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宋景明、编辑弋戈
有梦的日子里,只想做乡戏草台上那朵最明媚的花,无论风雨雷电,无论阴晴圆缺,唯有宁静雅致地绽放心中的那片暖。——题记
人物简介:余姐云,女,年3月生。崇阳石城人。中共党员。从小爱看崇阳提琴戏,成年后外出务工经商致富。为圆提琴戏之梦而投资数十万元,创办崇阳文昌提琴戏剧团,担任董事长至今。建团以来秉承传唱正宗崇阳提琴戏,自觉保护“县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崇阳提琴戏”,先后与县提琴戏协会合作拍摄《双合莲》《银牌记》《秦雪梅》以及崇阳老艺人传统提琴戏唱腔专辑影碟,为保护、传承、弘扬崇阳传统提琴戏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叶扁舟踏浪来,青山环水水环山。茂林修竹如沧海,世外桃源只等闲。”该诗赞美的是幕阜山片区隽水河中游崇阳县灵秀俊美的风光。
《水经注》记载,隽水河发源于通城马港镇,由南向北纵贯通城、崇阳、赤壁、嘉鱼,然后轰然注入长江。
隽水河为崇阳、通城的母亲河、生命河。河水两岸肥田沃土,隽崇人民世代在此繁衍生息。
隽水河流一路蜿蜒,穿过大沙坪枫树潭后,不再奔流直泻,而是极尽缠绵,反反复复,曲折迂回,缓缓流到美丽芬芳的石城湾。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历史的沧桑衍生着许多军事、文化奇人轶事。
隽河北岸石城湾肥田畈八一村,是汉末吴国都督陆逊曾经屯兵养马的驻地,此地迄今存有系马石和插旗石等文物。
这里先后涌现出如中国近代汉民族长篇叙事诗《双合莲》的作者陈瑞兆,辛亥革命先驱周孟阳、革命烈士周季阳等杰出人物。
拥抱春天,会收获鲜花的美艳;沐浴秋阳,会收获硕果的香甜。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流向远方。
人间自有情痴客,灵魂深处留缘根。时间定格在改革开放热潮滚滚的时候,崇阳传统文化提琴戏应运复苏,乡戏再次回归群众文化家园正能量的主流。这期间,有一个乡村女子此生执著地把提琴乡戏放在心灵深处暖着,无论风雨,无论阴晴,一如既往不离不弃,痴迷不辍。
她叫余姐云,一个美丽、倾城、灵秀的江南女子。她在倾力搭建民间草台,深情地给戏迷们奉上一怀惊艳的文化芬芳,蘸着如醉如梦的乡愁演绎着戏剧人生,在十里八乡洒下无数感动的泪眼。
余姐云潇洒地走过人生流转,蓦然回首时,温暖此生的还是那些如涓涓细流般的乡戏情缘。直至多年后,余姐云依然凝立乡戏草台下,想起童年的那幕景,少年的那幕情,成年的那份恋,依然在她灵魂深处灿然成缘分的芳菲……
第一章:戏之梦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代刘禹锡
时光定格在年三春时节,正是杜鹃花香艳的季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在这个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春日,刚刚萌芽、缓缓腾起的希望在和风细雨中潜滋暗长。童年的梦将要破土而出,沐浴着人间温暖的春风在世间华丽登场。
一个喜欢把乡戏挂在梦里、圈在心里、放在日子里的童年小戏迷,在传统戏剧文化的氛围里、在春花烂漫的阳光下惊艳出场。
一支短笛悠悠响,一把提琴嗡嗡作响。在村头的树峦里,一群小孩在叽叽喳喳唱乡戏。只见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一会儿吹响欢快的短笛,正调原版行云流水的板腔,悠悠传情;一会儿提琴拉起的哀调幽情深沉传神,如泣如诉,引人入胜。
人群里,一个年龄大约四五岁、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转悠着一双漆黑的眼珠子,用玉笋一样白嫩的小手托着右腮,在聚精会神地瞪着吹笛或拉琴的哥哥入神,安详而专注。
雨后夏夜,空气清新,月亮朦胧,稀星布朗。村头草台上正演绎着大队文艺宣传队姑娘小伙的节目。在欢快、爽朗的笑声里,前面出现的那个小姑娘跟在拉琴的哥哥身后,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台上表演《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舞蹈。烂漫的神情点缀着夏夜最美最亮的风景。
乡下晚上茶余饭后,大伙聚在一起聊天唱戏。有个小女孩挤在人前,毫不怯生地亮起清纯的童子腔,咿呀呀地唱起歌。霎时,唱的、笑的、喊的,伴奏的、合拍的,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浓浓的乡情滚过人们白天疲倦的身心,舒畅极了。
像这样的场景是乡下司空见惯的小日子。这个酷爱唱戏、看戏的小女孩,叫余姐云。在天真无邪的童趣里,知遇提琴戏之后,便有了旷世稀奇的惊魂一憋,从此,在余姐云的内心就藏下一个梦,等待人生沧桑的季节花开,满径温馨。乡戏,缠绵在童趣的神话里,于每个温暖而甜蜜的日子,淡淡盛开,静静芬芳,默默舒展……
跟随余姐云人生跋涉的脚步,掀开季节的帷幔,将记忆的梦小心翼翼地翻转,撩起那些掩藏的心事,缱绻在回忆的长河里,慢慢寻觅余姐云心灵深处那个梦萦天涯的戏之缘。
余姐云的大哥叫余亚光,是一个文艺青年,懂音乐,会乐器,而且能歌善舞,才艺远近闻名。小姐云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哥哥姐姐的小宝贝。
她喜欢跟在哥哥的身后,形影不离。目光伴随着春燕剪开乳白色的晨雾,掠过花团锦簇的田野,小姐云紧跟哥哥下田,哥哥在挥汗如雨,她在暖阳下捕捉无邪的童趣。
夏雷滚过,小姐云赤脚走在田埂上,哼着儿歌小调,吟唱心里的喜欢,纠缠着哥哥一起去看电影。
金桂飘香的季节,她牵着小伙伴的衣角围着乡下草台转悠,摸摸琴,抚抚笛,敲敲鼓,叩叩锣。满身的童贞洋溢着童话般的笑靥。
瑞雪飞舞的时候,她贴着大哥挤在火塘旁听大人说戏、排戏。时不时装腔作势哼几句戏文。
等到启蒙上学了,仍然与乡戏难舍难分。早晨上学路上,人影一闪洒下一串铃铛般的歌声笑语;放学途中,小伙伴不时停下喊几声鼓点,走几脚有模有样的台步。
晚饭后,拉着大哥的衣袖要他说戏,练声,道白。晚上的梦里也是一些有关乡戏的动作或场景。
在童年余姐云的心里,旖旎着心泉的印记,守望着怀抱乡戏的初心,雅然万物皆乡戏,婉约心事戏里情。随着岁月沧桑,她默默领悟着时间流转,诠释着心情寄寓戏缘。
大凡学校的文艺汇演,抑或是班里课外活动,小姐云都是中心,也是沸点。她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欢乐笑脸,哪里就有歌声嘹亮,好似她因戏而生,因戏而活,爱戏成了她学习生活的主旋律。
无邪的心托起一个温馨的童梦,把那些隐隐约约的期盼串成心中那个柔软的戏之缘。
多年以后,余姐云总是以一颗平常的心,演绎着乡戏里那些风花雪月,用一眸的微笑点亮自己不屈而温馨的人生,情愿永远与戏相依,淡淡演戏,静静追梦,默默成功……
第二章:戏之恋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罗隐
倾听生活,沉下身子学会睿智;倾听人生,感悟万事懂得追求;倾听乡戏,看穿世事收获温暖。
余姐云幸福的童年优雅着满份快乐,入世以后品味着满怀世事沧桑,收获满满暖暖的生活快乐和倾世感动。
乡戏似乎永远是一根长长的绳线,牵挂着乡情的清香,牵挂着孩子们的渴望。乡戏也似乎永远是一根亲亲的绳线,也常常牵引着孩子们心有灵犀的神话,牵引着孩子心田甜蜜的日子,牵引着孩子们梦里的温暖。
余姐云伴随着乡戏一起成长。大哥余亚光后来被选送到县提琴戏剧团培训,担任正式演员。
那些日子,余姐云过得压抑而又孤单。她缺少了大哥的呵护,缺少梦魂里甜蜜的乡戏琴腔,如丢掉了魂一样,无精打采。
于是,她便偷偷与小伙伴一起走到天城,双腿打起了数个血泡。而她见到大哥后,似乎没事一样,硬是畅快地观看了几场传统提琴戏。
小学毕业以后,她星期天都是到县城探望大哥,顺便过过戏瘾。久而久之,与演员混熟了,便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工。
对于戏班的业务管理,她也慢慢耳熟能详。无形之中为她今后办戏班结下了情缘。
执着但不执拗,认真但不较真。时光荏苒,花开花落。到了年,成家立业已有小成的余姐云,心里那个被生活掩藏的梦,开始复苏。
那段童贞的乡戏梦,在她记忆的深处鲜活成不舍爱恋,洞开的情窦不断飞扬起痴迷的芬芳。
她的心一直充盈着对传统提琴戏的爱恋与向往。
外出务工经商的日子,她历尽千辛万苦闯荡,收获了一些快乐和积淀。
缘分是世间奇妙的情感,牵绕着人生的喜怒哀乐。余姐云一直做着办剧团的甜梦。可是急需内行管理人才。其时,大哥余亚光正陷入他人生的低谷。家庭遭遇变故,他下岗后在武汉打工,虽说经济收入不高,却整天长吁短叹,一时走不出生活的阴影。
一直以来,余姐云心中对乡戏的牵念犹如水流般汩汩流淌不息。得知女儿的心愿后,年迈的父母与姐云商量:“你从小在大哥的呵护长大,该想法子让他帮你呗”。
面对和蔼的大哥,想到他对自己的血脉亲情,余姐云心里暖暖的,眼里充满期待。
母亲生日那天,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唠家常,打商量。
如何开口呢?余姐云边吃边沉思。
余姐平突然眼睛一亮,“嘿嘿,大哥,我想求你出山帮忙,干你的老本行:帮我办戏班,唱提传统琴戏好吗?”
“我下岗在家悠闲自在,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折腾啥呀?”大哥一脸镇定。
“大哥帮帮我嘛!”
望着满脸慈爱的母亲和神情急切的妹妹,余亚光心头一热,想了想,点点头,“好吧”。
大哥到底心疼幺妹,在父母期盼的目光和姐云的请求下,欣然颔首应允。
于是,余姐云任董事长,大哥余亚光任团长的文昌提琴戏剧团,在温馨的家宴中宣告筹备成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爱琴海,装着一些痴迷心灵的情愫,温暖着沧桑岁月,温馨着内心情怀。从后,在平静如水的日子里,余姐云多了一份惦念,添了一些牵挂,也收获了无数欢乐和温暖。
从此,余姐云也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起班伊始,她勇于面对苦难,接受挑战,坚持不懈地释放着心底的那份爱、那份情、那份恋。
年3月6日,余姐云兄妹在天城镇程家巷租房平方米,正式搭起台子招兵买马,同时对外宣告文昌提琴戏剧团正式成立。
万事开头难。她毅然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演出车、服装、道具、后台设备、灯光、电子字幕、电脑、各种伴奏乐器等必备器材。
其次难在缺骨干演员。兄妹俩分工负责,分头行动,上门求贤,聘请人才。
两人三顾茅庐上门聘请青年优秀演员舒琴出山。最终青衣主角舒琴的名人效应很快显现。舒琴身为第四届提琴戏剧节特等奖得主,已签约入团了!随后,湖南演员黄秋香、青山演员徐小英等美女旦角演员,小生青年演员黄志刚,老生演员杜国华,叶志新,丑角演员邹海军,也相继应聘签约。
不久,主胡琴师吴大华一声号召,后台高手踊跃而至。司鼓师庞洪良,夹手师庞高飞,主胡师姜攻书,扬琴师庞军良,电子琴师、笛子余亚光,化妆、服装、道具、音响师刘楚奇等聚集麾下,剧团如期开锣演出。
江南女子余姐云放飞的乡戏梦,被悠悠春风飞扬在鲜花艳丽,百花盛开的春天,揉进提琴乡戏的乐曲里,缠绵成亮丽而又厚重的民族风情,惊艳提琴戏剧界……
第三章:戏之情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代白朴。
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压力支撑;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毅力坚韧。人生亦是如此。
人有所恒,必有所成。心中有岸,就会有船只、渡口和明天。总会有一些心中的暖流,充盈着人生的记忆。
无眠之夜,心里的戏缘似在飞扬的雨,稀稀落落,溢满心间。想起即将扯起圆梦的风舟,余姐云心里便像盛开一颗棉花糖,甜到心田,暖到魂里。
万事齐备,只欠东风。大伙集中排练时,导演排练的都是走样的提琴戏板调唱腔,演员们一时傻了!
是啊,缘分有时真是一种甜蜜的折磨。原来,经过几十年的改编、改革,一些不属于提琴戏的元素侵入其中。有些传统老艺人怒了。
余姐云是坚持演出正宗提琴戏板腔的。她力排众议,专门聘请提琴戏协会认同的老艺人执导。
“决不能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琴戏夭折!”
“保持原有风格,传唱原生态唱腔。”
县领导程日新亲临指导,协会副会长饶浩良也吃住在团里关照,戏迷纷纷上门支持。
《母女讨饭》是崇阳家喻户晓的传统提琴戏剧目。也是文昌剧团面对观众的首秀剧目。
这些日子,余姐云和大哥余亚光团长紧盯排练现场,生怕误入歧途,辱没了祖宗遗传下来的县宝提琴戏。
幸亏大筒演奏家,提琴戏音乐传人吴大华大师谙熟六种板腔全套提琴戏音乐。终于如愿解决了唱腔走样、演唱走调的困扰。
《母女讨饭》如期在天城剧院公演。开演前,观众闻讯涌至,连剧院的过道都挤满戏迷,真可谓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慕名而至,也抽出时间静坐台下,观众叽叽咕咕,小声议论,似乎都在期待。
随着闹台武乐戛然息声,帷幕渐渐开启,剧情不断推进,舒琴等表演情真意切,正调正版唱得情绪饱满,有板有眼;哀调原版唱得婉约深情,行云流水;哀调幽情唱得情真意切,泪流满面;一字调哀情唱得悲痛欲绝,如泣如诉。全体观众的情感被演员高超的表演艺术所感染。整个剧场观众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整个剧场泪花飞溅、抽泣哭声一片……
县委书记也被激烈的戏剧冲突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称赞“演得好!传统戏剧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能量啊。”
面对戏中母女讨饭的悲惨情节,书记一抹眼泪,连忙起身走到台前,从衣袋掏出一百元钱打彩。霎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闭幕后,书记一行走上舞台,与满脸泪痕的全体演职员工亲切地握手、合影留念。
此刻,余姐云也默默坐在剧院观众席上饱含热泪看完全剧。她驿动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母女讨饭》成功演出后,戏迷观众对该剧原汁原味的正调正版、正调原版、哀调正版、哀调原版、急版、梦调、阴调、一字调、悲拖子、喜拖子等传统优秀版调拍手叫好,大呼过瘾。余姐云的团队经过精心准备,潜心排练、用心表演,一炮打响,赢得了全县观众的称赞和追捧。
传统的必定是精彩的,大众的就是民族的。余姐云终于醒悟过来。她对传统提琴戏传承与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一把剪刀》《三宝记》等传统凶杀案戏剧应观众要求相继点戏演出成功。
《莲花庵》《银牌记》等家庭矛盾戏剧同样深受戏迷喜爱。舒琴主演的正旦春桃更加鲜活生动,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更打动和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
《董永卖身》《绣花女传奇》等宣扬孝义为先的戏剧,更在戏迷群众中反响强烈。
《雪梅观花》《梁祝姻缘》《西湖借伞》等传统爱情剧以及崇阳爱情故事《双合莲》等戏剧陆续与观众见面,文昌剧团提琴戏传统表演的风格日趋成熟。先后在崇阳县第五、六、七、八、九届提琴戏剧节中夺魁。男女主演和其他演员均获多次评优秀演员奖。
其时,余姐云的心盛满了爱恋提琴戏文化的情液……
岁月静好,悠然前行。年,文昌剧团代表民间提琴戏剧团与县提琴戏协会合作,演出大型戏曲电视片《双合莲》,由该团当红女星舒琴领衔主演,不负众望取得了圆满成功。特别是舒琴饰民女郑秀英活灵活现,唱腔如泣如诉,深受大众好评。此剧先后在央视和咸宁电视台播出后,文昌提琴戏剧团声名鹊起,标志着余姐云的事业跃上顶峰。
在余姐云的心里,始终认为生活如同走进雨季,即使淋湿了头发,淋湿了衣裳,也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勇敢笑对。是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播种希望,就会收获芬芳。一路风尘,跋涉而来,余姐云经历着、承受着、感悟着。她分明知道,人世间须经历很多,承受不少,也许磨难不仅仅的沧桑,也是沉淀;也许坎坷不仅仅是挫折,也是历练。忧愁多于欢乐,但瞬间的欢乐总归胜过一切忧愁。
悠悠岁月悠悠情,暖暖戏缘暖暖爱。静听心中梦魂里的声音,余姐云一直在微笑着朝阳、往前、向暖……
第四章:戏之暖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代高明乡戏犹如她的家、她的根、她梦魂牵绕的归宿。
在成功的每一个时刻,余姐云都在想,爱的不一定能懂,而懂的一定是爱。懂得爱,就是一种暖心的能量。
一朝进入提琴戏圈子,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那般,终究与提琴戏结下不解之缘,余姐云也一直收获着可心的暖,便再难斩断。
自与县提琴戏协会合作拍摄《双合莲》始,余姐云就一直在协会的精心呵护下,致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提琴戏,可以说,有了提琴戏协会的关照,才有了文昌提琴戏剧团发展得顺风顺水,也才有了余姐云乡戏事业的风生水起。
余姐云虽说读书不多,但始终相信,人的成长,乃至成熟,并不在于年龄,而是经历。因而她用一颗感恩的心看待世事人情,常常主动参加协会组织的社会公益义演,因而快乐与幸福也时时伴随在她身边。
她先后与协会积极配合、联袂拍摄了崇阳老艺人传统唱腔专辑、提琴戏传人甘百炼老艺人唱腔专辑、传统提琴戏《白蛇传》《银牌记》《秦雪梅》等影碟。同时选派骨干演员参加省、市、县调演,或县委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积极响应协会号召带头签订保护、传承、传唱传统提琴戏唱腔倡议书,带头在群众广场举办传统提琴戏义演周。在奉献自己热血的同时,收获了许许多多舒心的暖。
乡戏是群众的精神食粮,剧团也理所当然要时刻走进群众身边。从年开始,余姐云先后与县计划生育、政法、农商行、凯鸿地产等部门或企业合作送戏下乡。余姐云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从没有应付过、懈怠过、推诿过。她总觉得做些公益活动,能娱乐生活,丰富阅历,充实人生。
年,初夏静夜,华灯初上。
幕阜山北麓的湖南省临湘县龙源乡一个僻静山村。蒙蒙夜幕淹没了远山近水,只有农家灯火在静夜里鲜活灵动地闪烁,欢快跳跃着星星点点的晶莹。余姐云剧团的演出车早已安放在寿星刘伟文老人家的院子里。
原来,前日该村刘老千里迢迢从湖南租车赶到崇阳县城,慕名上门邀请文昌剧团在他生日那天唱一本传统的提琴戏。
当时余姐云真不想答应。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这是她们头一次遇到外省戏迷接戏。
“余团长,实在不好意思,我们那里六七十年代看过崇阳正宗的提琴戏,至今怀念不已。”刘老一脸诚恳,期期艾艾地解释。
余姐云望着年已古稀的刘老期待的目光,轻叹一声,不忍拒绝。
“我们那里的花鼓戏自从唱腔改革后,已经没有了传统戏熟悉的味道。听说崇阳文昌剧团是湘鄂赣周边提琴戏唱得最好的。我们也到过崇阳,曾经专程看过崇阳提琴戏剧节的戏,所以知道谁好谁坏。”刘老一个劲儿解释。
余姐云终究心软了。终于答应按时前往演出。
剧团演员上午就风尘仆仆出发,下午才来到山里。余姐云停车一看,只见院子里早已坐满了闻讯而来的观众。
余姐云顿时心里一暖,便张罗大伙迅速搭台唱戏。
老人点的戏是《西湖借伞》。开演后,观众随着剧情变化和伴奏音乐,看得津津有味,演员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年老观众随着后台鼓点和伴奏音乐轻声哼起了腔调,有的轻手打起了鼓点节奏。
台上演得出神入化,台下看得如醉如痴,彼此呼应,互动默契。整台演出,演员使出浑身解数,唱得痛快,累得够呛。几个女演员都累得趴在谢幕的戏台上。
待戏谢幕后,观众纷纷走上台前要联系名片,连连表示戏唱得很地道,有味道,说是多年来看到的最传统的地方戏。
这个晚上,余姐云既是在山里看风景,也是在风景里看一场特别的戏。戏里戏外都是情,情浓情热皆是暖。这一切伴随着夜风绽放的音律,缓缓在山间飘扬,感觉那是心暖在律动起舞,戏在暖里,暖在心里。
余姐云的心里顿时有了醒悟,人在江湖,人生苦乐,经历之后,才会懂得,懂得了便是成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当阳光褪去最后一丝灼热,便有乡戏的音乐驿动着心房。
通山县南林镇阮老七十大寿来崇阳接提琴戏。余姐云盛情难却,便驱车与大家按期赶去通山,为老人寿辰捧场。
剧团演职人员使出浑身解数,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传统提琴戏《三女拜寿》,让南林的观众欣赏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提琴戏盛宴。
热情的观众,默契的配合,痴迷的神色,这一刻在余姐云心里涌出一股暖流,充盈着柔情蜜意。最后宾主尽欢后,观众集聚台下索要联系名片、合影留念。
乡戏,不仅是昭示人生、给生活留个话题,也是在传递一种弘扬正气、抑恶扬善的能量。
戏台演绎的那些或激昂,或感伤,或犀利,或正义等故事,皆为生活万象。挽梦一缕,拈花一笑,余姐云在乡戏之恋里盛开着那朵心花,不停地用戏曲的水洗涤灵魂,芳香不息。
时间不老,心暖不辍,余姐云醉梦戏台的缘分不散,永世情牵……
作者简介:宋景明,湖北崇阳县人,政府系统退休干部,资深写作人,一直坚持撰写发表各类文章,被称为崇阳写作界一大才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