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对“男人”有两种解读,一是生理上的,指具有雄性荷尔蒙,xy染色体的性别特征的男子,我们称之为男人,民间习俗也有将“男人”作为“丈夫”的代名词;一是文化上的,指具有阳刚气概,义勇当先,具备责任和担当意识的成年男子,民间习惯称之为“男子汉”,忠义节烈、品格优秀者,民间推崇他们为“大丈夫”。
历史上也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早期生理上也具备男性的各种特征,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男根被阉割了,史书上将其称为“太监”。这是历史的悲剧,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对此我表示深深地同情。
可是,还有一群更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没有生活上的压迫,也没有威权上的强逼,却要主动自愿地在人格上,道德上,精神上进行自我阉割,数典忘祖,背信弃义,卑躬屈膝,卖主求荣,这类人我们称之为“汉奸、内奸、小人”。这类人毫无廉耻,没有脊梁,不知自尊、自爱、自重,恰恰是文化解读“男人”一词的最佳反面教材。
中国的汉字具有表意的功能,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其深邃的通乎于天地宇宙的涵义。《說文》中解释道:“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用力於田也”。《白虎通》中:“男,任也。任,功业也”。《易·系辞》云:“乾道成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字形上看,男,上田下力,阳刚的男性是力气的象征,在男女分工中承担的是比较粗重的生产劳动;而“女”字则表达的是一种柔美的气质,温良谦恭的型态。从这两个字的造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男女间的阴阳刚柔之别。
所以“男人”天生就带有一股力量和气魄,带有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文化内涵:为人子者应孝敬父母,为人夫者应爱护妻子,为人父者应教育子女,为人友者应真诚坦荡,为人臣下者应忠诚敬业,为人同盟者应信义相守,为国家公民者,应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不受骚扰和侵犯,为华夏子孙者,应坚决捍卫民族尊严不被亵渎和冒犯。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男人”所必须要具有的责任和主动担当。
古往今来,多少好男儿铮铮铁骨,立身刚正,勇于担当。和平时代,尽到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当国家和民族有危难,挺身而出,移孝作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留下了一首首血气喷涌、壮志昂扬的英雄赞歌。
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北宋名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以革固其常。”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
明代名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末遗民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义士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首首,一篇篇,直书男儿真性情。正如郑板桥诗云:“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抒血性为文章”。热血男儿,情到深处,吟诗下泪,金戈铁马,淋漓痛快处方显男儿本色。
正如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真正的男人应该是胸怀天下,坚强勇敢,坦荡正直,忠诚信义,大气浩然,具有使命感,勇于担当,乐于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人。
三国名将关羽正是因为深具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风范,而被后人称为与孔子的“文圣人”齐名的“武圣人”。
清代一幅庙联,道尽了他崇高的历史文化地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云:“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醐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忭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纵观关羽的一生,确实无愧“男子汉、大丈夫”的文化内涵。
关羽少年时即胸怀大志,又事亲至孝,勤勉好学,喜读《左氏春秋》,爱不释手,故对义理之分,忠奸之辨了然于胸。二十岁时,辞别双亲说:“儿已有后,足奉祖祢,今汉室将尽,宵小盈庭,谁为扶红日、照人心者?”遂诣郡守,上陈时事,不果。归旅店,闻邻人哭极哀,叩之曰: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七姓,上通朝中权贵,下结当地豪族,倚势凌人。……关羽闻之,义愤填膺,命韩守义导至七姓所在,悉斩之,因而逃难江湖。
数年后,行至涿郡,遇刘备及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于是桃园结义,定下“匡扶汉室”的宏伟志向,誓言云:“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关羽追随刘备,忠心耿耿,不避艰险。曹操东征,下邳城破,刘备妻小被俘。关羽不顾惜名节受辱,土山约三事,得到应允,方才入了曹营。曹操久慕关羽义名,对之礼遇有加,上马金下马银,都难以留住关羽忠于刘备之心。关羽对前来说情的好友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等到曹操白马坡被围,关羽策马刺颜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无人能当,遂解白马围。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此时,关羽得知刘备之所在,挂印封金,拜书告辞,投奔刘备而去。来的清楚,去的明白,坦坦荡荡,磊落光明。
关羽与刘备、张飞一起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战绩彪炳,终于建立蜀汉政权。被同时代人称为“勇而有义,万人之敌,国士之风”。关羽镇守荆州时,政通人和,恩信大行,城防稳固。北伐襄樊时,谋略得当,攻守兼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不料,孙权、吕蒙背盟弃义,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卖主求荣,献城投降,关羽功亏一篑,无奈退走麦城。孙权派人劝降,关羽厉声呵斥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关羽虽然壮志未酬,但其戎马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义、信、勇、侠等男子气概,成为后世人景仰的英雄典范,关羽的人格操守也作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杆和价值准则,被后世民众所认可、推崇和传承。
经过多年的神化、圣化、美化的过程,关公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符号,被称为中华传统道德范畴的“义”的化身,成为一种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关公文化囊括了男人所应具备的责任和担当意识的全部文化内涵,包括对国家以忠诚,对父母以孝顺,对妻儿以爱护,对朋友以情义,对做人以正直,对处事以诚信,对交往以坦荡,对社会以侠义,对民族复兴以自强不息等。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近思录拾遗》中说,真正的男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男人的责任与担当,也是男人的志气和方向。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