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央视播出的大型非遗传承创新类文化节目《非常传奇》中,作为琵琶推介人的柳青瑶怀抱琵琶,用一曲《兰陵王入阵曲》,为观众呈现了兰陵王波澜壮阔的一生。其古色古香的民族造型、轻拢慢捻的娴熟技艺令网友们不断感叹,实在是“太燃了!”
柳青瑶本名刘婧,是一个天津姑娘。她5岁起学习琵琶,先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多位琵琶演奏家,十几岁开始学习美声和竹笛、古筝等其他民族乐器。年,她考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去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
凭借独特的国乐视频,柳青瑶频繁亮相于央视《国家宝藏》等节目,并在B站收获了不少的粉丝,被誉为国乐界的“李子柒”。
将古诗里的乐器“具象化”
柳青瑶说,自己能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琵琶是一份“天赐的幸运”。但儿时的她却觉得自己所在的民乐团“有些土”。“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穿着芭蕾舞的小裙子,或者交响乐团那种很精致的小礼服,觉得都比我们民乐团的衣服‘潮’。”
青少年时期起,柳青瑶曾随外交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交流。这些经历日益增强了她对民乐的自豪感。对于外国观众来说,民乐的演出更具代表性,一场音乐会的十几个作品,有江南丝竹的音乐,有边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它实际上给予西方观众呈现的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上下五千年,还有源自不同地域、地大物博的形象”,柳青瑶说。
更让她痴迷的,是民族乐器还能勾起听众对中国文学经典和中国故事的思考。“我们在高中时学过李商隐的《锦瑟》,大家都会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但有多少人真正听过瑟的声音?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将箜篌的声音比作远方凤凰的鸣叫,又有多少人知道箜篌到底是什么样的”?
基于将诗歌等所描述的乐器“具象化”的想法,从年9月开始,柳青瑶选择了瑟、箜篌、阮咸做主角,推出“中国人的乐器”系列,先后推出了《锦瑟》《李凭箜篌引》《小饮听阮咸》三期作品。为更便于受众理解,她还在音乐中加入歌词和人声演唱。
让乐器成为故事的主角
在“中国人的乐器”系列之后,柳青瑶开始尝试制作以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让乐器代替人声作为故事的主角,去演绎故事。“中国乐器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不只是乐音,还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比如古筝可以表现流水滴答的声音,二胡能模仿马的嘶鸣。在作品《兰陵王入阵曲》中,她用琵琶演奏旋律本身的同时,还模仿了金戈铁马、短兵相接、马嘶鼓震等声音。“一开始也想过要不要去横店请一个武术指导的老师,请一些演员来把剧情拍出来,但最后还是决定要让演奏作为主角,让乐器自己讲故事。”
由柳青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打击乐演奏家王佳男合作演奏的《兰陵王入阵曲》,融入了建鼓、中国大堂鼓、琵琶等传统乐器,气势雄壮,激荡人心。自年4月发布以来,全网累计播放量高达千万,仅bilibili一个平台的播放量就有多万次,收藏用户超过50万人。
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表达
在《敦煌乐舞壁》中,柳青瑶身着石绿色舞衣,头梳飞天髻,怀抱乐器款款演奏。视频发布后,不少观众留言“敦煌壁画活了”、“梦回大唐”。
与大多音乐创作人不同,柳青瑶选择以视频为载体去传播国乐。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谱曲之外,拍摄脚本的构思尤为重要。“没有歌词,要虚构一个故事将音乐语言具象化,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筹备过程中,柳青瑶学习了朗诵、舞蹈等艺术,去体验过沉浸式戏剧,甚至密室逃脱都玩了很多场。
不仅如此,在柳青瑶看来,制作原创国乐视频的过程有点像写论文,需要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积累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为制作《敦煌乐舞壁》,柳青瑶专门去了敦煌,“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敦煌45窟的画册,但当我真正去到敦煌走进45窟的时候,发现里面的佛像是垂着眸的。”要蹲下之后向上看才能看到“神的凝视”,“这是画册中完全无法呈现的”。
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表达,柳青瑶决定全部用壁画上的乐器。于是,《敦煌乐舞壁》选择了敦煌壁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几样乐器,例如出现了七百多次的琵琶,出现了三百多次的箜篌,还有经典的莲花阮等等。
让国乐更好走向世界
尽管自己的视频是以民乐为特色,但柳青瑶并不排斥西洋音乐。
在最新《木兰辞》中,除了将琵琶演奏作为主旋律之外,柳青瑶与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作品中加入了交响乐的元素。《木兰辞》是以民族英雄花木兰为灵感,讲述了花木兰征战沙场,梦回故乡的故事。“交响乐作为背景可以很好地烘托氛围。”
此外,在梦回故乡的片段中,小提琴、大提琴等等弦乐更适合营造柔美的氛围,“在这个作品中,国乐和西乐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选用交响乐也有更好推介国乐的目的,“希望能多一些琵琶协奏曲。毕竟对于大部分外国观众来说,有着西方交响乐的音乐组合接受度更高,也觉得更亲切”。截至目前,《木兰辞》在bilibili的播放量已经达到百万以上。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实习生王润祺
来源:北京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