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前景 >> 正文 >> 正文

王勃大唐最耀眼的天才,一篇奇文滕王阁序

来源:阮 时间:2023/4/20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吾侪普通人,大多羡慕天才们的智慧,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相同的才华。这个愿望即便不能立就,也要在子女后代的身上实现,盼望着教养出一个神童来,好光耀门楣,长长脸面。

但是,天才们有时也会羡慕起普通人的生活来。

苏东坡曾作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那时他因自己的才华而受人妒忌,在“乌台诗案”中遭到拷问和贬谪,生活一度凄凉惨淡,于是在幼子出世后作此一番慨叹,也借机告诫世人拥有“天才”不一定就是好事。

或许有人认为,苏东坡此举是别有用心的矫情,不足为信。但是,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曾有一位横空出世的天才诗人,用自己的一生提前验证了东坡的话。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勃。

01

如果统计中国有史书记载的文学天才,然后制成一张清单的话,王勃必须名列其中。而且,即便是在这样一群人杰中比较,王勃也绝对是佼佼者的存在。

王勃,字子安,山西龙门人,与大史学家司马迁算是同乡。六岁那年,王勃就能写出很像样子的文章,被当地人称作是百年罕见的神童。大约九岁时,他开始阅读史学家颜师古的著作《注汉书》,并且十分准确地指出了其中的纰漏和错误,写成《指瑕》十卷,传诵一时。在十岁之前,四书五经中的学识,他早已熟烂于心、深得切要。在往后的两三年间,王勃前往京城长安学习医学,研读《周易》、《黄帝内经》一类艰深晦涩的经典,而且颇有心得,短时间内就达到了“博观三才六甲之事,深谙明堂玉匮之数”的地步。

这样的天才,不光是大唐,恐怕纵观历朝历代也找不出几人吧。“初唐四杰”中,论少年成名,最年轻的王勃当属第一位。

古人读书大多为了求官入仕,博取功名,尤其在唐朝初期招贤纳士的政策下,大批有才学的士人都以能在政坛上大展宏图为毕生愿望,王勃也不例外。不过,和一般人相比,他寻找门路契机入仕的年龄确实太小了些,过早地进入政坛,政治经验匮乏的缺点也严重影响了他此后半生的命运。

02

唐高宗龙朔十三年(年),年仅十三岁的王勃从长安学成归来,返回山西老家,开始四处谋求举荐以进入官场。他相信以自己惊人的才华,必定会引起爱慕文才的公卿们的注意,往后的仕途也会因此顺利不少。于是,这个十三岁的稚子就开始在文章笔墨上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政见了。

第二年秋天,王勃给时任宰相的刘祥道写了一篇《上刘右相书》,借机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文章洋洋洒洒近三千字,引用《易经》和《尚书》来阐述古代帝王的政治得失,其遣词造句笔法精深,意象恢弘令人赞叹,可谓是包罗万象的大好文章。刘祥道读完之后赞叹不已,认为有这样的神童诞生乃是国家的祥瑞,将其上奏朝廷,王勃因此得以参加对策考试,并且获得了一个相当高的名次。

此后两年间,王勃接连献上几篇名赋,深得高宗李治的赏识,这几篇文章一直流传到今日,读起来仍使人有赞叹之感。在十六岁时,王勃参加科举中的幽素科考试,及第后,被授予“朝散郎”的文职,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官员。同年,王勃写就的《乾元殿颂》得到皇帝的高度评价,皇帝在得知这样一篇瑰丽的文章是出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人之手时,更加赞叹不已,称之为“大唐奇才”。王勃因此得以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跻身于“初唐四杰”之列,并擒得魁首。

照这样的形势下去,王勃的仕途完全就是一片光明。论文才,天下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论名声,同代人中也没有人能超过这个少年天才的。王勃此刻也许正沾沾自喜,甚至恍惚之间已然望见了不久未来的光辉前景。但是,命运最令人敬畏之处就在于它将人引领至顶峰后,会突然将志得意满的人一把推落谷底,万劫不复。不幸的是,王勃就即将沦为命运的玩物。

03

王勃入仕之后,凭借出众的文名获得皇帝第六子沛王李贤的赏识,进入王府担任修撰官一职。李贤即是后来有名的“章怀太子”,素有贤德之名,后来因受到其母武则天的怀疑而被赐死。但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此时李贤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

当时的长安城流行以斗鸡取乐,王公贵族子弟们也乐此不疲,各自豢养训练有素的公鸡以互相搏斗争取胜利。对于小孩子而言,这种胜利带来的满足感自然是令人欣喜且容易得到,作为小王爷的伙伴,王勃也常常随侍身旁,参与到助威之列。

一次,沛王李贤要与弟弟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出于玩笑之意,以战场上讨伐敌军的口吻,写了一篇檄文《檄英王鸡》,代替李贤“讨伐”英王。在一般人看来,王勃此举不过是少年人贪玩的举动,算不得什么大事,最多充当一笑而已。但是,在斗争倾轧不断的宫廷里,这篇文章的影响就立刻被放大了无数倍。

不知为何,这篇文章流传到了高宗李治的手中,皇帝读完之后龙颜大怒,认为王勃身为王府官员,面对沛王贪玩胡闹,不但不加劝阻,还加以调侃助兴,属于严重的失职。而以檄文做戏,是“有意”挑拨沛王和英王的兄弟情谊。要知道,在皇子之间,任何一点的摩擦都有可能演变成日后争夺皇位的契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环境特殊的皇室之中,王勃此举都已经严重触犯了禁忌。很快,王勃就被冠以“是且交构”的罪名,被逐出沛王府,并被勒令离开京城长安。

就这样,王勃自十三岁开始谋划的仕途之路,因为一篇带有玩笑性质的檄文而被无情地切断,之前所有的黄粱美梦,此刻都化作了泡影。他一下子由高峰跌落谷底,不断地下沉,再也没有得到翻身的机会。

04

离开长安后,王勃前往四川游历,那时的四川部分地区被称作“剑南”,许多地方留存有与诸葛亮相关的遗迹。每及见此,联想到诸葛武侯建立的功业,王勃就更加对自己的遭遇感到痛苦。

他这一时期的诗作,如《山中》、《蜀中九月》、《别人四首》等,基调都十分沉哀婉转,大多倾诉不得志之怨和思乡之苦。尤其是面对秋天时长江两岸落叶满地、残花随风而逝的景象,这些无法排解的伤心情愫就更加折磨他的内心。一些诗句,如“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即是他这时的写照。

咸亨二年(年),二十一岁的王勃返回长安,打算再次参加科选,实现当初的理想。他的好友凌季这时在虢州任职,他告诉王勃说虢州盛产药草,而王勃恰好在医药方面颇有心得,于是便通过关系谋得了虢州参军的职位。

按照王勃的打算,他也许能从此得到安稳,循序渐进地提升官阶。但是,在他虢州任职期间,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奇怪,而又不见详于正史的事,彻底击碎了王勃对未来的一切向往,并且几乎将他置于死地。

官衙中有个名叫曹达的官奴获罪,依律将要受到惩处。王勃与曹达相熟,便在逮捕人员到来之前将曹达藏匿在自己的住处。无论在古代还是今日,窝藏罪犯都是不轻的罪过,王勃也许是事先没有深思熟虑,才将曹达藏匿,冷静下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犯下窝藏之罪,十分害怕。于是,为了逃避罪责,他作出了一项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杀死曹达,并藏匿尸体。

但是,一个书生想要瞒天过海,又岂是这般容易的?很快,事情败露,王勃被判处死刑,关入大牢。

往日曾梦想过的辉煌,此刻已成泡影,更糟糕的是,自己连性命都无法保住,王勃的内心除了万念俱灰外,真不知还能作何感想。

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天下大赦,释放牢狱中的所有凡(改:犯)人,王勃才侥幸捡回一条性命。不过,他的仕途,是再也彻底没有一丝丝希望了。当年写下《檄英王鸡》一文,虽然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留存了一线入仕的机会。而这次的杀人案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不仅致使王勃自己的仕途断绝,更糟糕的是,王勃的父亲王福畴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海南交趾担任县令。一直以来,王勃都是奉行儒家礼法的大孝子,这样的处罚结果,无疑比死刑还让他痛苦。

05

出狱之后一年,王勃二十五岁,经过一段时间修整后,惊魂甫定的他打算前往海南看望父亲。公元年秋天,他从洛阳乘船出发,沿着运河向东南方向前行,不久抵达淮安,而后经江南南下,大约在同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抵达江西南昌。

南昌,在当时被人称作洪都,是为长江南岸一座富饶而雄壮的城市。都督阎伯舆正在刚刚修葺好的滕王阁内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途经此地的王勃也受到邀请出席。这时的王勃也许还沉浸在忧伤之中不能自拔,他大概还不知道,今天他就要写下中国历史上最为闳伟瑰丽的文章——《滕王阁序》

这场宴会,实际上是都督阎伯舆为了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文才而举办的,赴宴宾客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阎伯舆邀请众人作序时,全都推辞不就。王勃因为是乍到此地,不了解阎伯舆的用意,加上酒意正浓,美景当前,于是接过纸笔,挥毫而就。

也许是心中长久积压的痛苦使然,又或者是滕王阁的宏大景象震撼,王勃在这篇序中融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思考与释然解脱之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诗便将黄昏日落时,从滕王阁远眺高望的景象囊括其中,其语言并不晦涩,甚至常为后世评论家批评冗长,但却达到了恰如其分的好处。再比如“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一绝句,气势上稍弱于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却符合儒生斯文且坚定的形象。除此之外,王勃此刻的志向也在诗句中得到了体现,虽然“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但他仍不愿就此颓唐下去,“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说到底,他终究是不会学魏晋时人那样自暴自弃、避世退隐的。

写罢诗篇,王勃也不管都督阎伯舆是否高兴,径直下楼乘船离去。他的诗情和胸襟已经得到满足,长久以来欲倾诉的话也都已经尽诉,再没有一丝留恋,挥挥衣袖,就告别了高临江渚的滕王阁。

也许王勃经此之后又再度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那笼罩着他离去背影的霞光仿佛象征着美好的未来,正向他轻轻招手。或者当他南渡归来,新的人生会突然开启,创造出不同以往的天地。他瘦削的面孔上露出自信的微笑,纵情享受着长江北岸吹来的江风,在身后一惊叹赞赏声中,向南方的大海奔去。

然而,王勃的新生活还未来得及开始,一直尾随着他的命运就关上了所有的门窗。

第二年,春夏之交。

探望完父亲后,王勃乘船踏上归途,却在海上突遭台风坠入水中,于惊悸和窒息中去世,走完了他短短二十七年,却跌宕起伏不断的人生。在他身后,只留下一处海边的枯冢和传颂千年的诗篇,而他本人,却是再也看不到了。

王勃的一生,绝对担得起天才二字,但也正是因此他才过早地卷入政治漩涡之中,撕裂了本应得到的美好未来。天才天才,到底是“天生我才”还是“天妒英才”?这个问题仿佛可以追溯到无尽的时空和无尽的人生矛盾中去,关于人生是否无常的答案,或许也只有亲身经历了一切的王勃本人才能知晓。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萨埵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