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孤独与苦闷就像肉身与影子,它映射着你的一举一动,时刻告知着你:我是伙伴而不是敌人。
阮籍早年“好《诗》《书》”,有济世之志,他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庄子》。他的生活多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寻求着“治国情怀”却不得其志,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于魏晋交替之时徘徊。
一生清碌的他对曹魏末年的庸碌腐败深感不满,但又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因而始终采取一种虚与委蛇、不即不离的态度。同时,他与曹氏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在感情上难免有所牵连,这几方面大体决定了他的处世态度。
人总说过度的清高会引来他人的厌烦,过分的交好亦会得到他人的鄙夷。身处人情社会,别人的看法无法不重视,即使强迫自己忽略一切来自他人的眼光,那也只会换来生命的停滞不前,这大体也解释了阮籍处世态度的精神原因。
阮籍如此,我们亦如此,与其与不能改变的社会硬碰硬,不如改变自己,带着自己的特点融入自己能够接受的环境,与世界说一声:我来了。
他的态度主要有两个。一是采取隐遁避世的态度,以酣饮免祸。他为了对付司马氏的求婚,可以逼迫自己酣醉两个月,从而使对方无法开口,有人曾再三怂恿司马懿杀掉阮籍,却因阮籍终日饮酒,构不成威胁而未被采纳,酒也成了他的守护神。
二是放浪形骸,以“自然”反对“礼教”。有一次他嫂子回娘家,他去告别,有人讥笑,他却说:“礼教是为我设的吗?”他又能做青白眼,对礼俗之士白眼相看,以示轻蔑,对同道之才,以青眼相对。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时“装疯卖傻”是“大智若愚”最简单的形式。在一生的接触中,有了利益的欲望,就难免会卷入利益纷争,而只有能够看淡一切、淡泊名利的“圣人”才能顺利脱身。
那么反问一下自己,终其一生追求的所谓的“优秀”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还是为了赢得别人的目光呢?
阮籍行为上虽求隐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这一处境、这一痛苦是这一时代文人名士所具有的共同的不幸,因而当他把这些隐藏在心底的苦闷倾泻出来的时候,其意义已大大超出了个人生活、思想、感情的范围。
阮籍的诗以82首五言《咏怀诗》为代表作。这些作品并不是写于一时一地,也不是咏一事一物,之所以统称为“咏怀”,主要是因为诗中充满着难以明言之苦,以此命名,正是为避祸全身所作的掩护与回避。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诗人夜不能寐,卧立不安,起坐弹琴,这几个连续的动作虽没有点明问题的实质,但已透露出诗人内心充满痛苦、情感受到煎熬的信息。面对社会的种种黑暗和内心的诸多苦恼,诗人也希望超脱现实,遗世高蹈,奈何抱负总被世俗侵扰!
孤独与苦闷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孤独使人看清自我,苦闷让人读懂社会,没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慢慢地探索、发现,寻找合适的机会,将“不可得”的答案变为上升的动力,总会有一天,世界也会对你说:你来了!
你的喜欢至关重要!喜欢我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