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第1版,年8月第1次印刷,字数,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1.35元。这本书正是著名小说家、编剧沈寂先生的作品《一代影星阮玲玉》。
如今这本书已经绝版了。当我从二手书市场把它捡回来的时候,我花费了它的定价超过20倍的价钱,却也只有区区20几块而已。它敌不过那些不断翻新的老书,不断出版的新书。没有花哨的封面以及精致的排版,只有封面上两行大字和几个颜色并不艳丽的几何图形,纸页昏黄,字迹模糊不清。但当我把它拿在手里的时候,却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岁月的气息。那带有一星发霉味道的气味,混杂着墨香,正是那个年代的书籍散发的迷人的气味。那气味似乎在说,无论是这个作者、这本书,还是这个人,在历史的尘埃里,都被遗忘了太多年。
一、用半个世纪的求索,换来一纸人生的真相
沈寂,原名汪崇刚,年9月出生于上海。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是那个年代比较有名的小说家。当时上海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老牌文学杂志《万象》,他的小说曾连续三期在杂志上刊登,这在这本杂志的刊登历史上是空前的一例,可见其文学成就。然而《万象》似乎触摸到了一部分人的痛处,在生存上也渐渐迎来了困境。上海沦陷后,《万象》屡次遭遇审查直至停刊,其主编柯灵更是动不动就遭受传讯,为了使《万象》的复刊能掩人耳目,柯灵将主编的大权转移给了沈寂,彻底打开了他的文学之路的大门。
沈寂先生与文学之间的缘分,也将他带入到了电影行业中。年,沈寂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红森林》《盐场》被当时香港的永华影业看中,想要购买版权,将其拍成电影。这次机遇促使他走上了电影编剧的道路,从此与影视作品以及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很多阮玲玉曾经共事过的导演与演员,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了许多阮玲玉的往事。当时著名的电影明星蝴蝶更是对她给予了颇高的评价,说她能演任何角色,而且都演得很像。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演员,却在旧社会的迫害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让无数人扼腕叹息。因此沈寂先生下定决心要完成这部阮玲玉的传记。
但写传记毕竟不是写小说,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都需要有真实的资料作为依靠,如何借助一些看似虚无的评价以及数据,去追溯一个已逝之人的过往,还原一代影后的原貌,这对于沈寂先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挑战。尽管如此,他仍然要求自己,不可凭空杜撰,而是要“字字有依据,事事有出处。”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翻阅了大量早年的资料,采访了很多与阮玲玉共事过的人,然后将这些素材按照时间的顺序打乱重排,去摸索整段往事的来龙去脉。如此,一段段珍贵的往事,一个鲜活的人物角色,才得以透过纸端,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年,在整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之后,这部作品终于来到了读者面前,它成为了后世研究和品读阮玲玉的重要范本,成为了对于阮玲玉一生经历最珍贵的记录。
二、故事比现实更美,现实比故事更残酷
作为一本人物传记书,《一代影星阮玲玉》稍微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沈寂先生在开篇中提到的一句话:“小说在事件安排上和具体描述上作了必要的艺术虚构和加工。”这不完全是一部传记,它是一部传记小说,它加入了很多更有价值的元素,一些不常为人知的电影界的侧写以及旧社会女性生活窘境的侧写,同时对阮玲玉的一生进行了幅度微小的艺术重构。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女性来说,仍然是充满压迫和不公的“旧社会”,女性的角色地位很低,没有正经的营生可以做,需要依靠丈夫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生计,也往往因此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地位,经常遭遇嫌弃和侮辱。不仅如此,她们中的一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生活所迫,干着各种各样低贱的工作。女工、妓女、尼姑甚至是乞丐,都是阮玲玉在电影中曾经出演过的角色。这些角色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下,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反抗。正如阮玲玉一样。在这本书中,沈寂先生借用阮玲玉亲身遭遇以及电影角色中的遭遇,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侧面,写尽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境遇。
在这本书中,沈寂先生着重墨所描绘的,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我国早期电影界的一些侧面。在阮玲玉的电影生涯中,她曾更换过几家公司,从最初的明星影片公司,到最后的联华影片公司,这些公司的拍摄风格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代表着那个时代发生在电影界的一场“明争暗斗”。在那个时代,电影界的流派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哗众取宠卖座为上的商业电影,经常拍摄一些口水剧,烂俗的武侠剧等等;另一种则是抨击社会问题,揭示社会丑恶的进步电影,以遭受压迫和残害的人物故事为基础,在荧幕上放大与封建制度和社会阴暗面的博弈。阮玲玉时常出演的正是后者这类电影,虽然受众度不高,但却结结实实地戳中了一些社会角色的痛处,逼迫他们采取行动,对这样的影片进行打压。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新女性》播出后,阮玲玉才成为了众矢之的,受尽了无良小报的残害。
在人物经历的叙述上,沈寂先生做了一定的艺术重构,他似乎有意给阮玲玉留下一个看似不那么悲惨的结局。在《BTV档案》这档节目中,沈寂先生曾经揭露过阮玲玉的真实结局。他说她死后被公布的遗书很可能是假的,在她去世半个多月以后,真正的遗书才公布出来,通篇都是对唐季珊的斥责。“如果不是你那天打我,今天又打我,我不会死。”这句话暴露了阮玲玉的自杀真相。虽然她遭受着流言蜚语的攻击,让她倍感屈辱,无颜活下去,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唐季珊的冷漠与背叛。只不过在这本书中,沈寂先生没有揭露如此无情的真相,他只是把那两封伪造的遗书,当做了阮玲玉临死的绝笔。宁可把罪过推给社会,也但求在她心里,仍有一处想起来略略温暖的爱。
三、在默片年代,她是不可多得的电影女皇
翻开这本书,除了扉页上简短的内容简介以外,第一眼看见的就会是这个女人的照片。她眉细而弯,眼角略微向下,唇角稍稍勾起,露出一排很洁净的牙齿。她的鼻子两侧有浅浅的沟痕,眼神温柔,似笑而又非笑,娴静地看着远方。在她留下的照片里,除了少有的和母亲在一起时安稳而明媚的笑容以外,大多数都是挂着这样“似笑非笑”的笑容,她的唇角向上,眼神里却像卜万苍评价的那样,“像有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她就是阮玲玉,一个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悲情女主的女人。
她的这份悲伤似乎是上天要强行塞给她的。她原本生活在一个还算幸福的家庭,虽然父亲收入微薄,他们时常要因为生计问题,辗转各地,更换居所,而她又自小体弱多病,幼小的身躯一次次经受着病痛的考验。但无论如何,父母爱她,尽可能地给她好的生活。然而这种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她六岁那年,父亲因劳成疾,终于在一场暴雨中长卧不起,他临死前,手里还握着那个刚给女儿买回的用彩色的小串珠串成的廉价耳坠。父亲说会给她换成闪亮亮的红宝石耳坠,但他违背了这个诺言。从那天开始,那个每天坐在门口等待父亲回来拥抱她的女孩,再也等不到那个充满爱意的拥抱。
然而这只是她悲剧人生的开端。在余后人生的短短不到二十年,为了谋生,她跟随母亲一起到大户人家帮工,受尽了屈辱与白眼,最终不得不从那里离开。凄苦的经历给了她一副天生忧郁的面孔,让她被《挂名夫妻》的导演卜万苍一眼看中,并说下了那句评价她的最著名的话,从此正式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让她成为了悲剧的代言人,也将她一步一步推向了悲剧的终点。
在阮玲玉所出演的影片中,她最常扮演的就是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可怜女性。沈寂先生在《一代影星阮玲玉》中曾有所统计,阮玲玉的演绎生涯中,“她两次从幼年、少年演到凄苦的老年,两次入狱,四次自杀”,在这些角色中,她替那个时代的女性流尽了凄苦的泪水,发出了震慑人心的呐喊,却仍没能扭转人生的转盘。她先后经历了张达民的爱情阴谋,他像一只饿鬼,吸食着阮玲玉的感情与财产,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要娶她的张家少爷,欺辱她们母女,变卖她们的家产,用小报上的流言蜚语将她逼上绝路;随后,就在她努力从这个陷阱中爬出来的时候,又一不留神掉进了唐季珊的陷阱,侮辱、暴力、出轨,这个人前有模有样的茶大王,躲在人后时,却对她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在她遭受无良小报的流言攻击时,逼迫着她去面对大众,将她卷入了与他与张达民的“三角战”中,并亲手将她送进了地狱。
这是阮玲玉人尽皆知的悲惨人生,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悲伤的背影,和最华丽的转身。她的死不是被逼迫而死,她似乎是主动选择死亡的,在她留下“如果不是你那天打我,今天又打我,我大概不会死吧。”这样的绝笔信之后,她所要表达的,不是妥协与无奈,而是炽热的反抗。她要昭告世人:既然不让我活,我就以死来震动这个世界。
如今,阮玲玉离开这个世界已有80余年,这本记录了她一生风风雨雨的书,也已经默默在世上流传了30余年,30年前,它曾带给这个社会非同凡响的震动,30年后,它却几乎销声匿迹,被放逐到了人们的视野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尚能记得她,记得这本书,记得这个伟大的作者,但他们却真真切切地记得过这段往事,记得过这个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