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魏晋时期著名诗人,因他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后与稽康等共称“竹林七贤”,又因他曾慕步兵营人善酿酒而求为步兵尉,所以世称“阮步兵”。
阮籍所处的时代,正值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曹魏大权,对内实行残暴统治,政治异常腐朽、黑暗。阮籍本有济世壮志,但处在那样险恶的形势下,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而且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终日纵酒狂饮,谈玄道远,佯作不修边幅,狂放不羁,故有“魏晋风度”的雅谑。
阮籍的父亲即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曾积极参预过曹魏政权;阮籍本人在魏曾封关内侯,任散骑侍郎。所以他们父子两代都对曹魏政权有一定的感情,对于企图篡魏以代的司马氏政权,阮籍抱着一种既不肯附和,又唯恐遭到杀害的态度——既“有济世志,又想“不与世事”;既“任性不羁”,又要避祸全身。然而,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纵,内心却异常痛苦。
他的主要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这些抒情诗采用了比较隐晦曲折的比兴手法,或寓情于景,表现出一种畏祸避世的消极的人生态度,或借古讽今,流露出对当时政治恐怖的不满情绪。
阮籍的咏怀诗中,有不少是属于咏史的。咏史诗是咏怀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大都由历史故事而发,目的在于借古讽今。但是,古人之所谓“讽”,与今人所说的“讽刺”不尽相同,它还含有以婉曲的言辞劝谏当权者之意。李善《文选、甘泉赋》注云:“不敢正言谓之讽。”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言发魏都》在阮籍的咏史诗中是主题较为鲜明的一首,诗的写法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既富有抒情性和联想性,又富有概括性和对比性—一方面,作者颇具匠心地实写虚写了两个相隔几百年的不同的魏国,一个为古国,早已败亡,另一个为当世大国,即将戕灭,二者的政局和前途,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种联想,珠联璧合,浑自天成,表达了作者对古今人事的无限感慨;另一方面,作者又一气呵成地写出了“秦兵复来、夹林失守、朱宫生尘、华阳军败、身为土灰”的历史教训,极言魏国灭亡之速,以警当世,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的警喻的效果。
咏史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不罕见,阮籍在这方面有特殊贡献,他的咏史诗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之后,左思写的《咏史》诗,陶渊明的《咏荆轲》、《咏二疏》等,以及陈子昂、李白和杜甫的不少咏史诗,都忠实地继承了阮籍咏史诗的传统特点,读来情思并茂,饶有兴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