱车前往本地乡镇的一个钓鱼俱乐部,景色十分怡人。奈何返程时迷了路,一直至无人处,目之所及仅有伐木工人搭建居住的小屋。当时脑子里闪过的却是: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我们效仿了,在路的尽头处返回,只不过没哭。回来后,复盘这一次的经历,回想那些小屋,不免想效法陶渊明了。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于东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因心生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家里人口增多,经济十分拮据,亲朋好友都劝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陶渊明被任命为小县之令。当时正值战乱,他不想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她酿酒,于是就在彭泽县任了一个小职,年底郡督邮来县巡查,县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县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绶去职。

“采菊东篱下,您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清酒,走得清明。也许我们恰恰应该感激陶渊明的这一决定,因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才能大展在诗文方面的才能,他借助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是佳作,饮酒、咏怀、田园等多种风格,他都能轻松驾驭。当然,这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然面,陶渊明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走出吗?

但是,我们总不免要带学生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出世与入世。我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看法,我仍然会以一句诗来告诉我的孩子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