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阮优势 >> 正文 >> 正文

带你解读清朝怎么镇压安南越南农民起义

来源:阮 时间:2023/6/14

出兵背景

安南后黎朝末年,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年,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侣三兄弟利用人民大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在归仁府领导农民起义,史称“西山起义”。在安南人民的支持下,起义很快蔓延到安南北部,并于年占领升龙,控制了黎氏政权。年,后黎国主黎维祁不甘心当阮氏的傀儡,起兵反抗未果,不得不逃离升龙城。年,黎维祁派下属送黎氏宗室进入中国广西边境,向清朝求援。当年,清乾隆帝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率20万大军从广西、云南和海上分三路出兵安南,不到一个月便占领了升龙。

此后孙士毅一心想抓获起义兵首领,产生了轻敌心理,不顾乾隆帝的召令,继续率兵深入二千多里,赴富春(今顺化)追赶起义军,最终导致清军大败。孙士毅被撤职,由福康安接替他出任两广总督兼理安南事务。福康安到任后,上书乾隆帝,主张与安南和好。而此时的西山起义军虽然击败了清军,但怕清军再次用兵,于年遣使请和。乾隆帝感到后黎朝已经失去人心,便不再支持黎氏,在妥善安置了后黎朝后主后,册封了起义军首领阮氏,双方很快恢复了正常的邦交和贸易关系。

出兵目的

关于清朝出兵安南的目的,中越两国史记的记载有出入。越南阮朝所修《大南实录》认为,清乾隆帝出兵安南是为了收复安南故地,其根据是孙士毅给乾隆的一封奏疏,且该奏疏的来历不明。

但中国大量的史籍证据却显示,乾隆帝认为“义莫大于治乱持危,道莫隆于兴灭继绝,清朝出兵安南纯粹是为了“灭阮扶黎”、“兴灭继绝”。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壬午谕:“……志在灭阮扶黎,……此事若果能捣穴擒渠,将阮文惠及其党羽,全数擒获,永靖该国后患,固属全美。但恐阮惠等自知罪在不赦,见大兵势盛,逃窜远匿,搜捕需时,而安南又有瘴气,自不值以中国钱粮兵力,久驻炎荒,为属国防戌。……孙士毅亦可撤兵回至内地,不必在安南久驻。总之,该督此次带兵前往,能将阮惠等生擒,固为上策。否则收复黎城,俾黎维祁收复其境土,不失天朝字小存亡之体,足以蒇事,将即为中策。”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已酉谕:“……然此事办理之始,原为安南臣服已久,猝被土酋占夺,不得不加征讨,为之继灭存亡。初非利其境土,亦并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见。

今安南大局已定,阮惠等畏罪远(风汤无水),不过苟延残喘,又何必深入穷追,耽延时日,致大兵在彼久驻,於该国反多有未便,自应作速撤回,以示体恤。……所有朕此次辨理安南兴灭继绝,及轸念夷民,一视同仁至意,著通谕中外知之。”见到黎氏复兴无望,乾隆五十四年正月癸未谕:“……黎维祁似此巽软无能,毫无振作,看来或者天厌黎氏,不加护佑。朕从来办事,无不顺天而行。是以节经降旨,谕令孙士毅作速撤兵。”“该国多瘴疠,与缅甸同。得其地不足守,得其民不足臣。何必以中国兵与钱粮,靡费于炎荒无用之地”。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许多,可见乾隆帝完全是为了帮助常年朝贡的黎氏恢复政权,迫不得已而出兵,他为孙士毅制定了“上策”和“中策”,体现出希望速战速捷,然后速撤的态度。但由于孙士毅“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企图将阮氏起义军一举歼灭,永绝后患,遂有了贪功的念头,迟迟不肯撤兵,导致了清军日后的惨败。孙士毅本人也因“未遵照训谕,相机速撤”的罪名受到处罚。

战争性质

清朝乾隆年间对安南用兵,是因为安南国王黎氏被西山起义军赶出升龙后,请求清朝派兵帮助他复国。清朝为了扶持自己册封的黎氏政权,而卷入了安南内部的纷争。清朝虽然对安南用兵,但并不想占据安南的土地。清朝为恢复黎氏政权而出兵可以说尽到了宗主国的义务,不带有任何侵略性质。但是,清朝统治者出兵干涉安南西山农民起义军,毕竟是非正义的军事行动。它不仅使安南人民蒙受损失,也使自己遭受到沉重的损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苦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48.html