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世说新语十个故事教你读懂什么是高情商

来源:阮 时间:2024/10/16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154120.html

作家李筱懿在《情商是什么》一书中说:“情商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感的能力。”而高情商,是懂得换位思考的善意,是不在无关紧要上争高低,是恰到好处的激流勇退,是不在原则问题上委曲求全……《世说新语》十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

1.宁作我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桓公,即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19岁时只身手刃杀父仇人之子,为时人称许。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

殷侯指的是殷浩,字深源,早年“识度清远”而富有美名,隐居十年不做官,民间有“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的说法。

年轻的时候,桓温与殷浩可以说是颜值与才华兼备的“小鲜肉”,人气不分伯仲,但二人私底下多少有些暗自较劲。

桓温曾直接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强些?”

面对桓温的咄咄逼人,通常有两种回复选择:一是,当然是你强,我不如卿;二是,还用问吗,卿不如我。前一种回答显得又假又卑微,而后一种回答则容易制造对立。

换做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回答?

情商高如殷浩,既没有选择一也没有选择二,他给出了第三种回答:“我和自己长期打交道,宁愿作我自己。”

绝妙的回答,没有低声下气自我矮化,也没有气焰嚣张高人一头,我不和任何人比高低,我只想做我自己而已,实在令人激赏不已。

南宋词人辛弃疾十分喜爱殷浩的回答,曾在诗词中化用此典,写道:“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2.杨氏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从脱口秀节目火了之后,谐音梗也跟着席卷全网,其实早在年前,机智的古人对于谐音梗就已经玩得很溜了。

《世说新语》言语门记载,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孩子,非常聪慧。吴郡太守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不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把九岁的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特别懂事,一看来的是孔君平,忙端了一份水果拼盘。孔君平见水果中有杨梅,于是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开玩笑说,这是你杨家的水果。

杨家的孩子不假思索地回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杨家的孩子则回说没听说孔雀是孔家的鸟,一问一答间尽显一个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

爱默生说,同人开玩笑务必要掌握分寸感。我觉得还要看对象,建议成年人尽量不要同孩子开玩笑,因为孩子们会用他的天真打败你。

3.探策得一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获得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而一个高情商的回答常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西晋裴楷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晋武帝司马炎刚登基时,用蓍草占卜,得数为“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数目越多,帝位传得越久。

不幸的是,蓍草占卜得数为“一”,那也就意味着晋朝只能传一代,司马炎当时非常不开心,群臣也吓得个个脸无血色,没人敢出声。

这时,侍中裴楷站出来说:“我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一个“一”字被裴楷解释得深刻隽永,意义非凡,司马炎听了当即转愁为喜,群臣对裴楷也是赞叹佩服不已。

经过裴楷一席话,司马炎开心了,群臣也跟着转忧为喜,甚至可以说是转危为安了。

4.蒲柳之姿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顾悦和简文帝司马昱是同龄人,但顾悦白发早生。司马昱就问顾悦:“你为什么头发白得比我早?”顾悦说,蒲柳的资质差,所以到了秋天树叶就凋零了,而松柏质地坚实,经受了寒霜反而愈加茂盛。

面对司马昱抛出的问题,顾悦没实诚地说自己头发早白是家族遗传,也没解释说是操劳公务所致,而是打了个巧妙的比方,把自己说成是不耐风寒的蒲柳,把对方称颂为傲寒斗霜的松柏。

有人说顾悦这明显是拍马屁,要我说这是拍马屁的艺术,我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脑袋搬家,顾悦的回答解决了司马昱的不快,也拯救了大家的人身安全,有何不对?

据《晋书》记载,听了顾悦的回答,“简文悦其对。”

5.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十岁的时候,孔融随父亲孔宙到洛阳。当时司隶校尉李元礼名气很大,去拜访他的人要么是名士要么是亲戚,寻常人等根本无缘登门。孔融到了李家门前,宣称自己是李府君的亲戚,于是得以进门拜见。

李元礼问孔融,我们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们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宾客无不惊奇称赞,这孩子非同一般啊。

不久太中大夫陈韪也来了,有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的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小时候挺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出息,这也是事实,但不该当人家一个十岁孩子的面讲吧。

孔融听出陈韪话里带刺,说我猜想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外之意是说陈韪现在不过是等闲之辈,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陈韪听了窘困不安,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6.乃谲与赌

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谢安、谢玄叔侄是东晋顶级家族谢氏的代表人物,二人曾配合击败了前秦苻坚百万大军,赢得淝水之战。

《世说新语》假谲门记载了叔侄之间的一则小故事,说谢玄年少的时候,喜欢在身上佩带紫罗香囊,手里捏着手巾,走起路来飘来飘去,有一些“脂粉气”。

谢安担心谢玄失去男子汉气概,但又不想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想出一招,跟谢玄游戏时赌一把,而筹码就是香囊和手巾。结果,谢安赢了,然后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把香囊和手巾烧掉了。谢玄也自然明白叔父的良苦用心,也就改掉了这个爱好。

这其实就是作为长辈的谢安,在教育子侄辈时的一种高情商的处理方式。

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枚炸弹,稍有不慎,一点就炸开了。面对谢玄的奇怪爱好,谢安没有直接采取诸如责骂、没收、体罚的手段,叔侄二人只是轻松地玩了个游戏,就达到了目的。这就是高手的做法,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做教育的借鉴。

7.季鹰思鲈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偶吟》诗云:“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其中“鲈鱼莼菜”这个梗出自西晋的张翰。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人,西晋文学家,留侯张良后裔。此人才华横溢,性格不羁,当时人们将他跟北方的阮步兵阮籍相比,号为“江东步兵”。

据《世说新语》记载,张翰曾在齐王司马冏手下任大司马东曹掾,一日在洛阳见到秋风阵阵,不自觉想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对左右说,人生一世应当纵情适意,怎能跑到几千里之外,来博取什么名位啊?随后,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辞职信,回到了故乡。

为了喝一碗故乡的羹汤,吃一尾老家的鲈鱼,张翰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他的这种思乡情节令无数游子为之感动,自此“鲈脍”一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有了思乡怀归之意。

但是,张翰辞官回乡并非仅仅因为惦念老家的莼羹鲈脍,其实另有隐情,《世说新语》也提到了,说张翰辞官回乡不久,齐王司马冏因谋反被杀,他手下的人纷纷受到牵连,不过张翰幸免于难。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有先见之明。

这属于张翰的高情商,回乡只是障眼法,懂得激流勇退,离开权力的游戏,避开灾祸才是真正的目的。

8.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

王公渊娶诸葛诞女,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

古人的婚姻基本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可言,所以男女双方的初次会面是在洞房花烛夜,新郎揭开新娘红盖头之后,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王公渊娶诸葛诞女儿的时候,新郎、新娘之间就发生了一场高情商的斗智斗勇。

王公渊也就是王广,字公渊,有风度,有才学,名声很大,是三国时曹魏太尉王凌(字彦云)之子,曾任职屯骑校尉。

诸葛诞,字公休,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朝曾任御史中丞、尚书,后又为镇东大将军。

照说,一个是太尉之子,一个是尚书之女,政治联姻,门当户对,也是一桩好姻缘。不过呢,待二人入了洞房,一交流问题就来了。

新娘子初到夫家,有些局促不安,新郎王广便戏谑说,看你神情卑微局促,一点也不像你父亲啊!按理说,诸葛女听到这种话,应该更加难为情才对。然而她却回敬道,你一个大丈夫都做不到像你的父亲一样,却要求我一个女子和英才豪杰相比。”受到这样的反讥,王广便再也不敢看轻新娘子了。

按我们现在的说法,王广就属于“嘴欠”,新娘初嫁自然不会谈笑风生,有些羞怯不安反而属于人之常情,何必无脑指责。难能可贵的是,新娘毕竟生在官宦大家,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给王广来了个下马威。

高情商不是一味地谦卑忍让,是不卑不亢,是有理有据,是我不找事但你也别想随随便便讨我便宜。

9.边文礼见袁奉高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边让,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博学善辩,以文章名噪一时。

边让谒见袁阆的时候,举止有些失常。袁阆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面无愧色,先生为什么衣裳都弄得颠倒了呢?”

据说,尧曾经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后来尧又让他做九州长官,许由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世俗浊言。许由面对圣人尧帝,不卑不亢,所谓“面无怍色”,袁阆借此事委婉指出边让举止失措。

博学善辩的边让借着袁阆的活头,说您刚到任,像尧帝那样的大德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啊。

袁阆和边让,彼此的交锋中,各有抬举,也各有婉言的指正,真是高手过招,一来一往都妙不可言。

10.顾荣施炙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顾荣,字彦先,弱冠时仕于孙吴,是江东“五俊”之一;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初拜郎中,转廷尉正,封嘉兴伯。后顾荣见北方大乱,弃官南归。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顾荣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佣人。

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说这不过是个仆人,怎么施舍给他?顾荣反问,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

顾荣这种体恤下人、推己及人的做法,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高情商,而那些讥笑者更衬托出顾荣品格得高贵。

到此,顾荣施炙的故事还没有完结,《世说新语》记载,“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后来因为北方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顾荣过长江到南方避乱,奇怪的是每逢他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那个人原因,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人。

说到底,所有的高情商,拼的是人品,拼的是头脑,拼的是阅历,拼的是识见。高情商让人如沐春风,希望我们都可以做那个让人如沐春风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