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杨洁拍的西游记其实原著性不够,却是唯

来源:阮 时间:2022/10/31

四大名著是个很好的IP,从它们诞生以来就被无数其他文艺形式所借用和发挥。在没有电影和电视的时代,书画、戏曲、评书也成了它们最好的广告宣传。当然有了电影和电视,不拍摄出来那就是暴殄天物。

由于每一个名著都是长篇巨制,在电影时代即便拍了很多部,都很难完全拍摄完毕,有了电视剧表现手法就更宽松了。但是电视剧在我国显然没有比较严苛的分级制度,所以一般来说,四大名著有部分书考虑到观众群体,你不得不得做很多改动和删减。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地方台和个人,拍名著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当年能够拍全套的还是央视这样的大平台才有资格和实力。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央视集齐了四大名著,可算是一件非常值得影视历史记载的事情。

其实在这个之前,七八十年代港台娱乐业要相对发达的多,也拍摄了四大名著,但是有两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七十年代不管是香港和台湾的制作,都偏戏曲和脸谱化,并且由于地方的限制,如不管是表现三国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有西游这样一路西行的各地风貌,又或者是红楼那种美轮美奂的园林布局,都受到地域的至于显得小儿科。

而进入九十年代虽然特效技术增加了,但是港台,特别是香港编剧那种天马行空,对这种名著把握历史和大局观上面,总是有点捉襟见肘,不晓得是不是他们考虑太多商业元素,好看不否认,但是总觉得差点东西。

唯有央视第一次的四大名著拍摄,今天看来,虽然也有一些不足,但是无疑在各个方面同时期都是最好的,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可圈可点。

对于七零后和八零后的我们来说,再加上每年寒暑假的不断重播,想不印象深刻都不行。

这里面唯一让沽酒客疑惑的是四大名著,只有拍摄《西游记》命运多舛,虽然也成就了经典,它却是当年唯一没有完全拍完的名著,虽然十多年后杨洁导演终于补拍了剩余的十多集,基本还是原来的演员和配音,但是依然有画蛇添足之感,主要是各种技术的进步和大家观影水平的提升,杨导演虽然让我很敬佩,却因为要跟老版契合,不敢大胆革新,让续集或者补拍的有点时代脱离感。

而且《西游记》剧组,显然又没有其他三部剧组那种感觉,师徒应该最团结的,偏偏诸多负面新闻。再加上近来年老有人拿六小龄童来打趣,也成了一种现象级的东西。

说实话,杨洁导演的《西游记》我觉得不能算吴承恩的,她属于杨洁自己心中的西游,并没有忠实于原著,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今天对比其他三部,杨洁的《西游记》是遗憾最多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作它终将成为所有《西游记》版本中最老少咸宜的,因为时代的因素,以及杨洁导演个人的拍摄习惯和技术的限制,杨洁导演显然没有想彻底还原这个奇异的魔幻世界,倒是后来张纪中做到了,虽然老观众很多不认可。觉得他就是技术比以前的好。

时间追溯回年,央视召开台务会议,央视副台长兼任文艺部主任的洪民生,宣布了局党委拍摄古典名著的任务。年,杨洁就着手《西游记》的拍摄工作,她用了三个月时间走遍国内名山大川佛刹寺院,同时让编剧编写剧本,寻找合适的演员,并于当年7月1日赴扬州开拍试播集《除妖乌鸡国》。

相比《西游记》剧组组建的速度,《红楼梦》却卡壳了。王扶林并不熟悉《红楼梦》,细读过后再发现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并不好拍摄。王扶林请央视给他一年时间熟悉《红楼梦》,并于年筹备建组,年9月份才正式开拍。但是后来红楼显然要顺利得多。

《西游记》剧组曾在年拍摄了十五集电视剧,剧组没钱了,央视决定不再拍摄,这把杨洁等剧组的人急坏了。杨洁决定自己凑钱拍摄,阮若琳把剧组的意见反映给领导,得到了支持。之后,剧组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合作,阮若琳代表剧组与投资方签字。

在拍摄期间,《西游记》剧组还面临各种不大不小的问题,比如《西游记》的音乐差点被一些人给否定掉。尤其是《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序曲》,一个被人说唱得太柔美,一个说太洋了。只有阮若琳站出来支持杨洁,这才幸免作曲许镜清被换。

年春节开机,历经6年才拍完的电视剧《西游记》,三十年来获奖非常多,至今仍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各个电视台反复争相播出,以至于无论是50后、60后,还是70后、80后的观众,都对其情节,乃至不少细节,倒背如流。但是,《西游记》幕后的拍摄之苦,却始终鲜为人知。

有人说师徒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但是拍摄《西游》却比八十一难还要难。

在上世纪80代初,接手《西游记》这样一部神话剧,确实需要些胆量,因为要用到大量特技。可那时电视剧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特技应用更是一片空白。

杨洁导演自己回忆曾说道:“我对自己有信心。我认为我理解《西游记》,我知道要把它拍成什么样。”可那时刚刚百废待兴,杨洁他们既没听说过三维动画,也没见过“威亚”,甚至连可参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国影片都看不到。所以当她接受这个任务时感到最难的就是特技,当时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尽管剧组的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几乎一切工种齐心合力,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采用的特技手段实在“土得掉渣”。

比如最简单的:“妖道”和孙悟空对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却无法实现。剧组只好到野外选择了一块大的空场,从江苏体育工作大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十米大的蹦床。两位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腾空而起、兵器接触的动作,摄像师仰拍,背后衬着蓝天……

杨洁不信没有特效特技支持就拍不好《西游记》。尽管当时多数观众更重视剧情,不怎么在意拍摄背景地像不像、美不美,但杨洁坚持在“游”字上大做文章。她想通过这个“游”字,把祖国的名山大川、佛刹道观等景点,在《西游记》的电视剧里推介出去,同时以景托情,加强它的审美价值。以此弥补特技短板,避短扬长。

前期采景,他们在两个多月里跑了六七十个景点。当时国内旅游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九华山、张家界等名胜景地尚未开发,山路奇险无比,上山后又常无处餐宿,吃尽苦头。实地拍摄时,整个剧组成百上千号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艰苦,馒头咸菜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却乐在其中。偶尔每人多几毛钱补助或加餐两瓶啤酒,全剧组都会欢天喜地。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当中,大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团结,时代面临的变革,依然动摇着人心,我个人倒不觉得有什么对错,人都希望过更好的生活,比如唐僧换了三个人,前两个都是吃不了苦以及并没有抱着要把西游记当作一份事业,而是选择当时给自己更好的条件。

而且当时六小龄童的自理能力并不好,他父亲还要随剧组伺候他生活,反正各种想象不到的事情都出来,我们看到成片里的人物,跟现实自然差距很大,但是这部戏我相信他们各自都有成长。

《西游记》拍摄周期长达6年,且边拍边播(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曾自年开始每年春节播放当年拍摄完成的几集,年春节连播十一集,年春节才正式将全部25集连播),知名度慢慢提高,闲言碎语却开始传进杨洁的耳朵里:“谁拍电视剧会这么慢?绣花也绣出来了!”“国家不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儿够,又跑国外玩儿去了?”

这个情况,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不过八十年代初期思想没有得到活化,很多东西就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出现了,但是杨洁没有放弃,依然想方设法去筹集资金,拍了剩下了几集,虽然没有完全拍摄完,到底26集基本完成了西游的故事,遗憾自然有,就算后来弥补也觉得心有不甘。

再加上光环必定落到主角孙悟空的身上,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些年我们看到的争议和评论很多,其实都不是当事人,很难说清楚。但是有幸作为当年的第一批观众,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也应该感谢杨洁导演和她的团队,不管如何磕磕碰碰,这部戏的经典依然不容抹杀。

我想,杨洁导演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对艺术追求完全忽视了社会的一些生存之道,她不屑用情商去跟俗世打交道,也造成了她一些不平和遗憾,杨洁离开了,但是她的《西游记》会永远流传下去,这是属于她也是属于我们的《西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