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介绍 >> 正文 >> 正文

王粲,贵为建安七子之首,在他的葬礼上

来源:阮 时间:2025/3/18
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王粲[wángcàn],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他是“建安七子”(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其余六位是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之首。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

王粲画像

王粲,贵为“建安七子”之首,在他的葬礼上为何会有驴叫声呢?

一.虽少有才名,但怀才不遇

王粲,字仲宣,于年出生,是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他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粲从小聪明好学,很早便被人视为天才,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写文章也是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当时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他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家中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

有一天,蔡邕听说小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可当年纪小长相一般,身材又矮的王粲一进门后,满屋的人都感到很吃惊。蔡邕却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小王粲因此名声大振。

其貌不扬的王粲

可当出身名门、少有才学,又受名儒推崇的王粲,急于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他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而且还遇到了不识货的主,让他始终怀才不遇。

原本想来到东汉首都长安有一番作为的王粲,却眼见百姓死伤无数,长安城瓦砾废墟,白骨蔽于旷野,士民争相逃难,他只好挤在避难的人群里,一路辗转流离,打算到荆州投靠他的同乡和父亲的学生刘表。

在路上,王粲写下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的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让当时的名医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并且从此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民众行医、解脱疾苦。

再说王粲到达荆州后,刘表久闻王粲大名,没有见到王粲之前,他本来是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粲的,但见到王粲的那一刻,刘表因为王粲的相貌丑陋改变主意了。

刘表画像

不仅如此,刘表瞬间转换心思,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王粲的族兄王凯(两个人一起来投奔刘表的),还直言不讳对王粲作了说明。王粲只好无比尴尬地留下了,窝窝囊囊在刘表身边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幕僚。

其实当时因乱避居荆州的贤能人士,还有诸葛亮和他的兄长诸葛瑾、庞统和他的叔叔,以及刘表的连襟黄承彥,他们都是有抱负的读书人,都胸怀大志,呈众星捧月之势齐聚在刘表身边。但是他竟视而不见。这也难怪,他会因为外貌拒绝王粲,当然后来也会因为短视而拒绝天下,最终偏安一隅,碌碌无为,了此终生。

这就苦了怀才不遇的王粲,他除了替刘表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书、记一些文学记之类的官志,剩下的便是虚度光阴。并且因苦闷,养成了一个特殊的嗜好,爱听驴叫。

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

在那汉末魏晋时期,由于社会混乱,战争频繁,使得人的个性空前张扬,特立独行之人随处可见,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像嵇康好打铁、阮籍好驾着马车狂奔、刘伶好脱了衣裤饮酒。因此说王粲爱听驴叫,除了是任性放达之外,更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改换门庭,与曹家父子成好友

公元年,刘表病死,已经在荆州待了十五个年头的王粲,审时度势,积极规劝刘表之子刘琮归降曹操,荆州很快平定。因王粲劝降有功,曹操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王粲爵关内候。公元年,魏王国建立以后,王粲又被任命为侍中。

在曹操幕府,王粲备受赏识和重用,他与曹操出入同车,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和建安诸子云集邺城,游宴过从,饮酒赋诗。“并怜风月,狎池苑,叙酣宴,慷慨以使气,磊落以使才。”

曹丕与曹植剧照

王粲的文章也转向了歌颂,表功,粉饰,渲染,他写《咏史诗》、《从军诗》、《公宴诗》,工于对仗,精于用典,辞藻华美,场面壮丽,他为中国的五言诗贡献了容貌和服饰,人们对他的诗评价很高,被誉为“辞藻派”代表人物。但他再也没有写出像《登楼赋》、《七哀诗》这样直指人心的诗赋。

三.因染瘟疫早逝,葬礼现驴叫声

公元年,王粲随曹操征吴,不幸染上瘟疫去世,年仅41岁。王粲去世后,曹丕亲自主持追悼会,曹植又作《王仲宣诔》悼念王粲,盛况空前。

曹丕在葬礼上,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王粲的字)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最后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唁堂之下,一片此起彼伏铿锵驴鸣之声。

这就是王粲的葬礼上,出现驴叫声的缘由。

王粲好听驴叫

结束语:

在贵为“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葬礼上,朋友为了怀念他,共同学起了驴叫,以示尊重他平时的这一爱好。王粲之所以爱听驴叫声,完全是他前半生失意人生所迫。

因为在自然界的动物中,只有驴和失意诗人的身份相得益彰,不管是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苏轼的“路长人困蹇驴嘶”,吴伟业的“短褐疲驴帽带宽”,还是白居易的“日暮独归愁米尽,泥深同出借驴骑”,都借一头瘦驴写满生活的困窘和落拓,人生的郁郁不得志。

而志得意满的人都是骑马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生大格局大气度在雄健的马背上才淋漓尽显。但人的一生中,谁没有几天像驴的日子,放弃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想爱的人甚至想去的远方,因为鞭子握在别人手里。

这时,出现几声压抑而亢奋的,甚至是有点声嘶力竭的驴叫,实在是它心有不甘的摇滚式宣泄啊,只有失意的人才能听得懂。难怪王粲有爱听驴叫声的习惯。

王粲塑像

王粲的坎坷经历启发我们:凡怀才不遇者须尽早改换门庭,寻找深明大义的领导,才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而成大事者必须要善于识别人才,聚集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方能事业有成。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