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图片 >> 正文 >> 正文

琵琶到底从何而来,是不是中国本土的乐器呢

来源:阮 时间:2023/4/7

说到琵琶,本人经常在脑中会反映出“枇杷“二字,随后立即开始条件反射,嘴巴中开始分泌出唾液。

当然了,我这样的反应也没有错,在刘熙的《释名》中就曾经记载过:

“枇杷,本处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

“琵琶”为何叫“琵琶”

“琵琶”这个名字,最早来自于胡语波斯文的Barbat,Barbat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种乐器,长得和中国现在的琵琶很像。

该乐器传到中国以后,为了更好适应中国的曲风,唐人就进行了改装,成为了现在“琵琶”的最早原型。其中博玄记载

“欲从东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取其易传与外国也。”

也有人说,其实琵琶就是来自于波斯,在晋代,人们就依据“巴尔巴”这个音,再根据中国人喜欢用同旁部首来称呼器物的习惯,于是创造出了“琵琶”二字,来专门称呼这种来自于胡域的乐器。

琵琶

当然了,也有说琵琶就是中国人根据胡人的类似乐器,创造出来的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货,并非是胡人的乐器。

为何这样说呢?

在《通典》卷中就曾经记载,唐代的琵琶就有三种,分别是阮咸琵琶,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由此可见,这绝对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加的将琵琶发扬光大了。

在最近的学术界,也有人对于琵琶传自于波斯持否定的态度,说琵琶起源于印度。

日本的史学家田边尚雄就考证,说因为佛教传播的原因,佛经和琵琶一起被传入西域的龟兹,在龟兹完善后,传入焉耆,逐渐传到中原。

龟兹地图

这样的考证在时间上也对应的起来,因为依据现在的考古发现,龟兹在公元一世纪就有了类似于琵琶的乐器,而中原地区至少在三世纪才有这样的乐器。

琵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汉代的伟大,是有目共睹的,要不然我们这个民族也不会用这个朝代的名称来命名。汉朝是一个积极向外拓张的朝代,不断地对外用兵开疆扩土,特别是汉武帝打败了匈奴之后,控制了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

汉地开始与外界有了初步的联系,大量的西域人和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土的中亚地区的人,将很多外界的东西传入中原,形成了民族和文化的一次融合。

特别是在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原的人民很快的接受了这样一个极具文化特色的宗教,统治者到处修建极具佛教教义和特色的文化寺院,佛塔。

敦煌壁画

僧人为了更好的将佛教的教义以及宗教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开始使用乐器奏乐来宣传教义。

在敦煌莫高窟中至今都保存着从东汉时期传下来的乐技图,此图虽然经历千年的风雨,虽有斑驳,但是图中乐技右手横抱一个圆形的音响,左手横抱直柄,却是清晰可辨。

此时的琵琶的音箱还是圆形,直柄也较短,与如今的琵琶的样子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到了西秦时期,琵琶的外形也有了改变。

在甘肃省炳灵寺的佛教洞窟中,有壁画显示的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其中描绘的是释迦佛说法完毕后,十方佛,八部众,以及乾达婆等天众,闻佛所言,皆大欢喜的场景。

图中乾达婆手持的琵琶,就是圆形的音箱,但是琴颈修长,抱琴的方式也变成了左上方竖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到文人和士族,下至贫民百姓,只要有聚会的地方,就充斥着琵琶的美妙音乐。

此时在很多的大家士族中,经常会有著名的西域琵琶演奏者被邀请弹奏琵琶,比如北魏的曹婆罗门和北齐的曹昭仪,都是他们自己时代名声显赫的琵琶演奏家,受到极度的欢迎。

特别是北周时期的龟兹音乐家苏抵婆入北周,苏氏就从演奏琵琶的音调上发展出来了被后世誉为唐代燕乐二十八调。该调的出现,彻底突破了我国音乐的音调,同时也因为其特殊的贡献,被载入史册。

盛唐时期的琵琶音乐为何堪称巅峰?

唐朝时期,又是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崛起,此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和对外交流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几乎都达到了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巅峰。

但是唐朝最为后人所称赞的,还是唐朝的文化底蕴。

其余不说,就单说堪称千古第一的唐诗,最为有名的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见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琵琶行

从《琵琶行》中,我们看到一个艺技以精湛的琵琶技艺吸引了白居易等人,我们也有幸从白居易的文字中来领略唐朝艺伎神乎其神的技法。虽然听不到,但是也身向往之。

唐朝的唐乐和歌舞在中国的历史中都堪称巅峰,各种音乐包括中外的,基本上在这个时代都大放光彩。

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烂漫的时代。统治者不但以开放的心态统治国家,与此同时也设置政府机构,积极的参与音乐的管理与创作。

因为政府的鼓励,使得全国上下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其实汉人的音乐才能相比较少数民族一直都是缺失的,或许是因为唐朝李氏有胡人血统,才因此在音乐方面有如此的兴趣)

而这里最大贡献的唐朝帝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可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这位皇帝有着很好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其主题思想就是“百姓安乐,金石自谐“。因此使得音乐在民间有很好的发展。

在对待西域少数民族的音乐上,这位皇帝也是兼收并蓄的,为很多优秀的中外音乐的形式以及音乐的乐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气氛和环境。

李世民认为,国家要复兴,必须要振兴礼乐,这也是国之大雅。

因此,唐朝不但继承了隋朝的“九部乐”,而且还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十部乐”。

而这“十部乐”也是琵琶这种乐器可以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第十部乐中,大部分都是西域地区少数民族的曲调和风格为主,而琵琶则是这些乐曲的主要乐器。

唐朝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以及《秦王入阵曲》就是琵琶的独奏曲。

琵琶的进化

只要到伦敦的人,基本上都会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在亚洲馆的部分有珍藏着一副唐朝的名画《炽盛广佛五星图》。

这副图中,真实的再现了唐朝琵琶的摸样。画中的琵琶是梨型四玄曲项琵琶,琴面有焊拔和凤眼,音柱也有十四柱或者十六柱。

这样的外形不但开展了这种乐器的音域,这样的曲调弹出来以后使得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细腻和动听。

在弹奏的琵琶的方式的时侯,分为指弹和拨弹,这个在唐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白居易的《琵琶行》“沈吟放拨插玹中”这里的拔子就是弹奏琵琶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有很多材质做成,比如有檀木的,象牙的,和橡皮的。在《乐府杂录》中就有:

“开元中有贺怀智,其乐器以石为槽,鹍鸡筋作弦,用铁拔弹之。”

在唐书的记载中,就有记载在贞观年间,就存在用拔子弹琴和用手指弹琴并存的现象。而唐朝时期,最先提出指弹的就是唐朝著名的乐工裴神,他认为,手弹可以最好的控制琴弦,弹奏出更加微妙的音乐。

琵琶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大家如今看到的琵琶,基本上也是在明清时期才逐渐稳定的。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此琴是“舶来品”,但是此时,也是完全以“国粹”的形式出现。在清末的《小广寒弹唱图》中,就已经很明显的显示,琵琶的演奏方式已经开始竖着抱奏,这样的方式来演奏,可以将右手的优势全部释放出来,挑弦,抹弦,抡弦和扫弦。琵琶也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器乐,风靡大江南北。

如今的琵琶分为南北两派,北方的主要是以天津为中心,南方的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当今最为流行的就是南派,南派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五个派别,分别为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和上海派。

其中对现今琵琶演奏贡献最大的就是平湖派,其贡献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就从民间搜集乐很多琵琶曲子,再通过艺术加工,将这些小曲子柔和在一处,发展出大的曲子。

与此同时,该派的大师李芳园还优化了很多的新指法,将弹奏琵琶的技艺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反弹琵琶

总结

在神秘的敦煌莫高窟中,又很多精美的壁画,其中让人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窟中的那副《西方净土变》图画,图中,天人乾达婆因为听到佛的说法,在天空界洒下花雨,并使出“反弹琵琶”的技艺让人惊为天人。小小的琵琶,所讲述不是一个乐器,更是一个乐器背后伟大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