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狮子林西南角的长廊转弯处,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半亭,名叫扇亭,形状如同一把打开的折扇,无论房檐、地面、漏窗、石桌、坐凳皆为扇形,视觉上既柔和、又有雅趣。
扇亭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东北面是园林池塘,池中有岛,岸边垂柳依依,楼阁花木由远及近,层次分明,是观景的绝佳去处。亭外一副抱柱楹联,道出此地景致:
相逢柳色还青眼
坐听松声起碧涛
其中“青眼”即“青睐”,有个成语叫做“青睐有加”,是喜欢、重视的意思。典故出自三国后期魏晋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阮籍一生蔑视礼教,见到凡俗之辈,或是热衷功利的人,皆对之以白眼的;而遇见知音,或是同样不拘礼教的人,则眼珠在正中,即以青眼相对,表示欣赏。
您听听,这家伙要是放到现在,避不了得挨揍。可既然人家这么有个性,那自然是有资本的,倒不是因为家里有矿,也不是因为做了多大的官,而是因为的确有才、有人欣赏。
阮籍的父亲是阮瑀,“建安七子”之一,曾经辅佐曹操南征。阮籍勤奋好学,天赋极佳,开创了五言诗这种文学手法,一时才名远播。
不过,阮籍生性清高,不愿攀附当时司马氏的权势。权势滔天的司马昭很想拉拢他,于是派人去阮籍家里提亲,想招他女儿为媳。
阮籍不想结这门亲,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于是每回提亲的人一来,他就端着酒坛把自己灌醉,来人根本开不了口,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还有一次,司马昭找他研读典籍,阮籍漫不经心地说很喜欢山东东平的风土人情,司马昭立即就让他到东平做官。他到了当地衙门,发现衙门各个办公场所被层层墙壁隔开,人员彼此沟通不便、效率极低。
阮籍于是下令,拆了所有墙壁,办公环境一下变得宽敞透明,众人彼此监督,上班也不敢浑水摸鱼了,办事效率大增。很像现在的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
做完这些,阮籍在东平又待了十来天,就辞官回乡了。李白曾作诗赞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1.梅雅情亦真
扇亭前后是以咏梅为特色的建筑,北面有“问梅阁”,东面则是“文天祥诗碑亭”。
“问梅阁”周边植有一片红梅、绿梅,当中铺地也以梅花点缀。这里曾有一株古梅名曰“卧龙”,元代狮子林初创者天如禅师有诗云:“林下禅关尽日开,放人来看卧龙梅。山童莫厌门庭闹,不是爱闲人不来。”
“问梅”之名,首先还是与狮子林作为寺庙园林的渊源有关,《五灯会元》卷三记载了这样一则禅宗公案:
马祖道一禅师曾对弟子法常说“即心即佛”,法常悟道后去大梅山做了住持,称大梅法常禅师。马祖担心他悟见不明,有违传道,就派人问他领悟了什么佛理。
法常说:“马祖大师教会我即心即佛。”来人说:“师父就是让我来告诉你,佛法可变,非心非佛。”法常面不改色说:“这老汉又来迷惑人,不知要到几时。他说他的‘非心非佛’,我只悟我的‘即心即佛’。”
大梅法常贵在能够明心见性,从自心自性的感悟出发,领略到我即是佛的禅悟,而不再受外在观念的束缚,从而达到自我觉醒,把握生命本源的境界。马祖道一禅师得知之后,也微笑着对座下弟子们说:“大众,梅子熟了。”
“问梅阁”内的桌椅皆是梅花造型,花窗、地面都雕刻着梅花图案,室内屏风上也画有腊梅。阁上则有匾额,上书“绮窗春讯”,此匾与阁名联系在一起,让人又自然而然想到唐代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您刚刚从故乡来,应当了解故乡的事。想问问,您来的那天,我家花窗前的那株腊梅,开放了吗?
游子出走半生,已不复少年,尽管思乡心切,本该是迫不及待,全情倾诉,可面对故乡来人,却有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
然而虽已历尽沧桑,人却还未世故、仍葆初心,于是他把对故乡亲人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的思念,凝成一句“独问寒梅”。这一问,生出无穷遐想,透出无限关情;这一问,思绪超然,“淡绝妙绝”。
扇亭东面的“文天祥诗碑亭”,珍藏着一方历史名碑,是由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并手书的《梅花诗》碑,碑高1.5米,宽0.7米,诗作为:
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
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
就让那些是非纷扰的念头都安静平息下来吧,自身做到正直高雅,为人就能清澈如水。就好比凭谁能记取春色?无需待到桃李芬芳,插在座瓶中的这一枝梅花,就已足够。
这是文天祥就义前最后一首诗。文天祥在率众抗敌,直至后来被俘囚禁期间,写下很多慷慨之作。但他赴难前的这首《梅花诗》,反而恬淡超然,意味隽永。诗人借梅咏怀,置生死于度外,读罢令人只觉一股凛然正气浩然于天地之间。
2.风月是故人
从“文天祥诗碑亭”继续向东,就来到狮子林出口处,在这儿能看到一幢“立雪堂”,原是狮林禅寺和尚们修习传法的法堂,堂名也是由禅宗传道的典故而来。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菩提达摩在嵩山一个石洞内面壁九年,世人视为传奇。一位名叫神光的和尚知道了,翻山越岭前来拜谒,可达摩只是面壁静坐,并不理会。神光于是就在洞外站着,也不知过了多少天。
这一日天降大雪,纷扬了一夜,神光依旧不动,雪花盖住了他的衣服、头脸,积雪掩埋到他的小腿,使他成了个“雪人”。天亮后,达摩看到洞口立着的“雪人”,才开口说:“你站在雪中,想求什么?”
神光说:“望大师慈悲,开甘露之门,广度众生。”达摩说;“诸佛无上妙法,需旷劫精勤,行难行之路,忍难忍之事,如此尚无法得到。我观你以轻慢之心,却想得真乘,实乃徒劳无益。”
神光随即从行路背囊中取出用于劈砍荆棘的柴刀,喀嚓一声,砍下了一只胳膊!
不知道的,还以为神光听到自己被拒绝,恼羞成怒,想要取刀行凶呢!那您就太小看神光了。真正的狠人,最狠的人,并不是对别人狠,是对自己狠呐!
达摩一看,行,比我还狠,就问:“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自断手臂,想求什么呢?”神光说:“我心不安,请师父为我安心。”达摩说:“把心带来,我自替你安。”神光说:“我尽力寻思,心却了不可得。”达摩说:“我已经为你安心了。”
神光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拜达摩为师。达摩为他改名“慧可”,传“楞枷经”四卷,袈裟一袭,完成了第一次传灯过程,慧可也成为中国禅宗二祖。
“立雪堂”上也挂有一副对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
明月清风是故人
款署“乙丑春日重书明代唐解元旧联京兆邓云乡”。看过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话应该知道,唐解元也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了。不过唐伯虎这副对联其实也是集元代胡天游《绝句》中的两句:
独酌何须问主宾,兴来鱼鸟亦相亲。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此联所表达的志趣,与唐代学者元结在《丐论》中的意境颇为相通:“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苍松翠竹、明月清风都是自然景色,所以本意是指人要懂得欣赏自然,倘若能随时与自然融合相得,就能让自己常常忘却俗情、超脱尘累了。
不过其中也包含一种看待人际关系的超脱心态:你分你的宾主,我待我的君子,你有觥筹交错,我有诗酒相和;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各自安好,两不相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