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发展 >> 正文 >> 正文

寒窑赋与滕王阁序

来源:阮 时间:2023/4/22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寒窑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

《寒窑赋》相传为北宋的“平民宰相”吕蒙正所作。这位宰相的一生当得上传奇二字:三次入相,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传闻这篇文章是劝诫太子所写,太子听后放下了自己的狂妄骄纵,从此宽以待人。本篇文章列举了自古以来诸多名人的经历,揭示了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的因果循环关系。强调了得失之间总是给人以无奈的结局,而个人必须坦然的接受坦途与坎坷。接受现实,接受命运的不公。在我看来《寒窑赋》大意只是在说:未来如何,非己能定,人生来自有天命,才疏浅陋,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白发不得重用。而吾之成就,皆凭机遇。最后点明主旨,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贫贱也不能自暴自弃,保持平常心等待机遇。

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本文写景,叙事,寄情于一体。也难怪当时的都督从一开始责怪后生的不知礼数,到最后惊为天人。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但是,为何两篇文章对于现实会有如此区别的反应呢?首先,吕蒙正写这篇文章时已经位极人臣。作为太子太师,他是有资格也有阅力去劝诫晚辈接受现实,接受人生起起落落的命运。列举历史和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事实,也是为了警示世人不可一味贪图享乐,因为你不懂命运的安排。而王勃不一样,他从小就是“神童”。天资横溢,才华过人也只能是给他锦上添花。虽然,写这篇文章时,他因“斗鸡赋”被逐出长安,又因私杀罪奴而入狱,最后还连累了父亲。但是,他才多大,相传这时他才14岁。一位前无古人,未冠而仕的天才又怎么可能接受命运,接受现实。就像文中所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其思想受多种文化因子。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不屑俗世。这些都造成了他面对同样的现实,做出了不屈的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当命运的安排真正来临时,你会如何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