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前景 >> 正文 >> 正文

舶来的滋味洋快餐进中国的时间简史北

来源:阮 时间:2023/2/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当年被国人品出“止咳糖浆”味儿的可口可乐,价格一度是北冰洋汽水的三倍,而今天可口可乐已经成为超市随处可见价格也相当亲民的大众饮品。首席摄影记者李木易/摄

年10月,我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资料图片

可口可乐

重返中国伺机而动

买一瓶可口可乐解渴,在今天真是再容易不过。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当初可口可乐重返中国,一波三折,几乎是一部长篇历险记。

可口可乐最早在年就进入了上海市场,与著名的屈臣氏汽水公司合资生产。年,屈臣氏公司请上海广告画家设计了一幅“请饮可口可乐”的月份牌广告画,这也是中国出现第一位明星代言的海报,当时海报中为可口可乐代言的明星正是凭借电影《神女》和《新女性》蜚声影坛的阮玲玉。年,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但它始终在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第一时间重返中国。

年,中美两国尚未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互相在对方首都设了联络处,年轻的佟志广在中国驻美联络处任商务秘书。一天,当时的可口可乐总裁马丁来华盛顿找到联络处,向佟志广表达了一个愿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

佟志广记得,从那以后,联络处的冰箱里就多了可口可乐这种饮料,这是可口可乐为打开中国市场提供的“赠饮”。很快,可口可乐邀请中国驻美联络处商务处官员到亚特兰大的总部参观。佟志广眼前的公司管理得非常好,产品质量控制也是当时的中国远远不及的。但年,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佟志广告诉美方,现在进入中国“为时尚早”。

年,佟志广回到国内,进入中粮工作。这一年,马丁访问北京,又找到他,再次提出可口可乐希望重返中国。佟志广问他:“你认为现在时机成熟了吗?中国人能接受可口可乐吗?”

马丁说,他们在中国设厂,重点不是卖给中国消费者,主要是针对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特别是欧洲人和美国人。到了年,中国政治局势渐渐明朗。经过当时中粮总经理张建华和佟志广等人多方努力,可口可乐与中粮进入实质性接触。当年,张建华和佟志广一起在中国驻美联络处工作,一起去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参观。佟志广当时是商务秘书,张建华是商务参赞。

在谈判中担任翻译的董士馨回忆说:“当时我们没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仅有李先念副总理手写的一张不大的纸条,意思大致是说可以进行此项工作。这张纸条就是中粮引进可口可乐的‘尚方宝剑’。”

三次谈判终签协议

中粮与美方的谈判前后一共谈了三次。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可口可乐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可口可乐撤离内地30年后重返内地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内地的外企。

巧合的是,与此同时,在北京饭店同一层楼另一间会议室里,中美两国正进行恢复邦交的谈判。3天后,12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5天后,12月18日,开启了改革开放进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可口可乐也正是借着这股改革春风重返舞台了。

首次促销手段抢眼

年,北京五里店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中国首个可口可乐加工厂投产。当时所谓的工厂,实际是一间由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的烤鸭厂腾出来的车间。中方每年花30万美元购买浓缩汁,其他生产线由可口可乐公司免费赠送。在投入了近万美元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第一个瓶装厂终于在年4月建成投产。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人主要喝的汽水叫“北冰洋”,0.15元一瓶,主要在公园、大商场销售。年4月份,可口可乐北京五里店厂正式投产,0.45元一瓶,是北冰洋汽水的三倍,只有少数中国人出于好奇买了尝尝。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推销可口可乐,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当时国人对这种有点止咳糖浆味的汽水还不习惯,但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购物赠物吸引了不少人,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想买这个片子播放,但缺乏经费,于是找到可口可乐,希望对方能提供20万元的赞助费,回报则是在片子前后播放可口可乐广告。当时,央视不允许播放外资企业广告,一旦答应此次赞助,即可获得通过权威媒体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实属难得。权衡利弊后,可口可乐做了一个果敢的决定,用一年的利润来交换一次在央视露面的机会,这则广告向全中国传递出一个信息:可口可乐可以在中国市场光明正大地销售了。

麦当劳

开业当天迎4万食客

20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开始和中国谈判,希望能打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年起,麦当劳开始向中国采购苹果,用于制作日本麦当劳的苹果派;接着,又在中国研发食材的配售与处理。不过,年麦当劳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北京的第一家麦当劳直到年才开张。在此期间,中国的消费模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经历了15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升后,北京的市民不再只会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是开始购买各式商品,并享受购物的乐趣。这一趋势也表现在饮食文化上,人们开始对不同的饮食产生兴趣,外出聚餐成为有闲、有钱人偏爱的休闲模式。这些人日益重视身体的健康,因此,洁净和有营养已经取代了廉价,成为这些消费者选择餐厅的主要考虑。麦当劳在消费主义兴起的语境下,吸引了大量中国消费者。

年4月23日,全球最大的麦当劳在北京开张。它拥有个座位、29个收银台,开张第一天就吸引了4万多名顾客。

麦当劳首家餐厅建于王府井大街的南端,靠近天安门。直到年夏天拆迁之前,这家麦当劳一直是北京著名的地标,它那金色的拱门常常出现在电视上。

标准化生产是快餐业的铁律。开张伊始,麦当劳高效率的服务和管理、干净的用餐环境与新鲜的原材料,被媒体作为现代化的代表反复报道。公司严格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对土豆材质的注重,成为很多主流报纸讨论的热门话题,媒体认为这体现了麦当劳的科学管理和公司一以贯之的高质量标准。同时无论是食品采购、产品制作,还是烤焙操作程序、炉温、烹调时间等,麦当劳对每个步骤都按一套标准执行。据了解,麦当劳曾经做过一个研究,顾客点单后掏钱的最佳位置是离地面92厘米,汉堡面包直径17厘米时顾客吃起来最舒适,可乐在4摄氏度口感最佳,就连营销手册中也告知服务员给消费者推荐新品时不得超过1款。

■记者手记

舌尖上的变革是观念和模式的开放

当年,去吃顿肯德基、麦当劳成了不少人赶时髦的梦想,如今“洋快餐”们已经成了人们为了图方便时不得已的选择。与其说追忆童年时的饕餮经历,不如说在怀念当年的片段情愫,就好像,透过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打开的中国大门,可以看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餐饮习惯变迁。

肯德基刚刚进入中国时,改革开放已经近10年,这时期,物质开始丰富起来,满足了人们吃啥有啥的饱腹欲:宝宝们喝上了牛奶,孩子们吃上了美式炸鸡,对于成年人来说,下馆子不再是新鲜事儿。

对于那些比较年轻、收入较高、急切拥抱世界的消费者而言,在麦当劳、肯德基或必胜客用餐,已经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消费者会花上几小时在快餐店聊天,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观察繁忙的市井,向路人展示自己。

一些媒体则把这些美式快餐连锁业的成功,归功于其中的平等气氛。有一篇报道说,不管你是谁,都能在这些快餐店享受温暖与善意的服务;因此,很多人到肯德基、麦当劳是为了获得被平等对待的体验。

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给我们进食口味上的不同,更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对于外来的饮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观念等的开放和包容。

北京晨报记者陈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