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发展 >> 正文 >> 正文

他拍摄一座千年名山,回望渐行渐远的农耕文

来源:阮 时间:2022/7/12
北京重点痤疮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312/8740647.html

△大雪,年12月,前王,选自《华不注》。

两山相对,山下树木农舍俨然,几个农夫或撑篙,或拉网,或拄杖而行,散放的牛羊在一旁啃着草,画面洋溢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恬静气氛。而现在,一切已不同。

撰文

马列

摄影

吕廷川

编辑

郝媛

元贞元年冬,画家赵孟頫辞了官,回到故乡吴兴,见到了好友周密。周密祖籍济南,曾祖父随宋高宗南渡到了吴兴。尽管从未回过故乡,但他思乡之情未改,自号“华不注山人”——“华不注山”,是济南东北部的一座小山。

曾任济南路总管府知事的赵孟頫,应周密的要求,向其详细介绍济南的风土人情。到后来,赵孟頫索性挥毫泼墨,将济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绘于纸上,赠予周密。这幅画就是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如今藏于台北故宫。

七百多年过去后,华不注山被冷落在城市边缘,周边水塘遍布、野草丛生,一派衰败。

年,济南启动了华不注山(今天又被称为“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的城市规划,陆续对山下的19个村庄进行拆迁。这一涉及几万人的城建工程,引起了当时《山东商报》首席摄影记者吕廷川的注意,立志记录城市化进程的他,将主战场转到这里,拍摄了《最后的华山村》《别了,牧羊人》等图片故事。

当新闻性要素逐渐隐去后,吕廷川并没有停下来,反而“越拍越有感觉”。这里的人和风景,无不唤起他在沂蒙山中的童年记忆;而关于华不注山的绘画、诗歌和历史故事,也深深吸引着他。吕廷川觉得,“在山下随便捧一捧土,都感觉冒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自此,不论风霜雨雪,他一有时间就往这里跑。不变的华不注山,与周边处于高速变化中的芸芸众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切给艺术家带来了无尽灵感。

年大年初一,在华不注山下的废墟中,吕廷川与摄影师曾翰偶遇,成为好友。回忆这段奇遇时,曾翰说:“是七百年前的赵孟頫指引了我们,而我们又用各自的方式致敬他的《鹊华秋色图》。”此后,曾翰的《鹊华秋色图考》和吕廷川的《华不注》相继问世。

△《鹊华秋色图》,水墨设色,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考》,曾翰。

△立冬,年11月,北陈。选自《华不注》。

年,《华不注》获得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以下简称“阮奖”)第一名。阮义忠、陈丹青、于德水、黑明等人,均对这一作品表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