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前景 >> 正文 >> 正文

ldquo万企兴万村rdquo,

来源:阮 时间:2022/6/30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如果说村企结对的1.0版是企业为乡村“输血”,2.0版是企业给乡村“造血”,那到了3.0版就是要实现村企的共赢。

联众认为新一轮的村企结对,关键是要形成长期的、可形成闭环的机制和制度,发展契合每一个村独特需求的产业。在这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力量真正实现了市场化驱动,同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年至今,19年来,联众一直践行着“村企共成长”的模式。每年,联众集团通过闲置农房利用经营,让利给合作村民,真正实现了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台州农村留守妇女马桂芳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带娃上班两不误”,一天赚上百元;绍兴柯桥南部山区的竹农也没想到,长期滞销的毛竹,突然成了香饽饽……

  

这些改变,与一项行动息息相关——去年7月,全国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吹响号角,广大民营企业家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根据省工商联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共有家民营企业(商会)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与村建立结对关系,其中省内结对个,与四川结对个。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能够把更多的就业岗位留给农民,把先进技术模式、现代生产要素引入乡村,把市场经济意识、先进管理理念带到乡村。”

  

浙江民企多发端于乡镇,在农村打拼出来的大批民营企业家再回乡村,又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力量薄弱、资源不足,怎么破?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进村”

  

早上8时,临海市永丰镇凤凰桥村里,机杼声阵阵。

  

打破清晨宁静的机杼声,从设在村办公楼架空层的加工点里传来:几十台缝纫机开足马力,一面面深灰色的遮阳伞布,在农妇们的劳作中逐渐成型。机杼声后,是有着多名会员的临海市总商会为凤凰桥村量身定制的“输血+造血”方案。

  

当地人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年“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始时,台州就开展了村企结对工作,鼓励一批民营企业帮扶薄弱村,行动广受好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一家企业结对一个村的习惯做法,往往面临单家企业力量薄弱、资源不足、精力有限等难题。不仅如此,一旦企业自身遭遇经营困难,帮扶项目就往往面临“烂尾”。

  

以凤凰桥村为例,这个位于台州西部山区的纯农业村,村里底子薄、资源禀赋差。临海市工商联(总商会)秘书长屈俊伟告诉记者,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和头脑风暴,针对凤凰桥村缺乏启动资金、生产设备、专业管理人员的难点,大家决定三措并举:一送资源,商会向村里捐赠了35台价值16.5万元的缝纫机,再将村里空闲场地利用起来作为缝纫加工点;二送渠道,商会执委企业协成工艺品公司与加工点开展长期合作,把缝纫业务送到村里;三送技术,请来能人承包加工点,每年向村集体上缴承包款。

  

“商会这方面的资源多,我们不缺活干,大家每天都有钱赚。”从去年夏天正式结对到现在,承包人胡彩英一直处在“愉快的忙碌”中。按照与村里的约定,她每年上交村集体10万元场地租金。

  

项目给村集体带来租金,更为村民增加了务工收入。“我刚刚学了两个多月,现在一天能挣上百元。”40岁出头的马桂芳满脸笑容,手上的缝纫机一刻不停,“我要在家照顾小孩,不能出去打工。以前没事做,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在加工点工作的24名员工,都是像马桂芳这样的“留守妇女”。

  

“在新一轮‘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我们引导家商会结对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台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鞠江介绍,去年7月1日,台州市工商联实施“百家商会兴百村”专项行动,以商会为基本单元助力结对帮扶。

商会资源多、能力强,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帮扶更给力。黄岩区工商联组织17家劳动密集型会员企业,参与该区宁溪镇“暖心工坊”项目,以入股分红和产销合作等模式,将生产线搬进了村庄,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与村集体共享收益;北京市台州商会、椒江区前所街道商会会员企业,为结对村的多户60岁以上低收入群体提供眼镜包装等劳务协作,范围延伸到周边6个村,平均每人每天有元以上劳务收入……

  

台州共有多家商会,“百家”就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商会都要参与。鞠江坦言,行动推出前,大家心里没有底,没想到各家商会都非常积极,“百家”目标迅速达成。截至目前,台州市已经有60个村落实了帮扶项目,项目总资金6.37亿元。近期,台州市工商联对商会结对村进行了一次满意度调查,“较满意”以上占98.2%。

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已大不相同。原来是脱贫攻坚为主,现在以共同富裕为主;原本是个体帮个体,现在是集体兴集体。

由联众集团董事长余学兵召集成立的浙商促进会乡村振兴委员会一直在践行着帮助更多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该委员会成员有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专业媒体人、有专门从事乡村农业或旅游业等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有从事乡村投资的爱好者等组成。

委员会组织会员企业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热点问题交流会,赴各地乡村振兴样板区进行考察交流。并不定期举办乡村振兴相关论坛、主题活动等。为会员企业投资乡村产业提供服务。组织行业专家、领导对会员企业进行乡村振兴相关培训工作,组织特色农村土特产品进城活动等。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一起探索共富路。

 

为乡村找最适合的方向,往哪走?

从企业输血到村企共赢

  

到农村去,既是民营企业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会。

  

在这方面,浙江极具优势。大批浙江民营企业发端于乡镇,大批浙江民营企业家从农村走出来,他们有实力、有眼光、也有情怀再回到农村去——现在的乡村,为民企提供了再次创业的广阔舞台。

“将乡村的闲置房屋改造,重建成适合城市人休闲度假的场所,然后租给城里人,让当地农民参与服务,企业统一管理,每年支付农户一笔管理费。”10多年前,联众与金峰乡阔畈村展开合作,至此,这个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度假村”。这种村企合作模式,最早由《农民日报》发现和报道,并称之为“联众模式”。其由浙江联众集团在年从天目山九思村创造出来。当时,浙江联众集团董事长余学兵凭着商人的直觉敏锐地发现,天目山这么大一个景区,除了几栋破旧的招待所之外,竟然找不到一家像样的农家乐。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这里的村民靠山却吃不了山:因为天目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不能动的。交通也不方便,穷到很多男人连老婆都娶不起。余学兵找到了村支书,商定由他们公司出钱,将原来破破烂烂的老房子拆掉,在原址上建新的四层楼房,底层给农民居住,二至四层由公司拿来出租,通过出租的钱收回投资成本。顾客到来后,由农民帮公司接待,公司每月付给他们元管理费。同时,游客的餐饮也归农民经营。这种运营模式,立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一栋房子,公司使用30年,30年以后房子就全归农民了,三十年里每年还有固定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很快,破败的小山村,破天荒地盖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洋房。建好后,一个月内,就全部被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城里人”租走。如今的九思村,在联众的统一管理下,已经是户户住楼房、家家做民宿。特别是每到夏季,村子里住满了游客,热闹非凡,当地女人们都是要抢着嫁入九思村。

让产业真正生根发芽,如何做?

从项目帮扶到理念植入

  

民营企业家热情奔赴乡村。那么,乡村最看重的是什么?不是资金,也不是项目,而是理念。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下乡”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说过一句话:要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带到乡村。

  

上虞众联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金木在结对的省级革命老区绍兴上虞岭南乡许岙村调研时,惊讶地发现,十几间有历史开发价值的老屋一直废弃闲置。他建议正在开发红色旅游的许岙村村干部,将这些闲置房屋统一流转,动手改造成红色旅游节点和民宿,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万元。

  

看到许岙村的优质农副产品找不到销路,阮金木拿出30万元设立电商平台。游客来了扫码就能买东西,未来还能直接复购,农副产品和红色文化纪念品的销售渠道旋即打通。

  

“相较企业家,我们不善经营。”上虞岭南乡党委书记王凯直言不讳,村里不缺资源,缺的是这样的眼光、思路和理念。“阮董事长跟我们结对后,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了30万元,翻了两番。”

  

为了将先进的经营理念带到村里,有的企业家“披挂上阵”。湖州南浔区双林镇后坝村书记王香林,此前是浙江林昌木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将经营多年的企业交给了子女,自己回到村里当起了村支书,把村子像企业一样来经营。

  

通过土地全域综合整治,王香林挖掘出建设用地资源,然后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建设了青少年研学基地、生态果园……一套组合拳下来,后坝村迅速摘掉了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帽子。王香林说:“发展关键是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这次,我又把安徽的一个厂卖了,3.8亿元。”诸暨“米果果小镇”的董事长陈照果最近“甩卖”了一家建材工厂,因为他要干一件大事:投资两亿元,扩建浙江米果果乡村振兴研修院,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准备建一幢新大楼,里面要有专家工作室、乡土专家交流室、专家指导实训室等,总面积4万平方米。争取4月就能开工,年底建成。”

  

当过老师的陈照果,要在研修院里教什么?他嘴里蹦出两个字:“理念!”

  

“培养技术是其次,关键是科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理念。”陈照果指着小镇里的“天鹅湖”举例道:湖上养灰天鹅、湖底养珍珠蚌、水里养鱼虾,用的是立体农业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益的理念。“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因为大城市一年能挣更多钱,我要把他们吸引回来,教技术、教理念,培养三农人才。什么时候年轻人干农业年收入也和城市里差不多,农村才能真正走向共同富裕。”

  

杨轶清认为,市场化定位、品牌、发展的意识和理念等,是民营企业最大的强项。结对企业家仅通过一次座谈会、一次考察的智力支持,乡村不一定能“解渴”。民营企业还要在人才和观念上,给结对村提供更深度的投入。他建议,可以把大公司的培训部门和培训师派到村里上课,或者请村干部到公司挂职。

 

“万企兴万村’,就是要搭建桥梁纽带,打通把企业家的理念和想法落实到农村来的通道。”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全省工商联还将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和民营企业资源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图文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方臻子

往期·推荐

“沙集模式”——数字时代传统乡村的后发“秘籍”

中国美院王澍团队设计改造的民居,联众做了个“行云居”民宿

重磅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些机遇别错过

旗下商城点击图标了解更多内容

合作联系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