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发展 >> 正文 >> 正文

这四首诗,就是四个绝代佳人的传奇一生

来源:阮 时间:2023/5/2

提起民国的才子才女,我们总会想到文学中“人间最美四月天”的林徽因、与写下名诗《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有过感情经历的张幼仪、陆小曼,还有悲情故事女作家代表张爱玲。这些才女,无一不在那段动荡的时代焕发出自己特有的光芒,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才名长留。

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除了我们熟知的那几位女子,其实真正在那段沧桑岁月中,这样的女子远远不止那几位。她们的一生可谓波澜起伏,用传奇来形容并不为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她们那曲折而又令人欣赏钦佩的一生。

阮玲玉

一、为谁风露立中宵——“冬皇”孟小冬

梨园应是女中贤,余派声腔亦可传。地狱天堂都一梦,烟霞窟里送芳年。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孟小冬,但是应该听说过鼎鼎大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和上海滩教父杜月笙。

人们都说,写梅兰芳可以忽略孟小冬,但写孟小冬则不能不提梅兰芳;同样,杜月笙传可以没有孟小冬,但孟小冬传里则绕不开杜月笙。尽管后来人们谈起她多是因为梅和杜的关系,但即使单看她自己的一生,也足够辉煌。

孟小冬

她出生于梨园世家,才四五岁的她就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之路。每天早晨跟着其他的艺人一起吊嗓子,也经常在戏曲中熏陶。当时,受限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女戏子并不吃香,可就是在这样残酷和艰难的现实中,她借着姑父仇月祥的提携和管教,凭着自己的顽强和坚韧,硬生生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一次机会让她走上了虹口大戏院的戏台,从此开启了她真正大放异彩的人生。只要有她出场的地方,必然是人满为患,一票难求。

她的崛起,不仅为女演员在京剧舞台上争取了应有的地位,也因此与那个时代两个代表性人物——梅和杜发生纠葛。

梅和孟的缘分源于一场戏——《游龙戏凤》,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在同一出戏中彼此碰撞,珠联璧合,彼此欣赏,也由此摩擦出感情,走到了一起。

风花雪夜的浪漫,终究经不起世俗和人心的考验。当初在一起时,孟小冬是知道梅兰芳有家室的,却坚持相信爱情,但“人红是非多”,难免招来非议和麻烦,这影响到了梅兰芳的名声和地位。台上风华绝代的他,在台下却也是俗人一枚,因为那些流言蜚语,他对孟小冬生出了厌弃之心,甚至在一次回家吊丧时将她弃于门外,不管不顾,令人心寒,也因此葬送了这段本该美好的爱情。

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结合,源于她和梅离婚后的一次次相处。作为上海滩的名人,杜月笙为她的事忙里忙外,打点一切,嘘寒问暖。在戏里,他处处透着霸道和邪气,但在生活中,对于她而言,极尽了一个男人内心的温柔。

为了报答他的柔情,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陪伴这个男人,不争、不显、不露,与他不离不弃,彼此相怜,散尽一生的柔情,彼此相伴,沉寂在岁月的平淡里,回归于最普通却也最好的生活中,静静地向前走,直到生命的尽头。

繁花落尽,只剩纤尘!

二、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电影皇后”阮玲玉

满世繁华纷飞寂雨夜,比烟花落寞灯影如戏。青屋弄堂尽纠葛爱恨,夕阳落了绝笔你演绎。

阮玲玉的一生,璀璨而又短暂,像极了美丽的昙花,芳华尽放,匆匆一现,为情而生,又为情而死。

阮玲玉

她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家庭,父亲是油栈工人,一家人挤在阴暗、拥挤的小屋中,艰难度日。然而对于年幼的阮玲玉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父亲的陪伴就是她最大的快乐。每天父亲出去干活,她早早地坐在门槛上,等待父亲的归来;而父亲有空则会将宝贝女儿架在脖子上,去外面的空地上兜圈子。那是她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偏偏造化弄人,傍晚坐在门槛上的她并没有等到父亲及时回来,却在第二天只在门口的积水中看见一具冰凉的尸体——那个曾给她无数期待和欢乐的身影,带着曾答应她一定要带一家人去看场电影的承诺,永远地离开了她的生活。

失了家庭顶梁柱,母亲只好带着她去大户人家当佣人丫鬟,然而,也正是这一步,将阮玲玉彻底推向了感情的深渊,也彻底葬送她的青春年华。

正是在她们母女所工作的张家,她遇见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张达民。一个潇洒儒雅,一个单纯美丽,互相吸引,终于是爱得难舍难分,甚至要走向婚姻的爱巢。

只是,主仆身份的巨大落差,让阮玲玉最终被拦在张家墙外,只做了张达民的情人,藏在“金屋”之中。最初的张达民,还是会体贴人的,只是他游手好闲,靠父母的钱挥霍,终究抑制不住花花公子的本性,纵情歌舞,夜夜笙歌。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份收入,或许也为了完成当年父亲未实现的承诺,她开始走上了自己的电影之路。她那清新脱俗的气质,结合自己过人的表演天赋,让她在银幕上崭露头角,被观众所喜爱,一步步走上演绎的高峰,直至巅峰。

只不过,她的人生,注定为情所困。张达民将成为受人追捧的明星的阮玲玉当做摇钱树,让她为自己填不平的债务耗尽心血。即使后来离婚,也继续纠缠了很久,让她苦不堪言。然而,张达民的离去,并没有结束阮玲玉的痛苦。后来她分别遇见两个人,却一个比一个更薄情,而她,就像飞蛾扑火般,为了爱情中那一点点的温暖,一次次将自己烧伤。

可惜,人言可畏,流言攻击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最终,阮玲玉扛不住被非议的压力,吞下安眠药,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三、惜花人去花无主——“南唐”唐瑛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

说起唐瑛,不能不提陆小曼,她们都是当时公认的名媛,诗词歌赋、舞蹈音律、绘画运动,样样精通,一个在京,一个在沪,各自焕发独特的气质,人称“南唐北陆”。

唐瑛

她是上海滩娱乐圈中的交际名媛,流连于十里洋场的“百乐门”,不仅在众多美妙的女子中脱颖而出,更是用自己独有的前卫眼光,引领着时装的潮流。也因此注定了她的青春只为快乐而绽放,而不是早早地沉寂于安稳的归宿之地中。

如陆小曼、林徽因等才女一样,她出身贵族。父亲是留洋学生,获政府资助,开了自己的诊所,家境殷实。在这样的家庭中,有最好的生活条件,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这一切让她的人生一开始就站在了高峰上,得以俯视她人。

名门望族,自然少不了各种社会交际,而唐瑛也在不断地交际中渐渐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演一出戏剧《王宝钏》让人们见识到了她的才华横溢,开一家女性旗袍店引领时尚的潮流,一段“霓裳羽衣”舞让她成为了无数男子心中永远的“舞池皇后”。

也许交际圈就像鸦片,让人吸了之后就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唐瑛也是如此。习惯了穿梭在繁华烟云之中,就再也不肯安定下来。她有过一段纯真的爱情,却因父母反感对方的政治职业无疾而终;她有过一段婚姻,两人喜好却大相径庭,一个喜静,一个爱动,最终分道扬镳。直到后来遇见了一个同样活泼并且喜欢各种活动的男人,彼此兴趣相投,她的人生才算是有了一个归宿。

玩乐了三十多年的她,自从去了美国之后,她那精彩绝伦的生活才彻底销声匿迹,即使后来再次回来,她也没了当初那般兴致,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安安稳稳度过余生。

四、高山流水识知音——小凤仙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蔡锷

在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风尘之中,小凤仙是最特殊的一位,她的特殊,不是因为她的才情,而是她的包容与大义,成就了一个英雄救国的传奇。她为这个英雄而生,也为这个英雄而飘零,无怨亦无悔。

小凤仙原本是末世的官宦人家小姐,小家碧玉,本该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享受尊贵和良好的教育。只是,风云变幻,非人力所能扭转。家道中落,让她踏上流浪之路,并在恶霸的威逼下堕入风尘。然而,即使这样,烟尘依旧掩盖不住她的光芒,由于精通琴棋书画,模样又俊俏,她很快成为头牌名妓。

小凤仙与蔡锷

即使终日处在烟花柳巷之中,她却并没有为脂粉和俗气所掩盖,继续散发着自己独有的气质,并且养成了孤傲的性格,不善伺候客人,亦不愿巴结逢迎,为此没少挨骂,可是她依旧我行我素,坚守着内心那份执着,直到一个青年才俊的出现,他就是民国著名将领——蔡锷。

蔡锷的到来本是为了迷惑当政者,让其误以为自己胸无大志,却不想意外地遇见了让自己心神一动的小凤仙。两人的初遇初识,从一开始的相互试探,到逐渐敞开心扉,推心置腹。一个忧国忧民、郁郁顾欢,一个温柔如水、善解人意,最终发展成为知己,也发展成为了恋人。

他们的恋情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了蔡锷原本的家庭,闹得满城风雨。眼见自己的插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爱人的家庭,小凤仙便决定就此退出,于是去拜访了蔡锷的原配夫人,表明自己的心声,从此不再打扰他们。

也是这次拜访,让小凤仙彻底明白,一切都没有表面看的那么简单,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迷惑当政者的烟幕,除了她与蔡锷的感情是真的。深明大义的她当机立断地配合蔡锷,继续演绎着这场“避世沉沦”的大戏,甚至将自己的房间改成情报室、秘密接头点,直到这出戏谢幕,亦是蔡锷即将离开之时。

她和蔡锷都明白,自己无法与他同行,只有一纸“”等到时机成熟便来接你“的承诺。尽管如此,她没有过多地怨言,将离别之苦深埋于心,毅然为他巧妙地掩饰,助他逃离。她的牺牲与大义,也成就了这个男人日后的救国救民的英雄壮举。可惜天妒英才,蔡锷过早地死于疾病,他们竟未再见过一面,可怜终日独坐静待佳音的她,最终等来的是惊天的噩耗。

带着爱人和知音就此消逝的悲痛,她亲眼看着蔡锷下葬,悲痛和思念之情填满胸腔,此后便归于沉寂和辗转。她的生活依旧多变,有一点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对远方的那个男人的思念和眷恋。用鱼玄机的《江陵愁望寄子安》来表达再合适不过: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风尘侠女,可歌可叹!

民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传奇女子远不止这寥寥数位,或许是时代成就了她们,亦是她们让这段岁月充满神秘和玄妙。时光已经让她们的岁月尘封在过去的泥土中,但她们的才情和惊艳,依然在不断前进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