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介绍 >> 正文 >> 正文

魏晋清谈和林徽因喜欢的沙龙是一回事吗怎么

来源:阮 时间:2023/4/11

所谓清谈,起于东汉,盛于魏晋,指的是士大夫文人聚在一起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

清淡固然好,但士族名士们相遇交流,却不谈及国事,不言论民生,那么谁要来谈及如何治理国家,怎么让国家变得强大?

清谈是魏晋时期盛行的社会风尚,清谈之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在魏晋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时期。

魏晋清谈对当时的影响十分之大,清谈对于当时乃至日后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内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且清谈,其内容在当时超越了析理玄学,并且其内容中还带有体物审美和言理咏怀的特点,它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清谈也表现出了魏晋诗歌文化艺术形象的意境以及柔和之美。

这是在魏晋时期乃至影响后世千古独步的口头雅文学,它应是足以媲美汉赋的"一代之文学"。但魏晋时期士族间盛行的清谈之风,结合当时社会现实,联系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也有弊。

其利主要为两点:筑造美学新境界;推动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弊也主要为两点:致使朝野风气空疏;病态审美流弊至今。

一、魏晋清谈之风

首先,清谈作为魏晋时期士族群体的重要文化活动,就清谈的称谓而言,在六朝时期经历了从"谈"和"清言"到"清谈"的演变,一则反映了"清"在六朝时期的重要美学地位,二则反映了"清谈"作为文化活动的属性得到确认。

清谈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与先秦时期的游士之风,汉代的游学论辩之风皆有关。清谈与清议虽有密切关联,但又存在很大区别,这突出地表现在参与主体的社会身份以及将其关联起来的意识形态上面。清谈作为一种文化社交活动,多由最权势的贵族召集。

除了直接的口头交锋,笔谈亦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形式。清谈是魏晋名士最为热衷的文化活动之一,具有非常浓郁的审美性和娱乐性。

魏晋士人率多痴迷此道,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清谈者需要具备很高的清谈能力,时人常以"诣"、"通"、"拔"、"微"等词语来形容其高超的理论素养。

清谈作为一种辩论性的游戏,令对手"苦"和"屈",以驳倒对手为目的,魏晋时人常以战争的词汇论说清谈。清谈时注重言辞之美,注重发言吐辞的文学性,"言约旨远"和"辞喻丰博"皆为其推崇。

清谈还注重音声之美,清畅的音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清谈体现了魏晋士人希心玄远的价值追求。清谈名士多有"风流"之誉,正是魏晋时代最受称誉的风神气度与审美意识。

清谈之风的弊端

有人曾说,魏晋诗词文化盛极,是最好的时代,有人曾说,魏晋寒门弟子入仕无门,名士风流亦是无所终,是最坏的时代。而清谈则是那时魏晋名士们所咏唱出来的产物。

三国末期,鼎立局面彻底被打破,晋统一全国,老百姓迎来了相对于从前较为平稳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个社会环境相对平稳的时期,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开始逐渐复苏,到了中后期,更是涌现出了大批的文学奇才。

这一时期的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名士,曾以"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思想,一度隐居在辉县的竹林里,历史上给了他们一个十分响亮的称呼——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无疑是推崇清谈的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名士风流,魏晋风骨,这时的清谈已然成为了那时候的名士们最常谈的话题,而当清谈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成为了那时的有识之士和名士们首选的人生态度与做事原则的话也会导致滋生出许多突出、尖锐和矛盾的问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哀。首先清谈的出现,本身可以说是魏晋名流们为了逃离当时黑暗望不尽出路的社会现实而想出来的一种寄托方式,他们以“清谈”来约束自己,畅谈人生,不理朝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清醒的痛苦呢?

山涛出仕,嵇康以一曲《广陵散》绝谢天下成为千古绝唱,刘伶独自狂欢醉倒酒中,阮籍个性猖狂,晚年为保家人被迫一首《劝进牋》名声有污为人诟病。

而陶渊明在入仕隐退之间几番徘徊几番挣扎最后也选择了归于田园,独自构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那个时代太过黑暗,即使是名士贵族的后代,也难以保全自身,他们未尝没有做出过努力,嵇康以死抗衡当局者所推行的政策,阮籍被迫劝进。

在现实的万般无奈之下,或许选择“清谈”这种风骨,这种人生态度是他们最后的退却和逃离尘世的方法罢了。

因此,若说清谈是致使国家毁灭的罪魁祸首倒不如说,在那个时代的魏晋名士看不见自己的才华在朝政中大放光芒的希望,也不甘自己沦为国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空有理想却无力改变紊乱硝烟四起的大环境,国家动荡,百姓叫苦不迭。所谓的“清谈”不过是他们独善其身自我冷静自我清醒的一种方式与选择。

三、林徽因喜爱的沙龙与魏晋清谈之对比

林徽因的一生仿佛一首舒缓悠扬的乐曲,虽然在其过程中有跌宕起伏,却无大起大落,她的一生仿佛如一部歌剧,精彩而又迷人。

她天生丽质的容颜和超脱凡尘的思想,她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滋养,令她身上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出彩和非凡的气质。

她的言谈犀利而有直率,句句在理而又充满了知性与灵性,虽有时也会令人懊恼,但更多得到的是掌声和鲜花。林徽因喜爱的读书沙龙活动可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读书活动持久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林徽因本身是一位才女,本身十分有抱负,徽因一生的挚友、汉学家费慰梅的一句话可以反映出当时林徽因的心境:

“她本身有着非常渴望去学习建筑的梦想,她想学成之后带一些西方著名的古典建筑思想回国发展壮大的欲望。她认为中国现如今正需要一种好的建筑理论。”

她曾在欧洲学习,学成回国之后,林徽因深刻意识到保护中国古建筑和建立中国系统建筑理论的重要性,她说:

“我将要带回给国人有关东方与西方交汇的一个真信息……不是去取代我们自己的,永远不要。我们必须学习所有艺术的基本原理,只是运用这些原理来设计那些清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她所喜爱的沙龙与魏晋名士所谈及的清谈之可以说都是一种向往所求所乐的一种风气,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它们都只不过是一种人生姿态和方式罢了。

魏晋名士畅谈清淡之风,喜好饮酒作歌,不谈政事,只谈诗词风月,是在魏晋时期的大环境下的一种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但同样,魏晋名士所推崇的清谈,也缔造了诗词文化盛行的局面,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十分之深远。

同样林徽因所喜爱的沙龙也只是林徽因本人所喜爱的一种读书解惑的一种方式,或许有人曾十分厌恶这种类似于上层社会悠闲而“奢靡”的沙龙活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沙龙活动也同样是一种读书交流的方式,是那个时代所衍生出来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