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汉末年的文坛,可能都知道有“建安七子”这么个说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那是占了一笔的。但关于“建安七子”,还是有些文学之外的闲话可以聊聊的。这七个人,虽然都算是身居高位,做了官员,文名扬天天,但几乎都没能得到善终。乱世之中,保命不易!
说“建安七子”,有人会对这个提法的来源表示怀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说法算是他们的“老板”提出来的。这就好像,你家老板在公司挑出七个来,安了个名字叫“销售精英”。你认为这是整个行业的精英,还是贵公司的精英呢?
但“建安七子”在后世基本上是被认可的。说明曹丕这个人,在学术上还是比较公允的。
都知道,东汉末年最出名的文学大家,就是曹氏父子——曹操、曹植和曹丕,外加“建安七子”。曹氏父子流传了很多作品下来,成就是公认的。而“建安七子”,是曹丕提出来的,包括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是不是很牛?其实吧,这七个人基本都是依附于曹家的,像陈琳和阮瑀,根本就是曹操的秘书,但凡军机章程,都是这两人拟写的。啥是“建安”呢?这两个字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时间是从公元年1月至公元年3月,而这个时期朝廷的大权,主要由曹操把持的。
这样一看,是不是特别像公司老板给手下的团队安诨号?但是研究文学史的人,一般认为曹丕这个说法是比较公允的,因为这七人的文学成就,确实比同时代除了“三曹”的其他人要高。
但是呢,生在乱世,“建安七子”几乎都没得善终。首先是七子中才华最高,排在第一的孔融(对,就是让梨那个孔融),因为政见不同而得罪曹操,被杀了,也是这个背景。据说孔融被杀之后,曹丕仍然在收集他的作品。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他评出“建安七子”没有私心的原因吧。
然后,以乐府诗《驾出北郭门行》闻名于世的阮瑀,在年去世了,只活了47岁,他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都位列后来的“竹林七贤”,算是非常不错了。
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刘桢五人,都死于史上著名的一场瘟疫——丁酉大疫,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年)。这场瘟疫蔓延很广,王粲是在随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因病去世的,一般都猜测他首先死于了瘟疫。随后,陈琳、徐干、应玚、刘桢都在年去世,确认这四人也是死于瘟疫无疑。
作为当时的官员,竟然都这样死于疫情,可见情况有多严重。而生于乱世,谋生不易,能凭借才华谋得一份工作,以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值得敬佩的。“建安七子”各有才华,或诗、或文、或赋,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却因为这样的意外而英年早逝,又实在可叹可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