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介绍 >> 正文 >> 正文

历史的遗憾丨他们的突然离开,让多少人叹息

来源:阮 时间:2023/4/15
擅长白癜风诊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46.html

历史上的好多遗憾,都是因为某个人的突然“离开”!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使得蜀汉彻底失去了收复中原的能力;

王勃英年早逝,让这世界少了很多锦绣文章,后世的我们也不用再背更多的课文;

柴荣的突然病倒,导致后来中原王朝数百年失去了燕云屏障,时刻遭受异族铁蹄的威胁……

上面提到这几个人的“离开”,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子骨太差!

诸葛亮--容貌甚伟到弱不禁风

建兴十二年(公元年)二月,54岁的诸葛亮开始了第五次北伐。

同年八月,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的诸葛亮病重无法统军,不久后在军营中去世,诸葛亮人生的最后一次北伐宣告结束。

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力日益衰弱,虽有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但已经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

抛开《三国演义》不谈,正史中的诸葛亮虽然没有那么神话,却也是当世奇才。

如果不是受限于国力,同等实力交锋下,司马懿绝对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就算蜀汉贫弱,诸葛亮五次北伐依然逼得司马懿只能被动防守,没有同诸葛亮正面交锋的勇气。

有人说,如果诸葛亮不死,蜀汉或许将是另外一种局面。就算不能统一天下,应该也能为蜀汉创造更有利的生存环境。

可惜,天不假年……但是,问题来了,才54岁的诸葛亮怎么就突然病逝了呢?

古人活54岁的寿命也不算短,但对比同时代其他人物,曹操活了65岁,刘备62岁,孙权70岁,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活了72岁,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

如果诸葛亮活久点吗,三国后期有谁是他的对手?

那么,诸葛亮不想多活几年吗?自从刘备死后,蜀汉的担子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肩上。

夷陵之战刘备给诸葛亮留下一个烂摊子,破损的孙刘联盟,北有曹魏虎视,内部蛮族叛乱,继任的刘禅还是“扶不起的阿斗”,朝堂内部也是风声鹤唳……

这种危险的局面,换作一般人可能早就完犊子了。

诸葛亮呢?短短几年就让蜀汉从新走上正轨,五次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蜀汉灭亡前夕,曹魏依然是“畏蜀如虎”,这就是诸葛亮当年留下的威慑力。

很多事情说起来也就几句话,诸葛亮为此付出的心血又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想当年,诸葛亮也是1米8几的大帅哥,早年在南阳耕种,身体素质也是杠杆的。

陈寿在《三国志》讲到诸葛亮的外貌“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谁能想象,这样一个身体倍棒的小伙,若干年后竟然成了病秧子?

当然,诸葛亮身体落下病根也有他自己的问题。

在《出师表》里诸葛亮形容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时不刻都在焦虑,可见诸葛亮不是一个心大的人,精神长期处在紧张压抑的状态。

还有就是诸葛亮太忙了,《三国志》讲到蜀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三国演义》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司马懿问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这就好比现代公司的某些老总,

清洁工每天干的工作都恨不得亲自动手。

所有的活都大包大揽,

这么下去身体不出毛病反倒奇了怪了!

王勃--“出门在外注意安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每当读到这句诗,都会被作者的气魄所震撼。

该诗句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王勃。

说到王勃的作品,最为震古烁今的当属《滕王阁序》,

里面有太多的名句让人为之惊叹。

形容景色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形容壮志未酬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还有诸多典故,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关于《滕王阁序》,据说王勃写下这篇作品也就二十来岁。

《唐摭言》记载:唐高宗上元二年(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正好赶上都督阎伯舆修建好滕王阁。

当时,正值重阳佳节,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因为小有名气,也被邀请参加。

宴会上,阎伯舆为了炫耀女婿的才学,就让女婿当场为滕王阁写一篇序。

当然了,红花需要绿叶来配,阎伯舆假意让其他宾客也来写。

参加宴会的都是人精,哪能看不出来阎伯舆的用意,也都一一推辞。

可惜,遇上了王勃这样的“愣小子”,还真就拿起笔写了起来。

阎伯舆一时面上挂不住,就退到了后堂,让下人回报王勃写了什么。

前几句,阎伯舆还对王勃的才学不屑一顾

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由得赞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记载的更夸张,“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不管是哪个资料的记载,王勃的才学确实是无可厚非。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合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还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的才能丝毫不下于后来的李白,令人惋惜的是天妒英才,也就是在写《滕王阁序》的这一年,王勃26岁,在看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被救上来后惊悸而死。

如果王勃多活几年,又将创作出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文章,后世的我们又要多背多少篇课文?

柴荣--“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诗圣杜甫《蜀相》里的名句,这句话形容的是诸葛亮,也可以形容后世很多壮志未酬之人,比如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是五代最后一个王朝,也就不到10年,但这么一个短暂的朝代对后世却影响深远。

宋太祖赵匡胤正是在后周的基础上才得以“统一”全国。

有人可能疑惑为啥要给“统一”加一个引号,是因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某种程度上并不算大一统王朝,少了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自从被儿皇帝石敬瑭割给辽国后,一直是后世王朝的一个痛。直到明朝建立,朱元璋才从元朝手里重新夺回了燕云一带。

从五代(后晋)到明朝建立,期间有差不多年的历史,除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宋朝年一直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时刻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那么,这么长的时间,难道没人想着拿回这块丢失的地盘吗?

宋朝的窝囊有目共睹,一个靠岁币谋生存的没有骨气的王朝,根本指望不上。而在宋朝之前的后周,差一点就拿回了燕云十六州。当时的皇帝就是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可以说是五代十国时期少有的明君,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为后来的宋朝统一全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武略方面,柴荣向西打败了后蜀,向南夺得原属南唐的江北淮南十四州。

最值得称道的是对辽国用兵,夺回了原属燕云十六州的瀛、莫、宁三州,证明了辽国并非不可战胜。

然而,就在柴荣率军一路高歌猛进之时,身体出了状况,无奈班师回朝,不久后38岁的柴荣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北宋第一位皇帝赵匡胤还算继承了柴荣的遗志,同样壮志未酬,等到赵二(赵广义)即位,这败家玩意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再后来,宋真宗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彻底丧失了夺回燕云之地的可能。

站在公正的角度来看,个人好像很难影响到历史大势,但还有种说法叫“蝴蝶效应”、“人定胜天”。

作为历史参与者的人,哪怕是个小人物,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事情的走向。

至于大人物,看似“随便”的一项决策,影响则更加巨大。

但是,大人物又如何,当身体出了问题,当你离开了这个世界,就算曾经再怎么伟大,最终也只能空留遗憾。

所以,本文的核心思想便是这四个字“爱惜身体”!不管是谁,都要爱惜身体,身体是梦想的本钱。哪怕有了一切,却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到时候和世界说拜拜了,镜花水月一场空,纵使千万人为你叹息又有何用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