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发展 >> 正文 >> 正文

百年前的小青班在松江这里重现潇湘晨

来源:阮 时间:2023/4/5

江南丝竹这个流传于苏浙沪的民间音乐乐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江南的风土和人文孕育了丝竹之音的细腻婉约,成为江南人挥之不去的乡音乡愁。

近日,第八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泖港镇江南丝竹入选。让我们一起感受乐曲中浓浓的江南风情。

琵琶、笛子、笙、二胡、板、扬琴……泖港镇江南丝竹乐队共有8名成员,他们中有活力十足的中年人,有银须飘飘、年近花甲的老乐手……

据了解,江南丝竹乐队旧时称“小青班”,是活跃于各个地区的丝竹乐队的通称,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每逢十里八乡婚丧嫁娶等都会到场演奏,是根植于民间的民俗。丝竹乐队的成员也多是自学成才,靠着最原始的口口相传将丝竹演奏技艺代代传袭,延续至今。

而据《泖港镇志》记载,泖港地区最有名的“阮家小青班”形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年),是松江最早出现的一个班社雏形,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成员乔彩丽是这个团队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泖港镇焦家村,演奏的乐器为琵琶。她告诉小松,父辈就是“小青班”成员,从小学习乐器与乐曲,与江南丝竹结下了缘分。

据悉,“小青班”最早分布在五厍地区的曹家浜(现为曹家浜村)、田渡浜(现为田黄村)、后拓延至阮家村(现为新建村)、马家浜(现为泖港村)、焦家村、大泥村(现为新龚村)等,基本形成了泖港镇全覆盖。“当时的泖港几乎人人都会哼上几曲,会弹奏乐曲的人也很多。”乔彩丽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艺人逐渐减少,曲目越来越少,且很少有能传承的人。”镇文体所工作人员告诉小松,自年起,泖港镇相关部门将这些泖港本地的民乐爱好者组织起来,启动组建江南丝竹乐队。

“江南丝竹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演奏时,风格优雅、曲调婉丽、清新悦耳,极具江南秀美之风。”江南丝竹区级传承人杨建国受聘为乐社乐队的指导老师,他告诉小松,演奏江南丝竹技法丰富多彩,讲究“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欠挡让路,即兴发挥”,显现“小、细、轻、雅”的艺术风格。

而泖港江南丝竹乐队也极具地域特色,将收录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上海市松江县分卷的,泖港阮德安的祖传乐曲《卸板》《双音八板》作为乐队日常练习曲目。每一周,大家都会约定来到镇文体所的排练室,磨合交流,排练新曲。

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在老艺人手中流淌。团队磨练成熟后,他们在各个节庆活动,走进社区、村庄、校园、商圈,带来了精彩表演。除此之外,古韵悠长的乐曲还吸引了镇阳光之家的学员们,走进文体所观摩演出。

“后续,我们还将与镇成校合作,推出相关课程,招募有兴趣、有技能的学员,将非遗传承下去。”镇文体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松江加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传播、交流。据了解,松江已建立多个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培养了多支演奏队伍。丝竹声声,在松江处处可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