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时期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比,国力还是非常雄厚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站在世界的顶端。
因此,周边的很多国家为了保全自己,也只能俯首称臣,不过也有些藩属国一直在寻求机会脱离控制。
清朝时期的安南
乾隆年间,安南国内发生了内乱,西山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原来的政权,在阮氏的领导下,建立起了西山阮氏政权。
不过,那会清朝的国力强盛,到达了顶峰时期,也让那些藩属国有贼心没贼胆。
中原王朝和安南的关系,在历史中一直都比较复杂,总体上还是属于“分分合合”。
早在宋太祖开宝元年,安南人丁部领统一了安南的割据势力,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度,至此,那会的安南逐渐摆脱了对于中原王朝的依赖。
之后,双方似乎是各玩各的,安南也经历了前黎朝、李朝、陈朝等多个朝代,和中原王朝之间都没什么紧密的联系。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明王朝建立后。
明成祖朱棣本来就是战场出身,待到政权稳固后,很快就出兵安南,将安南纳入了中国的统治之下。
不过,这个时候想要再度管理安南,难度就非常大了。
安南地区的民众经过了几百年的独立,民族意识已经是空前了,在朱棣打下了这片土地之后,安南地区的起义就几乎没有断过。
宣德2年,明朝考虑到统治该地的成本实在太高,因此就选择了撤兵。
看到这样的情况,安南人黎利抓紧时间称帝,建元天顺,史称黎朝。
之后的日子里,安南内部也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和富强,内部的纷争也没有断过,一直都是乱七八糟的情况,战乱不断,尤其是到了18世纪,在中国清朝时段,安南统治者的生活更是腐化不堪,民不聊生。
乾隆36年,阮氏三兄弟爆发了起义,本就吃不饱饭的农民一拥而上,迅速扩展到了安南全国。
乾隆43年,安南的仗也打得差不多了,阮岳自立为帝,建立起了西山政权。
清朝对此也是有所防备的,因此乾隆还派出了“扶黎灭阮”的军队,想要帮助安南完成统一。
还好,阮氏在得到了安南的统治地位后,也没有和清朝结仇,为了得到大国的支持,他们在乾隆53年和乾隆54年两次向清朝请罪,乾隆权衡利弊之后,觉得再打下去也没有什么必要性了,干脆册封了阮氏,让西山政权有了合法地位。
这也是安南境内唯一一个受到了清朝册封的政权。
那会,广南地区的阮氏政权被称为“旧阮”,而西山政权则被称为“新阮”。
对于“旧阮”来说,他们的国家被消灭了,自然是先行逃跑,然后再等着东山再起。
不过,“旧阮”在安南还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统治根基,因此他们也有着复国的可能性,很快,在旧臣的支持下,阮福映攻克了嘉定等地,让“旧阮”有了基地,新旧之间的战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在那之后,阮福映对“新阮”布布紧逼,西山的“新阮”决定去找清朝的帮助,可是此时的清朝皇帝,已经成为了嘉庆,他没有乾隆那么多的精力,也懒得处理这种烂摊子。
因此,嘉庆也就下令对边防地区多加看护,就是怕“火”烧到清朝的境内,对于其他的问题,一概不提。
而结合那段时期的历史,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嘉庆皇帝能直接和乾隆皇帝的政策相反。
首先,清军在一统中原之后,为了管理方便,采用了“海禁”的政策,那么明面上走海路就走不通了,中外之间的走私贸易却一直都没有断过,特别是清南部的区域本身就有着绵长的海岸线。
到了励精图治的康熙上位,由于大清王朝人口激增,田地里的粮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因此,康熙只好不断从东南亚地区进口大量的大米等农作物,这也促使了海上贸易的繁荣。
可这种繁荣之中,又夹杂着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海盗问题就尤为突出。
嘉庆年间,西山政权的阮氏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他们甚至对于海盗有了窝藏和包容的态度,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嘉庆的耳朵里,他和前朝一样,考虑到出兵的成本太大,因此就直接选择了不出兵,所以安南有乱,嘉庆懒得管,也是正常的。
此外,嘉庆皇帝和之前的乾隆相比,已经是很懒了,可乾隆的励精图治背后,又花了大量的白银去做各种事情,而官场腐败的问题,也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等于说,嘉庆接手的,确实是一个烂摊子。
他刚刚坐上皇位,屁股还没坐热,就赶上了白莲教起义,一直到嘉庆9年才平息,这期间清廷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原因,是乾隆在乾隆53年也出兵过安南地带,他的“扶黎灭阮”本来就没有成功,官兵的损失很大。
嘉庆虽然懒,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情况还是非常清楚的,本来就没有乾隆有钱,再去冒险,完全没有必要。
不过,不出兵,还是因为安南的内部战争,还没有挑战到清廷的底线。
嘉庆的愤怒
没有了清廷的帮助,也让西山政权丧失了最后的希望,在嘉庆7年,阮福映建国称帝,年号嘉隆,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此时的西山政权,基本也没有翻身的力气了,新生政权本就该“一鼓作气”,让对方找到了机会,想要再打回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同样的,阮福映为了获得清朝的认可,也主动和清朝建立了藩属国的关系。
而且,阮福映还很清楚嘉庆皇帝在想什么,他主动将很多抓捕到的海盗交给了清廷处理,这也让嘉庆帝大为赞赏。
然后,阮福映想要一个册封,这样他的心才能算彻底安稳下来。
可是,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嘉庆皇帝脑海中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早在“旧阮”军队攻克升隆,俘获了西山国王之后,嘉庆皇帝这里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却不清楚这个俘获西山国王的究竟是不是那个请求册封的阮福映,因为手下提交上来的报告中,只说“新阮”的领头人名为“阮种”。
因此,嘉庆对于这次册封的事情是考虑了很久,或者说,他还是在等着更新的消息传递出来。
见迟迟没有动静,阮福映这边就有点着急了,他再次询问“邦交事宜”。
嘉庆看着这事情应该是拖不住了,于是就回复了:看在你已经有了安南全境的份上,应该修表遣使册封。
阮福映看到嘉庆皇帝同意了这件事,就想着把之前的国号给改了,定为“南越”。
这边,嘉庆皇帝反就非常生气了,感觉到阮福映有点得寸进尺的感觉,此外,嘉庆说是阮福映占据了安南全境,可实际上他只是占据了交趾故地,和“南越”所涵盖的范围并不一样。
在愤怒之下,嘉庆皇帝就拒绝了这项请求,将表文给退了回去。
第二年,阮福映遣使而来,大概的意思是:那你不让用“南越”这个国号,就给我们再想一个国号吧。
嘉庆皇帝这才开始深思熟虑起来。
“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与下,表其新锡藩封”
最终,嘉庆回复的新国号为“越南”,也就是将“南越”两个字给倒了过来,也有着深刻的内涵。
虽然和最初的“南越”相比,听起来似乎差了一大截,可是阮福映在得到回复之后,还是表示接受,毕竟,他没有资本去和庞大的清王朝讨价还价。
嘉庆皇帝要处理的事情也比较多,特别是内部的动乱非常难以处理,因此,他就没有在南越的事情上耗费太多的精力。
嘉庆9年春,清朝册封使齐布森来到了升隆,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清朝和新阮氏王朝的藩属关系也正式被建立起来,“旧阮”和“新阮”的斗争,走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
从这个时候其实也能看出,在双方的不断交涉中,清廷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这也说明了清朝国力正走向衰弱。
因为国力衰弱了,作为一个大国,还是要在处理周边关系当中谨小慎微,他不愿意采取乾隆皇帝一样出兵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算是明智之举了。
而乾隆年间的安南之役后,西山对清朝的藩属关系也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服从,最起码清朝没有打赢。
而他们之所以还会选择这样做,也是因为顾忌到清朝的实力,不想日后节外生枝,以此来稳固自己的政权。
这也就说明了,所谓的藩属关系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惧怕,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因此,在安南后来的新权贵登台后,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资和财政收入,他们还是走了老路,纵容海盗掠夺,然后再去包庇,一样影响到了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此外,若是清廷想要花钱了事,那么越是对于他们重视,他们就越来越轻视清廷,因为,安南之役也同样让他们看到了清廷并不是天下无敌的。
只不过,“越南”这个国号,就这么一直延续下去了,直到今天。
到了19世纪,清朝遭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越南也不例外。
年,越南六省全部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法越之间也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年,越南承认法国统治了越南全国。
而到了二战期间,越南甚至还遭到了法、日两国的双重殖民统治,日子也是相当艰难,只不过,国名依旧还是那个国名罢了,到了如今的21世纪,越南也沿用了这个国名。
昔日的藩属国,在岁月漫漫中成为了如今的邻国邦交,这个嘉庆皇帝赐下的国号,也始终沿用,不曾有过改动。
参考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孙宏年.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