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有这样一个群体,可以说是在唐朝各个阶层都有着重要作用,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乐伎。古代的伎与妓都和现在汉语的意思不太一样,在唐朝乐伎是指擅长歌舞乐器的女人。她们是唐代歌舞音乐的传播者,是唐代艺术达到顶峰的见证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唐朝的乐伎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首先,唐朝的乐伎的社会地位是怎样的。当时的乐伎都有乐籍,在乐籍制度的影响下,乐伎出生卑贱,从小就得接受歌舞训练。乐籍制度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呀,它是北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户籍制度,主要是用来惩罚犯人家属、区分等级的一种历史阶级性产物。被纳入乐伎的人包括他的家族都会沦为乐籍制度内,成为受人鄙夷的乐户。
到了隋唐时期,乐籍制度得到完善,此时乐籍中的乐人与平民中的乐人没有了太大的区分。入了乐籍制度的乐伎在唐朝时颇具规模,在长安、洛阳等城市中,花街柳巷,乐伎数量惊人。当时的乐伎大致可分为宫伎、官伎、家伎和散伎。在唐朝的时候,乐籍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很多善于歌舞的乐伎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的繁荣和开放。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乐伎呢?小编查了一下,发现唐朝乐伎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是罪犯的妻子和女儿会被判为乐工,视为乐伎;第二种为已沦为乐籍制度的后人,也就是说所谓的职业世袭。第三种是一些民间姿色较好的平民女子,可成为乐户落入乐籍。沦为乐籍的女子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因为世代子女都是乐户,入乐籍之事受人轻蔑,一般女子是不愿意入为乐户。而且乐伎的地位十分低下,常用来买卖与赠送,不得与良人同类,不可以和良人结婚,没有人身自由。初唐时期很难见到乐伎的姓名,通常多为无名乐伎,随着统治者对音乐的推崇,诗歌中的题目和内容才出现了乐伎的艺名。
问题来了,唐朝的乐伎为何会如此兴盛呢。小编认为,唐代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朝代,上至天子下至臣民,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接纳异常的宽容。所以对外来的歌舞乐器的接受度也会更强。比如九部乐中就将周边藩国的民族乐舞纳入其中,民族乐舞带来的不仅是文化上的冲击,更是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唐代乐伎十分擅长器乐演奏,有本民族传统的乐器演奏,也有外来民族所使用的乐器演奏。有如琴、筝、瑟、阮等传统乐器,也有包括琵琶、羯鼓、觱篥、箜篌等外民族乐器。乐器的多样化使得唐朝的乐伎发展变得更加多元。
总的来说,乐伎从技艺、职业、社会层面都渗透着权力,由于他们身处乐籍制度之内,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当权者的支配,无人身自由。小编认为,这也是身为乐伎的悲哀罢。
乐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时代印记,因为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他们的生活只存在于文学中的只言片语。而乐伎代表着古中国音乐的繁荣,尤其在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下,还出现了乐伎诗。无论是诗中所写乐伎和乐伎自己创作的诗,都表现了丰富的唐文化,乐舞的繁荣应运而生。乐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由于他的独特性在古典歌舞艺术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歌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乐器技法的创新与改良、舞蹈艺术的传播与推崇,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唐文化的融合,成为华夏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