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姓氏多到数不完,除了所谓的百家姓做归纳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罕见姓氏,有些让人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其中却有一个姓氏,被点名“一念出来就很尴尬”,无论取什么名字,好像都不太对。这让人尴尬的姓氏,就是“睾”字。
▲睪这个姓氏,让女性在自我介绍时多次遇上尴尬。(示意图/数据照)
乍听之下,似乎不觉得睪字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即便配上大众化的名字,念起来似乎都有一些不雅寓意,实在不怎么好听,尤其对于女性,似乎更是如此。
怎么说呢?我国有相关站点,引述了一名姓睾的女性,曝光自身遇到的无奈经验:
人跟人之间互动,第一句不是常会问到“你姓什么呢?”,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些姓陈、林、王、李的人,讲出来大家都知道怎么念怎么写,但每次换成自己回答“我姓睾”,对方总是“一脸懵”,你自己尝试念看看就懂是什么情境。
接着,对方下一句会以为自己没听清楚,确认问道“是哪个高呀?”。当你要进一步解释的时候是哪个“gao”的时候,也只会联想到男性的“那个器官”,只能回答“就是睾丸的睾…”,对方经常忍不住笑出来。因此有认识的女性亲戚,果断改成丈夫的姓氏,省去许多日常生活的麻烦。
“睾”本是“皋”的俗体,后单独记录“睾丸”而成为规范汉字。睪这个姓氏,也写作皋,是一个我国罕见姓氏,源自皋陶。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中国司法鼻祖。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觉,以为皋陶姓“皋”,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史记》记载,皋陶生于曲阜(今山东曲阜)偃这个地方,后来因为治国有功,被赐姓为偃。也就是说,皋陶真正的姓氏应该是偃。
早于皋陶时代的军事联盟中,居于黄河上、中流域的黄帝、炎帝为首的联盟向东发展,与居于黄河下游的蚩尤东夷集团发生了持久的战争。后来,蚩尤战败,一部分不愿融合的东夷族和蚩尤遗族逃到南方。而融入黄帝的东夷一些部落,也随着战争向南推进。皋陶族系属东夷族一支,自然也随之南迁。
皋陶生前活动于六地,死后就葬在六。皋陶的后裔也被封于英(今霍山、英山)、六(今六安)等地,这也是今天安徽六安被称为“古皋城”的原因。
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像英、六、蓼这样的小国,自然逃脱不了被大国吞并的命运。公元前年,皋陶族系的偃姓诸小国被楚国灭亡。从此,皋陶后裔被迁徙,向全国扩展。其中,皋氏,以皋陶为姓,灭国后被迁江苏武进等地。
因此,从这个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皋氏,作为皋陶后裔,其实是以皋陶的名字作为姓氏的一族。
据资料显示,睪姓,《百家姓》中并无记载。《华夏百姓探源》中记载:“睪姓祖宗皋陶”。《中华万姓溯源》中记载:“睪姓出自偃姓,舜时有皋陶,任掌刑之官,其后为睪氏。”此姓约有28,人,聚居于江苏盐城,并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新疆等地。
《古今姓氏书辩正》中记载:“楚穆王灭英,英地成为楚邑,一部分英人留在故地,一部分被迁往江南”。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后裔封地,被楚灭国后,一部分皋陶后裔被迫迁徙。离乡时,为不忘始祖,以皋陶名字为姓氏,期待返乡之日再见皋陶古墓便是根。岂料,世事难料,沧海桑田,直到现代化的今天才真正宿梦成真。
据《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苏州阊门睪伯通,被称之为大家。因为品性贤德,睪伯通死后,睪家一侧的桥被称为“伯通桥”,也叫“睪桥”。
可见,睪氏居于苏州的时间很久了。据江苏盐城睪氏后人寄来的年版的“睪氏宗谱”中记载,睪氏先祖睪正益,世居苏州阊门。所以,盐城睪氏应与汉时睪伯通同宗。
虽然皋(睪)姓并不常见,但是皋陶后裔的姓氏远不止于此。据江苏盐城的睪姓后人研究,皋陶后裔姓氏众多,包括皋、李、徐、赵,费、阮等多个姓氏。看来,作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不仅“法治思想”和治国谋略千古流传,对于中华姓氏也同样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中华万姓溯源》《古今姓氏书辩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