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优势 >> 正文 >> 正文

琵琶为什么能成为中华艺术的瑰宝

来源:阮 时间:2023/4/3
北京荨麻疹哪个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国的琵琶历史,不论是在制作工艺、演奏技法上,还是在演奏家的传承、文化赋予上,都可以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琵琶的起源,受到很多民族的文化影响,是一个“世界性”的乐器。琵琶又称“批把”,弹拨乐器榜首,是我国最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

东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思就是“批把”是一种在马上弹的琴,因为手向前弹叫“批”,向后引叫“把”,故取名为“批把”。

据文献记载,最早出现“琵琶”二字是在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他将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又分别做了解释:“琵,琵琶乐器,从珡,比声;琶,琵琶也,从珡,巴声。”

“珡”是“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的意思,以“珡”作边旁的乐器很早就有琴、瑟等。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接受许慎对“琵琶”二字的解释,将“批把”通写作“琵琶”,一直沿用至今。

东汉时期的人物著作中有琵琶的痕迹,由此推论在东汉以前琵琶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所有弹拨类乐器统称为琵琶,并不是专指一种乐器。

秦朝时期,无论手柄长短,体积大小,弦多弦少的弹拨乐器,一律被统称为“琵琶”、“直项琵琶”或“秦琵琶”。

“直项琵琶”是由弦鼗(táo)演化而来,形状与现在的大三弦有一点类似。那时的直项琵琶是一种圆体、直项、四弦的乐器。

魏晋时期,由于当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酷爱此种乐器,也善于弹奏,所以直接将这种乐器称作“阮咸”。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较长,使得民族大动荡。通过各民族间的大融合,四弦四柱梨形、横抱于怀中、用拨子弹奏的“曲项琵琶”由波斯传入中原。

“曲项琵琶”传入后,与土生土长的“直项琵琶”互相融合,取长补短,逐渐形成现今形式,“琵琶”亦成为此种乐器的专称。

唐朝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强大,因而国家高度开放,欢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致使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发展,空前的繁荣昌盛。

唐朝的琵琶在演奏艺术上,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潮,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乐队之中一定少不了琵琶,琵琶成为非常盛行的乐器。

到了唐朝中期,民族化的琵琶被传到东亚,在日本、朝鲜、等地继续发展,渐渐有了日本琵琶,朝鲜琵琶。

唐朝琵琶文化的发展使得一大批琵琶演奏者出现,产生了大量的琵琶曲,在唐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白居易的《听琵琶妓弹略略》、《琵琶行》、以及刘禹锡的《泰娘歌》等。

琵琶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即使到了现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宋朝,琵琶文化开始迅猛发展,琵琶的制作材料也明显增多。“玉琵琶”在宋朝是最为贵重的一类,只有通过皇帝赏赐才能获得。

明清时期,琵琶渐渐由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伴奏之一,让中国古代音乐繁荣发展,空前普及。清朝琵琶更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琵琶的音域。

由于这一时期对琵琶制作材料的严格规范,对制作工艺的严格要求,促使了音律校正的出现,而有关音律校正的理论书籍也开始涌现。琵琶的演奏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横式或斜抱式改为了竖式。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在20世纪初,中国民族乐器的改进,使得民族乐器,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柔丽、含蓄、怡静、内涵、婉约。琵琶乐曲雅俗共存,不仅是文人雅士喜爱的乐器之选,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追求之品,琵琶既能反应人们的追求,又能用音乐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是民族乐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