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炒作,七夕中国版情人节的地位已经深入人心。
每逢七夕,小情侣们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发愁,要去哪里约会,该送什么礼物……
但不好意思,宝哥哥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残忍的事实:七夕从来就不是什么情人节,所谓“中国版情人节”,根本就是众商家联合起来为情侣们营销的骗局。
这可不是宝哥哥瞎说,纵观多年的七夕习俗,就没有一件是跟爱情相关的。
曾经,七夕这天
农民求丰收牛郎织女的原型,是牛郎、织女本是天琴座和天鹰座的两颗恒星,而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文明国家来说,天文学最重大的意义就是提醒天时、指导农业耕种。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清徐扬
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的《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记录农事岁时的书,书中记载“七月……寒蝉鸣……织女正东向……”
当七月份织女星开始朝向正东,就意味着秋天正式开始,农作物开始成熟,证明牛郎织女最早的作用正是农业报时。
七夕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农民收获在望,为了祈求天随人愿,喜获丰收,七夕风俗活动中,人们往往会在这一天祭祀田公(即田祖)。
《耕织图册》清陈枚
单身女性求心灵手巧从汉代开始,织女从一颗普普通通的星星变成了天帝的女儿,是“司丝帛”也就是掌管纺织业的女神。而在男耕女织的社会,纺织女红就是女性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于是,从汉代起,未婚女孩儿们开始在七夕这天祈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乞巧图》北宋佚名
此后一直到清代,乞巧一直都是七夕节最重要的习俗,所以七夕节,也被叫做“女孩儿节”。
宫廷宰辅之士庶之家咸作大棚,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果酒饼,邀女流作巧节会,称曰女孩儿节。——元《析津志》
乞巧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
对月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如果顺利穿过,就证明已经得巧;
对日浮针乞巧:明代流行的一种方式,指在白天把线穿进浮在水面上的针里;
喜子结网乞巧:在庭院里放上瓜果,如果有小蜘蛛在瓜果上面结网即为得巧;或者抓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看它结的蛛网是不是足够圆、足够正;
《月曼青游图册·桐荫乞巧》清陈枚
《蛛网攫猿图》北宋易元吉
古代女孩儿跟织女祈求心灵手巧,放到今天,大概就相当于向业界精英许愿,希望自己的业务能力能跟偶像一样强。
充满了女性的自立自强,多励志啊~~
有钱人炫富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里记载:“(七月)七日遂作麹……曝经书及衣裳。”
也就是说,在汉代时七夕节这天有一个习俗:把书和衣裳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捣衣图》南宋牟益
《十二月令图·六月》清佚名
原本,七夕节正值夏末秋初,阳光充足且强烈,晒衣、晒书是为了避免虫蛀,但任何群体性的活动都免不了互相攀比。
到魏晋时期,“晒衣”习俗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家家户户都通过晾晒出来的衣服来炫耀自己的家境,好好的公共卫生日,变成了有钱人的炫富时间。
据说,当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就是这种炫富的受害者:邻居家晒的都是绫罗绸缎,而阮咸只能晒一件破短裤。
《补衲图》宋刘松年
读书人求考运亨通从宋代开始,民间盛行魁星信仰。
所谓魁星,是北斗星的一部分,勺斗部分的四颗星合称为魁星。
传说魁星主管功名禄位,他右手握笔,左手持墨斗,被他朱笔点中的人,都能金榜题名,因此古代中状元也叫“一举夺魁”。
珊瑚魁星点斗盆景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东南如浙、闽、赣、台等地区的人们认为,七夕这天是魁星的生日,所以向来有七夕拜魁星的风俗,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妇人求多子多福还是在宋代,七夕节风俗又增添了一项: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七夕这天供奉“磨喝乐”。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提到磨喝乐时写到“乃小塑土偶耳”,说磨喝乐是泥做的玩偶。
磨喝乐的形象一般为手持荷花的儿童,因此很受孩子们喜欢,经常手持荷叶cosplay。
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効颦磨喝乐。——《东京梦华录》
七夕这天,人们用磨喝乐供奉牛郎、织女,用来祈求多子多福。
《瑶台步月图》宋陈清波盘子里的就是磨喝乐
求子、炫富、求丰收、求心灵手巧、求考运亨通,古人在七夕这天好像什么都求、什么都干,就是不干跟爱情相关的事。
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本身就是个悲剧啊!
天各一方,一年只能见一次,放在别人的故事里是凄美的爱情,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放在自己身上谁都会觉得是诅咒吧!
对于凡事都想求个好意头的中国人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吉利。
洒线绣牛郎织女图经皮明故宫博物院藏
这点,秦朝人已经有深刻认识,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
意思是,戊申、己酉这两个时辰非常不吉利,选这时候成亲,就会像牛郎织女的婚姻一样,只能维持三年。
当然,宝哥哥写这个绝对不是故意给小情侣添堵,纯粹就是为了科普传统文化,真的,我发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