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优势 >> 正文 >> 正文

英年早逝的初唐四杰之首为大唐数百年灿烂文

来源:阮 时间:2023/4/22

文章中,小僧介绍了《滕王阁序》中写尽了滕王阁美景的两段,之后就是写众人宴会上登临逸兴,进而兴尽悲来,怀古议论,引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我们看一看原文:

滕王阁图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贾谊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写的是宴会时丝竹之音随着清风生起,歌喉曼妙引白云驻足。接着将在座宾客杯中豪情和笔下才华堪比陶渊明、谢灵运。良辰美景与共,赏心乐事具备,宾主极目远眺,欢乐尽兴。接下来写天高地远,令人觉得宇宙是无穷无尽的。顿时兴奋退去,悲上心头,明白了人事的兴衰成败终有定数。西望长安在夕阳之下,东指吴会在云海之间,南方的陆地的尽头接着深不见底的大海,北方天柱山高不可攀,北极星遥不可及。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失意之人呢?大家萍水相逢,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这里的“奉宣室以何年”其实对应下文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被贬到长沙之后,一直未获重用,终于有一天收到了汉文帝的召见,在“宣室”与汉文帝长谈。小僧插一句题外话,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这次会谈,汉文帝问贾谊的却是神鬼之事,结果落了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恶名。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下一段是王勃感慨自己虽满腔热血,才华横溢,却因恃才傲物、放荡不羁而不容于朝堂,壮志难酬。所以在这段把自己比作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王勃并非自怨自艾之人,笔锋一转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心志坚定,白首不改;志向高远,穷困不阻。即使喝了贪泉之水,依旧处事清廉;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辙印中,仍然心情愉悦。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能够达到的,早晨虽然已经过去,抓紧黄昏的脚步却为时不晚。孟尝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足见王勃通晓经史学问深厚,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

飞将军李广

这里有一个典故小僧有必要解释一下“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人说是指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其实这里指的是东汉的官员孟尝。结合上下语境就可以知道了,孟尝君一生风云驰骋,大权在握,是成功的典范。东汉的孟尝为人清廉,爱护黎庶,得罪了权贵,在因病回乡之后再也没获启用,所以才有“空余报国之情”之说。而阮籍则是竹林七贤之一,晋朝时期流行隐士,这些人行为乖张,不合于世,王勃认为是不值得学习的。

竹林七贤

后面就是文章的结尾两段了: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最后两段简述自己的旅程和志向,对宾主的知遇之恩表示感谢,对参加宴会并饯别作序表示荣幸,最后提了一首《滕王阁诗》表示自己抛砖引玉,请大家各自展现潘江陆机一样的才华。最后一首诗的故事,小僧已经介绍过了,不再复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