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图片 >> 正文 >> 正文

阮籍的一首咏怀诗,道出了阮籍由儒转向老庄

来源:阮 时间:2025/3/12
魏晋“竹林七贤”里,阮籍、嵇康是名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他俩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如阮籍有《咏怀》诗82首,有文章《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嵇康呢,写过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嵇康对音乐的有极深造诣等等。《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竹林七贤图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其人相貌堂堂,为人的功夫颇深。魏晋时代选拔人才实行“九品中正制”,看门第出身,也是看脸的时代,颜值不高者,如刘伶,只能是大酒鬼、荒唐货一个,上不得台面。人们很注重人的风度,阮籍“志气宏放,傲然独立”,简直就是一个洒脱的傲慢哥,但是又喜怒不形于色,这一点很“怪”,让人猜不透他的想法。当时,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大将军司马昭那是相当的阴险多疑凶残,可是偏偏对阮籍还很包容。司马昭任命阮籍做过东平太守。当阮籍母亲去世后,阮籍是吃肉喝酒两不误,遭到了他人的指责,说阮籍是“居丧无礼”,司马昭居然帮着阮籍说话:你们看,人家阮籍已经很伤心了,都瘦成个鬼了,理解万岁啊。阮籍好读书,多才多艺,当仁不让的酒徒,放浪形骸,所以当时人说他有点“痴”,有点呆像。阮籍喜欢老庄那一套思想,很排斥当时司马氏政权提倡的虚伪礼法名教。魏晋时代,在司马氏集团的恐怖高压之下,人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现实政治问题。从王弼、何宴开始,谈论老庄一发不可收,成为玄言谈话的主要内容,魏晋清谈,滔滔不绝。竹林七贤图阮籍不傻,他也许会奇谈怪论,但从不在口头上评论人物的是非。祸从口出,阮籍算是理解得透彻。司马集团曾一日之内,砍了何宴、李胜、丁谧、桓范等名士的头,恐怖至极,阮籍明白人啊,必须三缄其口。你们想从我嘴里掏出一些敏感的话题,对不起,我喝醉了,烂醉如泥,啥也不知道。当然,阮籍不是任何时候都不开金口的。他其实内心很狂野,他到过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地方广武城,口出大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刘邦、项羽都不在他眼里,这就是目空一切了。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那阮籍的猖狂,疯疯癫癫,其实是内心压抑的反射。读阮籍的《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首诗给82首《咏怀》诗定了一个总体的调子:曲折隐晦、忧郁苦闷。所以阮籍就借酒浇愁掩护自己。古琴阮籍,这个人年轻时候是志在“进取”的。《咏怀》诗第15首,自叙了阮籍思想的转变,由儒而入道的过程。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年轻时的阮籍志在学习儒家的经典。被褐,就是穿粗布的衣服,因父亲阮瑀,死得早了些,所以家庭贫穷,但他有道德、有才能,以颜渊、闵子骞为自己的人生榜样。然而,一次登高远望,看到那些死人的坟墓累累,遮蔽山岗,他就想到了,过去无论哪一个时代的英雄圣贤,在今天看来都是坟墓一个啊。人生虚空,那我死后,光耀的名声又有什么用呢?他于是领悟了求仙成仙的道理,羡门子指神仙;他觉得人世间那种为名利事业奔走呼号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了。阮籍从此“大彻大悟”,由儒而好老庄之道了。这个就是阮籍好“老庄”的真相吗?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在当时,司马集团是提倡名教礼法的,阮籍恰恰是厌恶司马集团的虚伪的礼教,厌恶他们那一套的东西,但是只能以非常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阮籍一方面就是嗜酒如命,大醉如泥,放浪形骸,哭笑随性,可以连醉六十天。他说道,礼岂为我辈所设邪!一方面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内心焦灼苦闷。青眼白眼看人不同,名士风流,沉沦不起。阮籍图《咏怀》诗第33首写道: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他的内心有一团火,有一锅热汤,双脚立于薄冰之上,世道凶险如此,不得不出世而求解脱了。这也许才是阮籍由儒而好”老庄”的真相吧。阮籍是竹林七贤里的带头大哥,他哭也好,醉也罢,从本质上他没有与司马氏政权为敌,所以得到司马昭的宽容,得以善终。阮籍的亲密老弟,竹林七贤的另一个著名人物嵇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嵇康最终被人诬告,司马昭找了一个违反名教的罪名,把嵇康给杀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