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位,号会稽山人,会稽(浙江绍兴)人,也就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地方。孙位是晚唐时期著名画家,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到了四川,孙位以御用画家的身份到四川做了“文成殿下道院将军。”孙位曾在四川的昭觉寺、应天寺画《墨竹》、《松石》和《龙水》。据《宣和画谱》记载,孙位的画作到宋朝时有26件,而流传至今,《高逸图》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也是目前屈指可数的几件唐代作品之一。《宣和画谱》《高逸图》是一幅彩色绢本的人物画,图前引首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题签“孙位高逸图”,因此得名《高逸图》。但我更愿意称这幅画为《七贤图》。“高逸”清高飘逸、高逸风度,这是形容文人的词。文人在古代社会里扮演了清流的角色,文人大部分都有一种自己的坚持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且不同流合污。唐朝安史之乱后,上层建筑颓败、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激发艺术的创造力,而宗教的迫害又妨碍了寺庙的建设。文人们为了逃避现实,像“竹林七贤”那样从酒、音乐、文学和宗教中寻求解脱。孙位的《高逸图》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出色地刻画了文人清高飘逸的共性,也刻画出了人物的个性。孙位这幅画描绘的是魏晋时期脍炙人口的“竹林七贤”的故事,但在北宋时期这幅画已经被损坏,只剩四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后被称为“竹林七贤。”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人们不能直抒胸臆,因此崇尚庄子哲学,想要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心中的苦闷。《高逸图》采用早期横卷式结构,四位人物分别列坐于华美的地毯上,身旁都有侍童,动作、情态各具神采。《高逸图》画面自右向左的第一位人物是山涛,他袒胸露腹,披襟抱膝,丰腴的躯体倚着华丽的花垫,头微微仰起,双目凝视前方,眉宇间流露出矜持、傲慢的神色。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之所以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竹林七贤”基本看不起做官的人,觉得社会的腐败和官员有很大的关系。山涛做官以后,嵇康写信与他绝交。《高逸图》山涛第二位是王戎,他踝足跌坐,右手执如意,左腕懒懒地搁在右手上,正欲侃侃而谈,眼睛平视前方,自得其乐的神情。王戎是七贤中年龄最小、被认为是最庸俗的一位。手上拿着的如意,民间叫做“不求人”,这其实就是抓痒的东西。他手上拿着如意,是想表达人可以活得潇洒自在一点,不要用世俗将自己束缚。王戎身上衣服的处理我很喜欢,他的外衣是透明的纱衣,用黑色的线条勾勒衣纹走向,黑色的边把纱衣飘逸感觉的表现的特别好。放大图再看白色裤子的处理,通过提亮高光,加一点点深色,裤子的褶皱都表现出来了。就用了简单的线条和染色,衣服却很有层次感。《高逸图》王戎第三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酒鬼”刘伶,他满颐髭须,痛饮初歇,正蹙眉回首,往身后侍童捧的唾壶作漱口状,而双手却仍端着酒杯,对杯中之物恋恋不舍。孙位抓住了刘伶微醺的状态,有人会觉得刘伶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一次有客来访,他没穿衣服。客人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所以刘伶其实是借酒消愁,他的酗酒是带着痛苦在里面,想以此麻痹自己。他是极度不快乐的,他对当时政治挺无奈的,又没什么办法,只能喝酒,眼不见心不烦。《高逸图》刘伶画中的最后一位人物是阮籍,他是曹魏时期的官吏,也是著名文学家。画面上,他面露微笑,侧身倚垫,盘膝而坐,洒脱傲然。双手所执之扇,叫“麈尾”,是当时士大夫惯用之物,不仅能扇风辟蝇,还具有“领袖群伦”的象征意义。阮籍,三国魏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他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画面中有个侍童端着一杯酒给他,但他喝酒的状态和刘伶是不一样的。刘伶是酗酒,逃避现实,而阮籍喝酒有一种文人的潇洒。《高逸图》阮籍画中人物彼此之间以焦石树木相隔,使气氛静穆安闲。这张画虽然不完整,七贤只剩四贤,但可以看到,四个人物完全不一样的个性展现。四人的表情、面容、体态各不相同,山涛的“孑然不群”、王戎的“不修威仪”、刘伶的放纵傲慢、阮籍的“放浪形骸”,形神毕肖。同时都有侍童、器物来衬托,丰富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从中能看出四贤孤高傲世、寄情山水、不随世俗的哲学思想。《高逸图》有很多的反省在里面,透过文人传达对现实人生深刻感悟,也给了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讯号。对于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你的想法是什么?是随波逐流,还是力争到底,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唐代人物画算是中国美术史人物画这一块发展的巅峰时期,遗憾的是,到宋代以后人物画开始没落,出现大量山水画。后来中国美术史,人物画这一块反而让位给了西方,西方美术史肖像画发展还行,而中国美术史反而缺了这一块,以至于提到中国画,大部分人想到的山水画这一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