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安庆市黄梅戏保护条例》施行的第一个月,《黄梅戏艺术》杂志本月刊出论文《明末安庆阮氏家班与怀宁黄梅山》,从历史角度论证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前身黄梅调与明末安庆阮氏家班及怀宁黄梅山之间的渊源关系:
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黄梅戏曾用名小戏、采篮戏、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怀腔、府调和皖剧等。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始定名为“黄梅戏”。
近来笔者根据新发现的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所藏孤本阮自华《雾灵山人诗集》,并通过多方查找资料,经综合研究认为:黄梅戏的前身“黄梅调”的名称来源于怀宁县的黄梅山,黄梅戏的形成与明末安庆“阮氏家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