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828/89480.html说起柴烧,“瓷谷仙境”是个好地方,这里汇聚了一群柴烧创客,他们追求古朴自然的柴烧之美,痴迷于土、火、柴、窑的“意外对话”,守着心中的陶艺梦不断精进。陈能对阮素珍夫妇就是这么一对柴烧创客艺侣,他们的工作室——游芸工坊便是在这里。走进游芸工坊,笔者看到他们工作室内陈设着各式各样的作品,茶器、摆件、花器、每一件都古朴自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柴烧。结缘柴烧改变人生轨迹对于陈能对阮素珍而言,他们与柴烧的故事开始于那一年。初始柴烧,阮素珍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它的美,而是柴烧带给她的味蕾体验。用柴烧器皿品茶、喝酒那股子甘醇让她着迷不已,也因此她慢慢接触柴烧,了解柴烧,与柴烧结下了缘分。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闺蜜情变师徒情”的故事。那时候,阮素珍的闺蜜自己在做柴烧,阮素珍在工作之余也常常会去闺蜜那坐坐,后来有一次闺蜜提议“要不你也来试试?”这句话就像人生的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阮素珍通往柴烧艺术的那一扇门。从此,闺蜜成为她从艺道路上的引路人,是闺蜜,也是师徒。在决定学柴烧之后,阮素珍说干就干,白天工厂上班,晚上就到闺蜜那里去,一遍遍的拉坯练习,一次次的请教师傅,也渐渐地掌握了拉坯技巧,在一点一滴的接触中,阮素珍也由衷喜欢上柴烧带给她的惊喜。后来,经商回来的丈夫也在阮素珍的影响下,也爱上了这些自然朴实的器皿,毅然决定留在家乡和妻子阮素珍一起“玩泥巴”。但如何做出好的柴烧作品,是夫妻俩接下来要面对的难题。或许因为兴趣,丈夫陈能对在柴烧制作中颇有悟性,在一次次交流及无数的练习后,如今的他已不是当初的柴烧“门外汉”,对于柴烧的基本拉坯成型、装窑到最后烧成一系列操作都已了然于心,而且,他的柴烧作品也有了自己的风格。如果你到芸游工坊来,你会发现这里的作品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陈能对的粗犷豪放,阮素珍的精致细腻,二人刚好形成互补,客人来这里总能挑到心仪的好产品。在柴烧世界里“打怪升级”经过一番努力,夫妻俩将这种喜欢发展成职业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游芸工坊。从此,两人相互切磋、相互鼓励,一头扎进柴烧的世界里,终日与各种器物打交道。他们认为柴烧既是自然的馈赠,亦是对精神美学的孜孜以求,过程本身会激励着创作者不断进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他们创作之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们只能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洞上龙窑去,由那里的师傅帮忙烧成。但是这有一个问题,烧窑过程中火候、温度、火的运动都不能由自己控制,想要什么效果更是难以把握,这样就导致烧成出来的东西很难遇上精品。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夫妻俩。后来,工作室渐渐有了起色,他们下定决心建了属于自己的柴窑。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之前夫妻俩没有烧窑经验,刚开始尝试的他们遇上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柴窑设计、烧制时间、烧成方法、温度湿度、烧窑经验等一系列问题全都像拦路虎似的浮现出来,于是他们只能一遍一遍烧,一次又一次请教老师傅们,终于把烧窑的这个知识盲区也补上了。现在聊起这个问题,陈能对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比如火道的设计、温度的把控、木材的选择……他还告诉笔者,放在离火口近的最下面三版作品是最危险的也是最精彩的,虽然成品率低,但是一旦成功也是最容易出精品的地方,这个区域也成为他又惊又喜的期待。当笔者问到,作为一个烧窑人,拿什么来平衡自己的心态?陈能对拿出一件釉面很好的作品,也许这就是答案,作品给的惊喜总是多过那些失落。陈能对阮素珍不是陶瓷专业出身,但这些年来,夫妻俩一路解锁柴烧难题,在柴烧世界中不断升级,从“门外汉”到现在做得游刃有余,客商不断,成为瓷谷仙境中令人羡慕的一对“柴烧艺侣”。或许对于陈能对夫妇俩来说,他们和柴烧其实是互相选择和互相造就的关系,柴烧的发展之路需要真正用心投入的人,它的美等待着被发现,而陈能对阮素珍在这条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上一直走得坚定。部分作品展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