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资源 >> 正文 >> 正文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哭得到底

来源:阮 时间:2023/5/2

相信很多人认识阮籍,是从《滕王阁序》中一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开始。那么,他哭得到底能有多“猖狂”呢?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就是说阮籍喜欢没事驾车出游,四处狂飙,一到路的尽头,无处可去了,就嚎啕大哭。

这般疯疯癫癫,放荡不羁,倒是符合魏晋时以超脱世外为荣的名士风度。只不过,恰恰是因他身处动荡黑暗的魏晋权势之争中,前有山涛投靠司马氏平步青云,后有嵇康宁折不弯引颈就戮,才让人琢磨不透,他的疯癫无状,无故痛哭,究竟是不加掩饰的秉性,还是穷途末路之下的一种悲歌?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一个人的性格与他先天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像李商隐年少失父,与母亲姊妹生活长大,诗文中便处处透露着忧郁朦胧的气质;晏殊从小抱着他宰相老爹的金大腿长大,所以即便后来家道中落,也难食人间烟火。

而阮籍亦然。

他三岁失父,自小随寡母生活,性格上多有孤僻怪诞之处,又出身清贵,聪颖不凡,所以也养成了眼高于顶,蔑视礼法世俗的性格。

大约在十六七岁时,阮籍随叔父阮熙到东郡,见到充州刺史王昶,他“终日不开一言”,王昶“自以为不能测”。

按理说,你一个小辈,又无官职在身,见到堂堂刺史,连句话也不说,忒没礼数。可要是有礼数,他就不是阮籍了。就是这种目空一切的自我态度,赢得了王昶大人的另眼相待。

后来待他长大成名更是不得了,待人接物转换自如的“青白眼”,流传至今。尤其碰上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儿,一入竹林,那可好,如鱼入海,鸟投林,放开了所有的束缚和羁绊,彻彻底底回归了大自然。

想象着,一群狂浪洒脱的风流名士,饮酒舞剑,弹琴长啸,醉罢倦罢,便在苍茫云野间,和衣而眠。何其快活!

说到底,阮籍天性便属痴狂,自由而纯粹,干出驾车无路便失声痛哭这事,也让人不觉奇了。

生不逢时,运不逢身,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阮籍虽然崇尚老庄,但从他的诗文“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中也可以看出,年少的他,曾有并肩先贤,治世济民之志。

谁又不想呢?

若不是天下纷乱,动荡不安,谁愿意龟缩在一个小小的桃花源里呢?

整个魏晋玄学,可以说都是生不逢时的产物。所谓一代名士风骨,听上去逍遥物外,其实都是儒生退而求其次的自我催眠,明哲保身。

站在广武城上,观楚、汉古战场,阮籍怅然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凤凰输了,麻雀赢了,这是多少人心里的意难平。阮籍表面好像在评判刘邦成就帝业,天道不公,实际上正是借古讽今,影射司马氏犯上作乱,狼子野心。

当时曹魏式微,日渐衰亡,司马氏权倾朝野,大权独揽。为了拉拢士儒清贵,也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司马氏与许多簪缨世族联姻。

司马昭就曾替儿子司马炎向阮籍的女儿求亲。人人垂涎的国丈之位,却让阮籍避如蛇蝎,司马氏一来谈亲事,他就醉成烂泥,足足喝了六十天的酒,两月之内晕天倒地,才将将避过此事。

君不明,臣不贤,社稷危,纲纪乱。曹爽和司马昭的权势争锋中,绝对不是出头的好时机。所以阮籍纵然有心于黎民,却无意于朝廷。

可是糟心又令人发笑的就是,阮籍向来倾向于曹魏正统,可最后大半的为官生涯却是在司马氏麾下度过,他先后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手下任职从事中郎、散骑常侍,并且最后以步兵校尉的官衔结束此生。

任性妄为如阮籍,一生不曾逍遥山水老天涯,也不曾安身立命平天下,儒道两者的追求,他统统没有做到。世恶道险,难道还不许他在生活中肆意妄为,痛哭一番吗?

挚友身死,穷途末路

嵇康身死,广陵散绝。我想,在那一刻,阮籍心里应该已经预感到他身死魂消的不久了。这两个最惊才绝艳的人,看上去走的路不同,可是大义在心中,既为挚友,相为谋,道又怎会不同?

有人说,阮籍比嵇康活得通透,也活得圆滑,所以能全身而退,保全己身。其实不然,嵇康的死已经削去了阮籍一半的灵魂,向来都是死的人壮烈自由,活着的才痛苦无助。

阮籍被迫投效了司马昭,但他深知权力的漩涡会让人粉身碎骨,所以他只愿意做一个手无实权,每日买醉的步兵校尉。

他行为放诞,荒唐疯癫,整天喝得烂醉,听说有户人家女儿死了,他哭得比亲爹还伤心;驾车出游到了荒郊野外,路到尽头,精神病一样又是痛哭一顿。

司马昭的下属曾经“举报”过阮籍尸位素餐,可司马昭一笑而过。说到底,阮籍是否有才华,他的才华是否愿意为他们所用,根本没人在乎,只要他不像嵇康那样死硬着与朝廷作对就成。司马氏需要的,只是阮籍挂着朝廷命官的名声,来彰显当今的圣明贤德。

嵇康死后,同年,阮籍也逝去了。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生性是竹林七贤中最放纵不羁的,却是一生过得最压抑沉郁的。他既不像嵇康,去得坦然痛快,也不像山涛,做官毫无负担。

天性古怪不假,可半生在穷途末路之中挣扎,他也只能借长啸,借痛哭,借癫狂的表象,来抒发自己的悲郁和怅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