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把横平竖直、端端正正的字认为是好的书法作品,或者是一看到潦草的作品就评为“丑书”!可见当下很多网友对书法的鉴赏与审美是存在偏颇问题的!那么要怎要鉴赏书法作品呢,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书法作品?
接下来以个人所了解的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内容覆盖面有限,大家权当作参考!01古人是怎样评价书法及书法家的
1)评价方向
古人留下来的关于名家书法评价的文章有很多,比如王僧虔的《论书》、《画禅室随笔》、《书苑菁华》收录的名家名品评论,从中得出来了以下的总结:
(1)评论作品
书法从兴起开始,从来就没有把单纯的横平竖直、端端正正的字认为是好的书法。恰好相反,这种书法被认为是字如算子、字如棋盘认为不是书法,而是在作画,从两晋开始到当下这种观点一直延续着。
点不变谓之布掞,画不变谓之布算,最是大忌。——钟繇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不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
我们可以从许多存世的书法作品题跋和书论中了解古人是怎么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个人大概整理汇总了一下:第一,用笔、笔势、结架姿态特征,有的还会介绍用笔师承,如:
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帖》更佳。
北海《云麾将军李秀碑》较《李思训碑》更紧,有王大令笔意。
鲁公《东方像赞》,其骨从欧出,而结体则展促方正,大小合一,满格而止,不使行间稍留余地。
《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
第二,出处、传承与质量,这种评论更像是书考,如:杨凝式韭花帖,此帖墨迹本为项子京所藏,国初帖多载之,然多失真,道咸间为扬州董恂所得,精刻于石,醇古淡雅,实足为三唐之殿,李西台未足以相拟也。
第三,通篇气韵神采,如:
《入关斋》之气体雍容,昔人以为似《瘗鹤铭》者,诚为绝作。
《龙藏寺》秀韵芳情,馨香溢时。
(2)评论书家
评论一位书家,古人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论:
第一:职务、籍贯介绍,比如:
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
第二:擅长多少种书体,其中哪种最为突出,比如: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
第三:他的书法风格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征,比如: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欧阳公书居然见文章之气。
第四:他的书法师承与比较,比如:
阮交州、萧国子、陶隐居各得右军二体,故称当时之冠绝。
第五:他的学识和成就,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比如:
赵松雪出入古人,无所不学,贯穿斟酌,自成一家。当时诚为独绝也。自近代李祯伯⑦创奴书之论,后生耻以为师,甫习执笔便羞言模仿古人。晋、唐旧法于今扫地矣。松雪正是子孙之守家法者,尔诋之以奴,不已过乎!
02怎么的作品才算得上书法。
书法优劣评论古来有一套标准,这里列出其中比较通见的几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效果,不代表好的书法作品只要这几项就行。1)得有古人意
在书法作品中能看到用笔和风格的出处,有古人的意思在里头,特别是要有晋人书风。古人评价书法常用“风神俊逸”,而要做到书法具有风神得其中一项就是得“师法古”。心手相适,古今不倍,书乃淳雅,为我之物矣。
2)得有变化
字字相相异,笔笔不同是古人对书法的要求,也是评判一位书家和书法作品的重要因素。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竖,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每作一勾,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
3)得合阴阳有照应书与道自魏晋开始融合,在书法中常见阴阳相生的评论,比如“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这种思想具体现在书法的用笔和结构、布局留白等方面,要求俯仰、向背、虚实、缓疾、长短、方圆等等并存,比如上下两横要偃仰照应。
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4)得有自己的情性
古人就已认识到书法与个人精神相通,书法最终得能体现个人神采才有生命,“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现在回想那些翻看过的古人书论作品,自已深深觉得不配欣赏和评论书法,真的太肤浅、太欠缺了!不止是书法本身的水平,更多的是在于传统国学的修养,现在让我们评价一幅作品估计只会说“书法家”、“江湖体”、“这里练过的”、“丑书”,更深层更有水平的话估计没几个人能说得上来!现在文言书论或是繁体文章除专业科班外能整明白的估计没有多少人,大多数可能都还停留在高中的几篇文言文的水准。就像看外国资料一样,英语都没学好怎么能看懂呢,文言文或繁体字都看不明白你又怎么能搞懂其中的意思呢?没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积累,又怎么能吐出有水平的字句呢,又怎么能体会到古人书论中的那些意境呢?又怎么能说有那个能力去运用和评价书法作品呢?所以说传承传统文化、文化复兴我们连起步都不算!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